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王文澜:我一直在追求味道独特的瞬间

2015-08-31 00:00

  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曾这样评价这位摄影师:“他的照片既不浪漫也不怀旧,它们微妙而复杂,既非描述也不是说明。他离被摄物很近,以产生一种真正的亲近,他离被摄物又很远,做到不干扰被摄物。这种保持微妙平衡的做法很接近布列松的方式,但风格上更加开放自由。”

  这位在普雷基眼中有点像魔术师,又有点像诗人的摄影师,就是王文澜。王文澜的镜头一直在捕捉中国各阶层日常生活的瞬间,系列作品《广场漫步》《自行车王国》《爱乐》《偶然》已然构成一部中国世俗的生活断代史。今天,我们一起跟着陈小波老师的访谈来看看他的作品!

  北京八大处郊游的女青年 1981年

  邓小平会见《重访中国》国际新闻代表团 北京人民大会堂 1985年

  上海光新路口 1991年

  两个青年骑着自行车背着吉他

  陈:你认为你在摄影上是属于有才华的那一类人吗?

  王:我在任何方面都没什么才华,嘿嘿。

  陈:不会吧。你属于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与生俱来的那种人。你是我周围掌握视觉规则最准确的人之一。

  王:我要自己说自己有才华很尴尬。我能做的就是沉下来,静静拍摄。看上去没什么动静,实际上眼睛在看、在搜索,脑子在判断、在选择:我怎么才能拍出给人一种独特味道的瞬间,看起来不一般却不可言传。我一直在追求这个。

  陈:好多年前,北京新闻摄影圈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同一个地方采访,大家喜欢在一个角度拥挤着。王文澜慢悠悠地来了,总会选择在和大家相反的地方拍。第二天见报的照片中,王文澜的那张是最独特的。那些年,你总是能赶到现场,等待时机,让自己的画面避免趋同,充满意趣。

  王:过奖!我是慢性子,干什么事都慢两拍。我和郭建设一起出去拍东西,回来人家都发稿了,我还在磨叽呢,我这慢性子不太适合在报纸干。但是,我一直希望对事件的理解力和影响力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拍摄。

  陈:你的慢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你拍自行车十几年,起码有几千张底片。记得好几年前我就问你:你那么多自行车的照片怎么还不弄成集子?你说急什么啊!

  王:我不会急功近利,我在慢慢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陈:对你的照片需要有另外一种阅读方式,你不属于爆发力很强的摄影者,又总与被摄者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不要指望在你那里看到强烈的影像。但不得不承认,你细腻、温和甚至平淡的影像背后自有其深意。

  王:责任感表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的责任感会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表达。我相信我的照片也是在用另外一种形式记录变革、参与变革。

  陈:所以你的照片被称为“王文澜文化”——北京胡同文化、自行车文化……

  王:这些都是我的慢性子磨出来的。我在用相机智取,而不是强攻。

  陈:我看过很多人的胶卷,甚至看过所谓的废片。但我从来没看过你的,你拿出来的就是完美的了:挑好了、裁好了、做好了……

  王:每一个摄影记者拍不出来好照片是非常正常的,拍出好照片才是罕见的。我一般不会把不好的片子拿出来示人,是因为我认为拿不好的照片给人看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但拿出过于完美的东西给人看同样也是不尊重人,有强加于人的意思。对方可能想看更自然的东西,而你不能预判别人具有怎样的甄别能力。

  一对情侣手拉手骑自行车

  下班高峰期 1980年

  父亲用自行车带着孩子在冰场玩耍

  母亲骑车载着两个快乐的孩子

  广西 1988年

来源:全球摄影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