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金猪贺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春文化系列展

JDsLXsQNdDf7gLvnCXYTdVfc7zT2Knl8T6HqNXQu.jpg

本次展览从家猪的驯化讲起,用200余件展品将中国数千年家猪饲养历史及衍生文化展示给观众。大家可以在展览中慢慢品味新石器时代猪骨遗存、汉代陶猪、晋代玉猪、清代滑石猪、玛瑙猪、圆雕猪等带来的厚重历史,感受票据、宣传画、小人书、邮票、商标、肉票、动画片等带给我们的满满回忆,体会剪纸、版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巧技艺,同时可以参与有趣的现场互动项目。

F0rqCWV3fyQeNlVhEoEgHMvEzL6zkyiNolYYSv9l.jpg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家猪驯化中心之一,最迟在距今9000年左右已有家猪被成功驯化,并产生过广泛的辐射影响。由于特别适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从古至今,家猪饲养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区的主要副业,猪肉也一直是中国百姓最主要的肉食,猪肉经济也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饮食习俗与经济生产的一个特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总结出了丰富的家猪养殖经验,这些经验与今天的生态科技相结合,成为惠泽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8Fr9y0HmrBBrGTCYtbywNkTS3rAYY0qBwBpQCWsC.jpg

猪在古代被称作“豕(shǐ)”。象形字,表现的是猪大耳、肥肚、垂尾的特征。而汉字中有一个与猪关系密切的会意字,表示的是屋檐(“宀”)之下有一头用于祭祀的猪(“豕”)——“陈豕于室,合家而祀”,这便是“家”字的由来。古人用“家”字言明了猪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它代表个人的福气圆满,也象征家庭的富足兴旺。千百年来,围绕着猪的勇敢与懒惰、食肉与财富等特征、寓意,人们在饮食、婚丧等方面形成了相应习俗,并创作了与之相关的神话、诗词、文学、成语(习语)等,而影响至今。

Uwry4I7MrWUZZYYtBNF5Zm5sxvDQNkhLF6hA3M9s.jpg

VK28z4Cc297xSuY7GwUjfS06mkmGNCCbMMUYCSmj.jpg


重点展品:

fQfSWCzjVGetcyHSiS9HAre7J4OSo0jvqzi9MRMv.png

清代圆雕玉猪

长9.5厘米,宽5.2厘米,高6.3厘米,猪的额头上雕刻出了长长的鬃毛,以及捆绑在身体上的缚绳,背上披着带有如意纹的盖毯,虽然看起来圆润可爱、憨态可掬,表现的却应是一只野猪的形象。类似的玉雕小件为清代的文玩用品,形象或兽或禽,一般置于案头、书架,可远观,也可上手把玩。

AZ8OOY77bJhonGMA0idcrf0xEoAOdUmz4Y99ExvV.png

东汉红陶猪

长29厘米,宽13厘米,重庆巫山淀粉厂出土。汉代墓葬中常随葬有陶制的鸡、狗、猪等家畜,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生动地还原出当时的农家场景。汉代朝廷与地方官员要求民众养鸡、猪以作为赡养鳏寡贫穷者的来源;地方官员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并对养殖数量做出了相应要求。

   

INJiqLhHvMzxa35McaM3pa0SJsFsPsBRiKZYxzAE.png

唐三彩卧猪

长12厘米,宽5厘米。“三彩陶”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始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初。器形以人物俑及家禽家畜等陶塑居多。早期釉色以黄褐色和绿色为主,唐代时以黄、绿、青最为普遍。这件黄绿釉三彩卧猪大部分底釉已经脱落,长嘴,背脊隆起,表现的是一头正在休憩的野猪形象。据文献记载,唐代猪的养殖规模十分庞大,官宦人家养猪数量甚至可达三千头。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3日。

作者:谭娟,李呢喃(实习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