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本次展览暨出版《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策展思路、学术指向是向经典致敬,并且反思传统在当下的意义,目的是开拓与探索中国油画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1
作品欣赏
这次关于油画写生研究的包括展览、出版的综合性活动,是以艺术史的写作方法为线索和更开放的学术形态策划的。除了梳理绘画语言的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规律,最重要的是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更多的是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形成的结果,有利于以当代艺术与全球化的双重语境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展览及《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研究专辑》近期已收到部分来稿作者名单:
冯法祀、靳之林、罗尔纯、全山石、汪诚一、马常利、李秀实、杨松林、宋惠民、刘秉江、苏高礼、路璋、闫振铎、曹新林、洪瑞生、鄂圭俊、沈行工、买买提·艾依提、钟耕略、王延青、徐福厚、郭润文、崔国强、王克举、唐递宏、刘建平、章晓明、杨参军、王治平、沈国良、陈明华、高山、忻东旺、庞茂琨、戴家峰、何红舟、吴建陵、王福明、曹明、严智龙、金凡、石建军、施晓杰、孟新宇、彭毅、黄胜贤、梁智龙、童雁汝南等。
说明:
1、作者的选取以艺术史的写作方法为线索,按照年龄排序——利于通过年龄的递减、时代的更迭观察油画语言与风格面貌的演进规律,以及作者所属时代的社会关联性;
2、重点关注在油画语言中注入时代内涵或积极探索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艺术家;
3、已去世作者稿件由家属提供;
4、由于约稿时间较短,还有许多优秀艺术家正在积极准备稿件,我们将分批陆续发布,并且在适当时间编辑制作艺术家独立的写生作品推文,供大家分享。
冯法祀 《铁砧子》 26.7cm×20.5cm 1944
靳之林 《枣园金秋》 51cm×40cm 1982
罗尔纯 《莫斯科的傍晚》 48cm×56cm 2012
全山石 《织毯女工》 50cm×61cm 1986
汪诚一 《澳门老街之二》 50cm×61cm 2003
马常利 《向海洋》 31.8cm×41cm 2007
李秀实 《左邻右舍·张家的灯光》 65cm×80cm 2016
杨松林 《恒河之晨》 60cm×80cm 2011
宋惠民 《早春》 65cm×80cm 2018
刘秉江 《玛赫米娜》 60cm×50cm 2013
苏高礼 《这里有个春舫书屋》 40cm×55.5cm 2010
路璋 《场院》 53cm×45.5cm 1996
闫振铎 《雨后斜阳》 88cm×88cm 2002
曹新林 《马街村老人》 61cm×50cm 2013
洪瑞生 《火龙果》 65cm×55cm 2017
鄂圭俊 《“大自然”系列113》 80cm×100cm 2018
沈行工 《花与果2017.6 》 76cm×76cm 2017
买买提·艾依提 《秋季的胡杨》 100cm×81cm 2011
钟耕略 《蕉蕾之五 》 80cm×60cm 2017
王延青 《巴尔虎蒙古新娘》 65cm×65cm 1997
徐福厚 《陕北一个家》 80cm×100cm 2017
郭润文 《李老头》 50cm×30cm 2009
崔国强 《山里人家》 80cm×120cm 2014
王克举 《海口冬日的暖风》 65cm×54cm 2015
唐递宏 《情到浓时》 50cm×60cm 2006
刘建平 《红衣人像》 45cm×35cm 2013
章晓明 《节日礼物》 75cm×75cm 2007
杨参军 《静物之五》 80cm×100cm 2012
王治平 《克什克腾风景》 100cm×180cm 2018
沈国良 《桥畔》 54cm×65cm 2005
陈明华 《红滩》 100cm×100cm 2019
高山 《耶稣到过的地方》 60cm×80cm 2010
忻东旺 《椰子》 60cm×50cm 2010
庞茂琨 《抱花的女孩》 80cm×60cm 2018
戴家峰 《果实2018》 50cm×60cm 2018
何红舟 《斜躺的女人体No.2》 70cm×60cm 1997
吴建陵 《査济春色》 80cm×80cm 2015
王福明 《霜》 80cm×100cm 2019
曹明 《微醉》 80cm×60cm 2018
严智龙 《芦苇深秋》 60cm×80cm 2011
金凡 《甘南藏民》 50cm×60cm 2017
石建军 《耦园》 80cm×120cm 2018
施晓杰 《园啊园》 70cm×50cm 2018
孟新宇 《石窟寺》 直径50cm 2018
彭毅 《云水谣散记之三》 40cm×46cm 2016
黄胜贤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写生之三》 80cm×100cm 2018
梁智龙 《写意张家界》 96cm×110cm 2016
童雁汝南 《170524 · Siss 》 41cm×33cm 2017
2
主题阐述
本次展览暨出版《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策展思路、学术指向是向经典致敬,并且反思传统在当下的意义,目的是开拓与探索中国油画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我们认为,中国人画油画,应该尊重并消化两个传统:西方的传统和中国的传统——我们既要熟悉西方的油画传统和油画语言,又要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注入到写生创作和本体语言中,使中国油画体现中国的人文精神,进而产生时代特征。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出版、交流、写生实践、网络推广的综合性、立体的学术活动,将“写生”提到当代艺术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尤其重视推广在“写生”中体现当代人文价值的探索性作品。
在俄罗斯举办这样一个经过学术梳理的专业写生展,旨在与俄罗斯的公众、艺术界进行深入互动、交流。让他们看到中国油画写生创作的历史脉络和最新面貌。同时,展览形成的结果与反馈,利于我们作比较性的研究,为中国油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养分。
我们穿行在不同的文化中,最终目的是找寻自己的前行方向,因此,“当代油画”团队从学术角度出发,以中国油画的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策划本次出版、展览的综合性学术活动。之所以用“路”命名这次活动:一是向经典致敬,踏着中国油画前辈的足迹重温西方求学之路;二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启发中国油画家用更为宏观的方式思考油画艺术,重新认识吸收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进而实践、拓展、深化本体绘画语言,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3
采访提纲
本次学术活动我们设置了几个关于写生创作、研究的问题,要求艺术家回答,形成的文献经过整理后将纳入专辑出版。我们将在后续的通报中陆续刊发作者撰写的有关写生创作研究的文字资料,供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1、请您谈一谈,怎样继承、消化西方的油画传统?
2、中国的绘画传统也注重写生,比如:“搜尽奇峰打草稿”“吾手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中得心源,外师造化”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意”是中国绘画的特质,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请问,如何在油画写生创作中注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体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
3、在图像、信息泛滥的当下,怎样理解写生创作的重要性?怎样体现“写生”的当代性?
4、从您个人出发,谈一谈您对于写生创作的心得体会。
4
展览场地
俄罗斯乌拉尔美术馆
叶卡捷琳堡市始建于1723年,以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区中心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也是乌拉尔和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中心。叶卡捷琳堡历来都是俄罗斯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和科教中心。
叶卡捷琳堡是俄罗斯最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而乌拉尔美术馆是整座城市重要的国立博物馆,并且是主要的城市世博中心之一,也是乌拉尔国家建筑艺术学院的展览中心。乌拉尔美术馆建于1975年(当时为了纪念叶卡捷琳堡市建市250周年而建立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在十九世纪工业建筑纪念碑中——前叶卡捷琳堡机械厂,举办了许多大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展、画展。叶卡捷琳堡艺术学院的许多展览和毕业展都在此举办。
展览名称
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
展览地点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乌拉尔美术馆
文献出版
《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研究专辑》
策展团队
当代油画
主办机构
俄罗斯乌拉尔美术馆
当代油画
承办机构
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