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5-25 10:05
微信上流传一个帖子,多次转到我的眼前,说明有一定的读者量。标题是《中国绘画领先西方一千年》,内容的根据是西方艺术从古典发展到现代,由客观写实变成写意,这与中国“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观念有相吻合之处。更有如毕加索遇见张大千之类的佳话,说明有西方大师在向中国的传统书画学习。从年代上看,中国的艺术比西方类似的追求早了一千年。
纵观西方文化艺术界,他们一直在吸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非洲的黑人歌曲和舞蹈被美国人发扬光大,发展了爵士乐和迪斯科,非洲黑人没有自称在音乐和舞蹈上领先美国几千年。澳洲的土著人有万年历史,他们的抽象画完全是古老程式的传统,等到西方人出现抽象画时,也已经迟了万年。
中国绘画界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之下,从这种强烈民族自尊中,可以窥见民族文化不自信和迷失感。
在吸取了东方艺术的元素后,西方大师获得了成功。这个经验使中国画家得出结论:中国人画西画,应该从本民族中寻找根源才能成功。中国的画家和理论家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书画充满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儒,佛,道中有不少艺术元素,是我们应该不断吸取和造化的。
其实这种想法不仅仅现在有,过去一直存在。林风眠,赵无极都是中西结合的大师。加上现在的艺术商业市场,把许多早年留学西方模仿后印象主义,马蒂斯野兽派的作品一股脑地翻出来,好像个个都是被埋没的大师。从这些模仿作品中,我都看到了当年这些作者有清末明初的气息。我认为这些作品还是平庸居多,因为隔世,审美改变了趣味,留下了过去时代的烙印。人与人之间都有自然性情的区别,习惯性的手势,修养的高低,性情的冷暖会造成些细微的差别。但是如果没有开创性的主观意识作为主导,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像中国人学英语,口音各有不同,但是西方人一听便知是中国英语。
对于中西结合的艺术成功经验,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绝大多数文化人没有想过将眼光放远,用比较学的方法观察,可以看到当今的中国艺术一直处于思维弱势的不利地位。
西方艺术自从印象主义开始,马奈从日本版画中得到启发。他看到了版画平面物体中,也可以有立体感的想象。物体如果在平光的照射下,没有任何阴影,那么就成了平面,它也是真实的写照。这给马奈启发,在油画表现上出现扑克牌式的人物,形象扁平,阴影少了,色彩自然鲜艳。后来马蒂斯发展了平面的表现性,甚至玩起了剪纸,在中国人看来更具有东方趣味。塞尚强调物体的立体感,在画面上只是略微突显,但是他的理论被毕加索拿去推广。在看到非洲传统雕刻后,毕加索吸取了人物简化的特征,创造出了多面视觉的立体主义。在毕加索的晚年,看到了齐白石的写意国画,惊艳于表现上的一笔到位,于是着意学习,后来发展成写意的立体主义。30多年前毕加索画展来上海展出,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毕加索的原作,对他黑白灰的安排,线条,留白,色块的一笔到位非常惊讶。他似乎对精致的技术化笔触痴迷,取代了对立体主义原本造型的关注。
有一个事实让我醒悟,在我参观西方王宫时,有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室内装饰,不少花鸟绘画与中国的工笔画非常相像。其实西方的水彩,从写实具象变成写意,与中国水墨意境相通。又比如雨果的水墨速写、伦布朗的黑白速写,都与中国的写意天然接近,这些可以说是绘画特性本身所决定的,他们并没有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
西方艺术的发展是不拘一格的。他们从自己本身的艺术基础上提炼变化,又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寻找灵感。他们抓取外族文化的DNA来壮大自身的生命力,要创造明显不同与他人的作品。他们在创造“马”这个总概念中,开发了白马,黑马,黄骠马,赤兔马,青鬃马,桃花马等等,或许还与驴杂交变成了骡。在中国文明的发展史中,凡是昌盛时期,也都具有类似的“吸星大法”。而我们现在有些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思维却变得狭隘了,好像成了既然我们中国的白马被西方人采用,那就说明白马是艺术真理,我们必须发展白马。在这样狭隘的观念下,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好像近亲繁殖。虽然也能从白马中发展出一些变种,但是不容易变成一匹“黑马”“五花马”“赤兔马”“汗血宝马”。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达世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