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带你看展览】“2018曾梵志三地联展”之香港独家现场:以绘画作为媒介的比较研究

曾梵志个展

曾梵志个展

8

H Queen‘s

已结束 6.4万+

  【导言】2018年10月8日,豪瑟沃斯画廊“2018曾梵志 (雅昌指数19) 三地联展”最后一站在香港空间开幕。与苏黎世的抽象风景、伦敦的肖像绘画不同,香港展场作为三地联展的压轴开幕,展出了曾梵志的最新绘画实验。在豪瑟沃斯画廊创始人伊万·沃斯看来:“这无疑是一次勇敢的行为”。而曾梵志对雅昌艺术网谈到:“苏黎世、伦敦和香港作为三个分展场,表达我创作中的三个不同层面。对艺术家来说,定期把一些作品放在一起观察很重要,这次就是一个机会。它同时也体现了我平常的工作习惯,我会同时创作不同风格的作品,从抽象中学习具象,又从具象中学习抽象。所以观众这次看到的基本就是我在工作室里的工作状态。”

《无题》,油彩 画布,100 x 8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油彩 画布,100 x 8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曾梵志个展香港站:既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

  作为最后一站,曾梵志在豪瑟沃斯的香港空间展示的是一项自己的研究。在这里,他不仅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

  这批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用绘画充分阐释自己的观察,这是曾梵志的工作方法:他分别学习并实践了五代画家赵干和19世纪西方画家塞尚的创作手法,并以此衍生出种种新艺术形式,将二者结合。

  赵干是中国五代南唐艺术家,江宁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期间(961-975年)为画院学生。擅长山水、林木、人物,所画都是江南风景,其代表作品《江行初雪图》与马远《踏歌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都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巨作,原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保罗·塞尚,法国人,1839年出生,1906年去世。他毕生都在用色彩来表现艺术观念,以色彩认识这个世界。他被视为现代艺术之父,对于毕加索等一大批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题》,油彩 画布,100 x 8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油彩 画布,100 x 8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展览中,曾梵志用多件作品呈现了树、石等相同的形象。巧合的是,在赵干和塞尚的绘画表现语言中,这些图像有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曾梵志将这种种细节用一幅油画总结:将赵干的《江行初雪图》与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在同一画面中。以此为基础,曾梵志还详细分析赵干、塞尚作品中的空间与色彩构成,并将这些元素分别扩大,与其他东、西方艺术家的风格进行了更广泛比较。

  整个展览中,作品之间是层层递进,风格多变又有很强的实验性,体现了艺术家通过绘画来理解绘画的用意。曾梵志将这些创作定义为“一次以绘画作为媒介的比较研究”。

  展览现场:基于赵干与塞尚的绘画实验

  整个展览使用了豪瑟沃斯香港空间的全部展厅,分为三部分。在H Queen’s大楼16层的展览空间里,是曾梵志对赵干与塞尚进行的比较研究。

《无题》,素描 古书封面,26.5 x 38.5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素描 古书封面,26.5 x 38.5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素描 古书封面,35.1 x 21.5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素描 古书封面,35.1 x 21.5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其中包括曾梵志在一批古书封面上进行的铅笔素描绘画:九件作品依次排列,古书封面都是各种山形、假山石、树木的传统中国画画法范例,封面齐左则均为原书的书名、题款和曾梵志的钤印。画面营造了一种古香古色的传统中国画氛围。简洁、清爽,突显出中国文人清朗孤寂的气质。

  挂在展厅里的这些作品,不由得使人脑补:艺术家曾梵志如同一位宋代画家,着一袭灰色长衫,在自家书房研究前朝古画,寄情山水。有趣的是,营造这种传统中国画的氛围,曾梵志选择的是铅笔而非毛笔。回到现实来看,尽管两种绘画媒介的材质截然不同,却营造出了共通的气韵。

《无题》,油彩 画布,100 x 30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油彩 画布,100 x 30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局部,油彩 画布,100 x 33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局部,油彩 画布,100 x 33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整个展厅的重点作品,也是作为本场展览的核心,是一幅名为《无题》的油画,它是全场尺幅最大的作品,3.3米X1米,是曾梵志的一个“研究发现”。

  这幅绘画的构图取自曾梵志三年前在《江行初雪图》中发现的塞尚《圣维克多山》的部分,艺术家在画面中尽量还原了自己的视觉体验:画面中山势、江岸和近树的布局让人想到《江行初雪图》的构图,而其中树、山和水面的细节兼具赵干的神韵及塞尚的渲染方法。作品在造型和肌理等层面将 《江行初雪图》与《圣维克多山》结合起来。

  展览的第二展厅位于大楼15层,展示的是曾梵志的色彩对比实验,并将范围扩大至更多东、西方作品之间的类比。

《无题》,油彩 画布,150 x 15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油彩 画布,150 x 15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其中一件《无题》画的是一间房屋的墙角,一侧墙面凹陷的长方形台面上放置一黄色小圆柱体。整个画面色彩变化微妙,细看之下这种偏粉、偏绿、偏蓝的色彩组合非常复杂,容易让观者联想起莫兰迪的色彩体系和颜色运用方式,体现了曾梵志在绘画色彩和组合方式上的不断思考与尝试。

《无题》,油彩 画布,180 x 26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油彩 画布,180 x 26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还有两幅同样命名为《无题》的抽象绘画在现场颇为引人注目,作品风格与曾梵志的风景绘画和肖像绘画都完全不同,两幅抽象作品似乎是在纯粹表现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其中一件作品中,艺术家尝试了之前很少使用的红与绿的强烈对比,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达到一种色彩的和谐。另一件作品尝试的则是红与黄之间更微妙的弱对比。

《无题》,油彩 画布,150 x 15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无题》,油彩 画布,150 x 150cm,2018 ©曾梵志,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第三展厅内展示的是艺术家的研究对象和参考对象,其中包括一件《江行初雪图》的高仿复制品和乔治·莫兰迪《静物》原作,从中能够体会曾梵志的观察过程和思考方式。

  谈及展览,曾梵志说:“这个展览我所在意的是以何种方式将我的思考展示出来……无论是作品的题材,或是塞尚、赵干都不是我想表现的重点,他们更多的是适用于展示一种思考媒介。”

  艺术家们常说,“我不用说什么,我用作品来表达自己”,但是很多人会问,那艺术家为什么会画成这样,他为什么要画这些,这个果子是怎么结出来的呢?曾梵志作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家,通过自己最擅长和钟情的绘画方式,告诉所有人:我是这么想的,我是这么看的,过程犹如中国成语:见微知著,庖丁解牛,融会贯通。

  在三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生涯中,曾梵志对西方的文艺复兴充满兴趣,也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西方现代艺术,而在近十多年中,他不断在研习中国传统艺术和画论。此次展览中,无论是风景还是抽象,无论材质还是技法,在展示曾梵志不断用画笔描绘理想、想象与内在精神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位艺术家的研究、发现和思考绘画的过程。

  相关链接:

  【雅昌带你看展览】“2018曾梵志三地联展”之苏黎世独家现场:阳光下的抽象风景

  【雅昌带你看展览】“2018曾梵志三地联展”之伦敦独家现场:捕捉瞬间的肖像实验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