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30 16:58
总共只营业2个月的思南书局如今已开业过半,这家位于思南公馆的书店因为选书很精,又有每天一位作家担任店长的噱头,已经收获了很多人气。在上海,有大量这样的所谓“专精特”书店成为一个个文化地标。不过最近也有一种反思的声音出来,认为如果每一家书店都做得如此又专又精,那就犹如吃饭,只吃细粮而忽略粗粮,那势必会造成服务的不均衡。
思南书局的书之所以选得精,这理念源自书店的主办方之一世纪文景公司。这家出版公司向来以出版优秀的人文社科图书为主,公司的编辑直接参与了思南书局的选书,他们还派了人在书店内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只要看看世纪文景公司的书,也就知道思南书局里的图书风格是何等具有文化层次和针对性了。
在过去的20多天里,这家书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当然主要以青年读者为主,他们到书店里固然是为了看书,但也在享受氛围。这些青年人是现在上海“专精特”书店的主流人群。而如今上海有太多“专精特”书店。所谓“专精特”就是图书有专业性,书店做得很精致,同时非常有特色。所以现在上海像思南书局这样的书店非常之多。或者说,只要是开新书店,没有哪家书店不走这条路子,往往都是装饰十分奢华典雅小资,选书也是十分考究,以往“大而全”的思路已经被完全抛弃。也就是说,“专精特”已经成为开书店的一种套路。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最近,青年报记者在一家著名的地标书店里小憩的时候,正好遇到了读者陈阿婆。陈阿婆正在老年大学学唱歌,需要一本歌曲集,同时还想为小孙子买一本教辅,但是当她向店员讯问时,店员露出了鄙夷的神色,说他们书店没有卖这样的书。“我跑了很多书店,现在书店怎么都开成这样?没几本书卖,还弄得自己很高档的样子。根本买不到我想买的书。”陈阿婆对青年报记者说。
从道理上说,一家书店做专做精,做得有特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还需要鼓励。但是如果一座城市所有,或者说是绝大多数新书店都做成同一个样子,那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在像上海书城这样的大型综合性书店已经越来越少,也就说面向所有读者的书店在变少。从本质上来说,这几年涌现出来的“专精特”书店并不是为所有读者服务的,他们只针对特定人群,并且为此定位为荣耀。
“如果把书说成是‘精神食粮’的话,那现在书店是细粮太多,粗粮太少。而这样的结果是,一部分读者收益,而另一部分读者被挡在书店之外。”资深出版人李德明对青年报说,现在一些读者,尤其是一些老年读者,对于书店的形态是有意见的,他们也渴望有逛书店的乐趣,但是现在他们发现书店已不在属于他们。
总而言之,书店的业态是需要创新的,但是争相模仿的创新,只会导致新的雷同。而且书店的布局者,也应该注意书店业态的多元化,使书店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让所有人在书店里找到自己的选择。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郦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