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26 00:00
李忠东,《在平衡木上玩球的女孩》,年代不详,综合材料,100×40×20厘米
文:张宇凌
给素人艺术一个理论定义本身是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因为一旦破除其匿名性,素人艺术将不再是它自身。如同1972年定义“局外人艺术”(outsider art)的英国理论家卡迪纳所反思的那样,在寻找素人艺术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不断地“跟二元分类博弈,我们其实都更喜欢做一个自由的人”。
李奔,《双无意识》,2014年,水彩和黑色签字笔,38×52.7厘米
西方的素人艺术源起德国。最初的研究起始于在精神病院对病患艺术创作的搜集整理,这一动作在医学史和艺术史则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响。1919年,德国精神病医生和艺术史专家汉斯·普林兹霍恩(Hans Prinzhorn)进入海德堡大学精神病医院,他的工作是征收更多的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作品。到1921年他离开的时候,海德堡大学的收藏已经有来自450个病患的超过5000幅作品。1922年,普林兹霍恩在研究这个收藏的基础上,出版了专著《精神疾患的艺术性》。尽管他的医学界同事对此公开出版颇有意见,但欧洲艺术界却为之狂热。1945年,法国艺术家让·杜比菲(Jean Dubuffet)在瑞士参观了阿道夫·沃福利的作品之后,第一次使用了他对这类作品的一个著名定义:Art Brut(原生艺术)。1972年,英国学者罗杰·卡迪纳重新审视原生艺术,并赋予其“局外人”艺术的全新命名。而2009年,詹姆斯·布莱特(James Brett)在伦敦樱草花山租下整幢废弃工厦,来展出他搜集的“非传统”艺术创作。
李忠东,《名画》,年代不详,板上综合材料,120×240厘米
中文世界中的“素人”一词来源日本,其原有语境中指一切未受职业训练而从事某行为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有“绘事后素”之说,是指描绘五彩只有在“素”的基础上才成立,也显示出“素”在东方文化中的特殊魅力。素人这一词汇本身所蕴含的原始吸引力也体现创作者纯粹的个人世界中,私密的创作冲动与想象力,而不受任何外界干预的影响。“素人艺术家”的称谓除去了“原生艺术”中对精神疾患的暗示,也打破了“局外人艺术”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气息。将这一定义进一步打开为一切因为受到内心强烈推动而行进视觉创作的人。
万铁娟用毛线套编织的《大卫》
如果把素人进行强制分类,可以分隔为精神疾患人群,通灵人群和自学成才类型。但这种分类方式很难解释每个创作个体的机制和特征,同时每一个分类中的特征也互相交织。素人艺术家的共性在于尚未受到过学院正统训练,其观看、想象和表达都是非格式化的,是纯粹个体与私密的;同时,素人艺术家没有接受艺术系统的关注与批评,不受到博物馆或市场艺术收藏机制的影响。他们的创作动力来自于个人生活的经历及潜意识深处,其结果既是出人意料的,也可能是原始的、不断重复和幼稚的。
刘永和的纸上拼贴作品
中国首个呈现素人艺术和漫画艺术的艺术节Almost Art Project即将开幕
时间:2015年6月26日-7月5日
6月26日 4pm-9pm
6月27日-7月5日 11am-8pm
地点:前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120/122/128号
中国素人艺术讲座
6月28日 2pm-4pm
更多信息:www.almostartproject.com
来源:艺术界LEAP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