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李书成油画父亲形象作品欣赏

智绘人

作者:李书成

  常言道,五十知天命。我今年51岁,对于正值5月1日出生的我来说,“五一”之年岁恰恰暗合了出生的日子。兴许是冥冥中的注定,泉涌的感触促使我提起笔,写出心底最深处的声音。

  于我而言,绘画于生命的意义并非常人之所见、所闻与理解。觥筹交错之中的纸醉金迷,那是别人的人生,出离我的本身之外,于我而言全然是虚晃;我或曾感受、体味,但绝不沉醉于中。这样说来,应是过于清高、虚妄了吧?但静寂时听心述说,最深处的声音坚定地回答:绘画才是生命。

  遥想30年前那个美术院校毕业的年轻小伙儿,本着求索美术本质的一片赤子之心,无惧生计的困顿与威胁,无惧前程的艰难与险阻,毅然决然地在国画、油画的创作征程上出发。记不清多少个三伏天里的馒头、凉白开就着汗水咽下的,也想不起多少幅三九天里的画作是在提脚顿足中创作出来的;多少支秃了的画笔、多少块又硬又厚的画板,是我绘画生命的一个个见证。看过我早期人物、风景画作的人们或许会窃窃私语:怎么这么行画的呢?面对这样的疑惑,我想说,创作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兴许当时我的画作水平现在看来像是行画,尽管生活困难,但当时的我并无盲目地为了生计而机械操作、依葫芦画瓢,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寸画布、每一份感悟,边画边悟、边悟边画,直至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金属晶体”,借由笔下苍劲的力道与结构的简短精干,赋予画中物象一种硬朗坚固“金属”之感;并以笔法的创新实现视觉上如钻石、水晶的晶莹剔透之感,以此不负“晶体”之名称。一路走来的艰辛总是被抛诸脑后,因为我的脑海中满满的都是个人画作的成长,点滴的积累与创新让我的生命之花怒放,坚毅与自信是它生长的坚实土壤。

  绘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只若因为绘画无声而泯灭了其作为语言用于交流的功效,则是模糊了绘画的本尊,因此,我的绘画是要能“说”出来的作品,它的“声音”或许不如音乐般婉转动听,不如诗词般千古留长,但它存在于生命之中,以画布载之。绘画的语言应是能出能进,既能展出予人观赏评论,又能写下予人参考评定。无论境况难易,我一直坚持举办研究会作品展的传统,让画作“亮亮相”,请观众“尝尝鲜”,使得作品保鲜、自己接地气,大家的意见好的坏的、实的虚的、积极的消极的,我都一概揽下,回到画室里再慢慢“咀嚼”,最终打磨出“精华”铺就在下一幅画作中。记录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于生命、于绘画都是如此。落在画布上的每一笔都是大脑的意象,其中有技法、有感悟,这不恰恰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吗?因此,对话画作的时候,我也在构思文字,让手腕上的功夫也落在纸上,抒写绘画的背景、创作的心情,阐述技法的创新、认识的提升。无论是绘画的展出、还是体会的抒写,我想,这都是一种分享:分享一幅画作、一篇文字,一点心情、一些想法,一段人生的经历、一页生命的点滴。

  如果需为自己作一个注脚,我会选择像画坛前辈赵无极先生说过的:“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以绘画作为一种语言来思考、陈述和表达,以绘画发掘、描摹和赞美,让绘画更大胆、更自由,这便是我纯粹而怒放的生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