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1-18 23:00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春风有形,瑞兔留迹。在兔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延续国博新年办展的传统,展览内容紧扣兔年生肖文化与新春主题,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为大家奉上一道喜庆的新春文化大餐。展览展出于国博北1展厅,自2023年1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圆明园海晏堂兔首(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展览精心撷选80余件(套)馆藏文物,除了圆明园海晏堂兔首这样广受观众熟识的“老朋友”,不少展品首次和观众见面;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时间跨度极大。展览中3000多年前的“癸卯”卜骨,与今夕岁朝良辰隔空呼应,当时所用的天文历法与文字绵延不断,中华大地上悠久文明传承至今。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文物从宫廷皇室到市井百姓,一系列反映古人精神追求、审美好尚、生活品味的器具,勾勒出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向往;展出文物品类繁盛,取意吉祥,恰合春节时令,突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吉祥文化和年文化。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展览现场展陈形式丰富,空间疏密有致,富有节奏。处处张灯结彩,有“五福临门”,还有福禄花窗、灯笼、鞭炮等元素来凸显新春年味。还有五组多媒体展示,与展陈空间和平面设计相互呼应,加强视觉听觉等多方位体验,为展览带来了鲜活的气氛。
雪花飘落、烟花绽放、鞭炮声阵阵……营造了喜庆祥和、团圆和美的节日气氛,观众徜徉其中,亦构成了“年味十足”的节日活动体验。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本次展览以三条暗线作为灵感来源,精选反映兔年生肖文化及寓意平安,取意吉祥的文物精品,营造佳节喜庆祥和,团圆和美的节日气氛。
第一条线索:灵兔献瑞、玉兔纳福。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按照十二生肖,是兔子当值。本次遴选馆藏诸多含有兔形象的文物,他们或伏或立,或衔仙草,或捣灵药,活泼生动,憨态可掬。
第二条线索:团圆和美、和气致祥。在新春佳节阖家团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中华福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寓意多子多福、福寿双全、团圆和美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被创造出来。展览中部分文物珍品,或曾为古代春节实用美具,或曾是案上陈设,或曾是帝皇大婚用器,整体呈现出佳节喜庆祥和,团圆和美的节日气氛,与春和景明,万代长乐的美好氛围。
第三条线索:平安如意、春和景明。“冬藏待春发”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顺天应时”是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人们热衷于“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以冬春景物创作入画,用符合时令的器物用具装饰居所,置设雪山春柳、悬挂梅枝桃叶以点缀环境,让环境怡养心境的同时,也让自然颐养了身心。展览中撷选出寓意平安、取意吉祥的精品文物,在癸卯年新春献上真挚祝福。
重点文物
圆明园海晏堂兔首
清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兔首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之一,为清乾隆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十二生肖铜像分别代表一昼夜中的十二个时辰,每到一个时辰,代表这个时辰的生肖铜像便从嘴里自动吐出喷泉。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出泉水。以水报时的十二生肖铜像是海晏堂的精华,闻名世界。
明人仿崔白《双喜图》轴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此幅明人《双喜图》是仿北宋画家崔白(1004—1088)之作。画作中绘喜鹊两只,兔一只,尺幅较大于崔白原作,在技法上另具新意,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温和效果。
白玉双兔耳杯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明代镂雕工艺是在宋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双耳杯一般认为是由古代羽觞发展而来,明代双耳杯继承传统,样式更为丰富。这件白玉双兔耳杯对于兔形态把握精准,造型生动,左呼右应,工艺精湛。杯身满工,是同类器物中的珍罕之作。
十二生肖陶俑
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生肖的造型作兽首人身,兽首分别为十二生肖的形象。人身直立,身穿交领宽袖衣,长垂至足,两手笼袖拱于胸前。早期的生肖俑形象较为写实,为陶质,见于北朝时期,形象是单纯的动物形,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生肖俑的艺术成分逐渐增加,成为以动物和人物相结合的形象,显得生动有趣。
松石绿凸花如意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雍正时期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该柄如意使用陶瓷仿造出绿松石的色泽和纹路,色泽妍丽,逼真自然。
剔红冰梅纹葵花式捧盒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捧,承也,一般指两手托着,因盒身较大,需双手承托,故称捧盒。捧盒内配有暗八仙纹攒盘。攒,聚集,各不相同的盘整体可合为一盘,故名攒盘。剔红是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其技法成熟于宋元,发展于明清。清代皇宫喜雕漆器物,多用吉祥图案、花纹、文字等进行装饰。捧盒谐音“合”,寓意团圆幸福,和和美美。冰梅纹寓梅花独开于寒冬之意,恰合时令。
兔纹铜押
元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押印也称画押,是以印章签押代替手签,兴于宋,盛于元。元代画押多以金属铸造,常以图案代替文字。兔子回首,口衔瑞草,有吉祥长寿寓义。
青玉兔形佩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兔形玉雕是明代玉器的常见题材。玉器上的兔子通常与花草、祥云等元素共同构图。该器雕琢一站立兔子回首衔花。兔子长耳直立,一足抬起,细节生动。
琥珀兔
明
明代以兔为题材的作品繁多,从材质到题材,再到雕刻手法,样式十分丰富。这只琥珀雕成的兔子呈蹲卧状,头上双耳长且后抿,四肢前屈蹲卧,造型生动写实,姿态安闲惬意。
铜胎画珐琅提梁壶
清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画珐琅是珐琅器中的一种,以单色珐琅釉料直接涂画于金属胎为地子,再用各色珐琅釉料绘制图案花纹。清代乾隆时期画珐琅茗具深得皇帝喜爱,亲身参与设计定制,不惜成本,器物异彩纷呈,享有盛誉。这件作品壶身有六棱,壶身高,海棠形提梁,通体白色珐琅釉地。提梁、壶口、足绘有折枝花卉。盖及壶身通体绘各不相同的团花,成团花簇锦纹。做工精细,设计巧妙,设色明快,属乾隆时期画珐琅器中的精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