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呓墨·墨异——金陵美术馆第二回水墨的新意邀请展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bfff42927dab3a5fdd9c0806d880ec7.jpg

呓墨 墨异

金陵美术馆第二回水墨的新意邀请展

主办单位

南京书画院  金陵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3.11.23—2024.01.15

展览地点

金陵美术馆2号展厅

学术主持

顾丞峰

策展人

刘春杰

展览总监

程峻

策展助理

张雪婷

展览统筹

韩 非  王 曦

展览团队

姚爱东、赵怡文、卢华、张凡

张雪婷、王曦、茅冠俊、魏巍

林聪文、程娇龙、郑凯迪、庄玥

周珺、吴宣霖、倪福豪、高重飞

杨轩、王艺璇、任飞蓝、罗蕾 

王璐、李萌、张永芹、张慧

高原、刘儒杰、王成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161603c7662a67f62b7ee3f49c87c61.jpg

展览现场


前  言

老兵不死

将这些似乎完全不搭的艺术家作品放在一个展厅展出,需要合理的解释。

我与春杰的初衷是:老艺术家们都年事颇高但创造力仍然旺盛,各有突破,何不聚集共为一展?但当作品原作呈现在面前时,我们还是多少被惊到了——按理说,人到晚年,无论视力还是体力都必然衰退,但对于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人生以及对艺术的认知积累,像一座岩浆涌动日久的火山,终有喷发之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790b6545bf064df54e57e7f4ba01ea6.jpg

学术主持顾丞峰和策展人刘春杰在展厅现场

这种喷发,当然伴随着“狂放”——石虎、王劼音偏离了原先自己熟稔的轨道,在线与色的狂欢中沉迷呼啸;霍刚、张功慤完全颠覆了外界对其作品的印象,其抽象水墨的实验尽管是小品,但看时间却足以改写现代水墨的历史;蒲国昌继续以他的“超广角”视觉呈现万物,遨游在他的“野乱怪黑”乐趣中;刘国松则一如既往地改写“常形”与“常理”,敦厚地在这里等着我们;吴毅已经是我们的老熟人了,老而弥坚是他的底色,艺术史中他的篇幅将会越来越长。

如果说,“狂”是他们的共性,“不羁”是他们的追求,“突破”是他们的无心而为,那么,期待艺术史对他们狂放以公平的记录和定位,并不奢侈。

人总是要故去的,麦克阿瑟有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老兵不死的是精神,这些艺术家老兵,他们的精神通过狂放的图像留传于后世,那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幸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cac8ddaa1f54901d4b0fc8faa7c347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efcb91e4388d77b1ff891c0bff7cc69.jpg

学术主持: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丞峰

观展现场



作品鉴赏(按年龄排序):

张功慤

1924年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是我国第二代从事现代艺术创作的代表画家之一。在学生时代,他先后受颜文樑、林风眠、方干民、关良等老师的悉心培养,特别是吴大羽先生对他的栽培和爱护,影响其一生。张功慤的艺术实践起始于印象主义的绘画理论,他曾自己总结:“印象派就是光色直接造型,从光色造型的印象主义走向抽象艺术,是其艺术发展的必然”。

创作感言

在浑渴的水中造出鲜艳的色彩。自然的认识用之于形为之理,认识用之心为(谓)道。所谓画家是用自己的眼目观察宇宙通过思维表达出对自然的爱。绘画艺术是时间,空间的瞬息结合,画家极其敏感的感受到,表现出来而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a6cf9a184004c8fe663397365d945a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322056c26f3161fd843ef422a909ba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d17fd65fb02bb43f127ba3e327de5e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0c9d536229389ca1aa28286f886931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552f30c76922626a277bce1ee01d9d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6cffdcd1168ce98d80674ee3be6512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c26da191bab42621fff6fbfaa21f1d6.jpg

张功慤  《无题》系列  60年代  水墨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daa64339e76c453009e165af7058170.jpg

张功慤  《飞天》  66cm×67cm  60年代  水墨设色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0e06c1c931d2382e3a89d4f0bd2effb.jpg

张功慤  《风景》  67.5cm×67.5cm  60年代  水墨设色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daf3764f7c44ae203bfc4351a63bb6e.jpg

张功慤  《古今》  67cm×67cm  50年代  水墨纸本

刘国松

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生于安徽,14岁在武昌读初中时开始学画。20岁转习西画。1956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并于同年创立五月画会。1968年成立中国水墨画学会。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美国爱荷华大学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国内多所重点大学与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讲座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

创作感言

“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人人都说“笔墨当随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是有史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代,要想表现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应该走中西合璧的路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必须一面在自身六干年来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有选择地发扬光大;一面由欧美与外来的现代文明表征里有选择地吸收消化,创造出我中华文化的新时代的风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784eb39dae3695b0ea7b9075a6876a5.jpg

刘国松  《寂静的山岗》  91cm×126cm 2005年  水墨设色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cf8c7aceee56397ca545f9d2d2fd004.jpg

刘国松  《群山》  92cm×92cm 2001年  水墨设色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fce290ab38a34e66931fdf255820d1e.jpg

刘国松  《雪玲映碧流》  110cm×95.5cm 2014年  水墨设色纸本

霍刚

1932年出生于南京。曾远赴意大利,长居米兰50年,近年返台定居。1950年进入台北师范学校艺术科就读。早期创作主要为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充满神秘主义与奇异性,并着眼于几何图形的表现。

创作感言

我的创作就是赋予想象的空间,一种在浅意识里面的表现,很自然地释放出来。我是专注在绘画本质上的发展,就是艺术的本质,这也是人生的意义,我不只是看到画本身,还看到动物、植物、矿物。只要有物,就有生命的存在,那是无限的。动物是不思维的,但是它就是一个生命存在,每个生命的解释都不相同,这个就会谈到整个宇宙。其实宇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想象的。科学家的宇宙跟我们没有关系,艺术家的宇宙是凭想象的。那我的作品就是不断的在探索、发现、寻觅,带点知性,有一点哲理,也有我自己的感受在其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a3acf9a7387acfbc58226a45204f0c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b4707d14bf87855824b3477d0eae88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89cef51727b8327e97d315ebc33616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a834b1b541775801d6c7346c3c38dd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fdef93b6018cc4ecf70e1a8b79a776f.jpg

霍刚  《墨戏》系列作品   水墨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000e8eaacc956dd324121cf73fcafc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08cf874b68020fa5279316412842f6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7379754a05d41a97f55fb800b1c921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dcd0a26f699d698e4066d8a49692a74.jpg

霍刚  《墨戏》系列作品   水墨纸本

吴毅

生于1934年,祖籍广东,1937年移居澳门。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1980年被聘为南京书画院画家,同时当选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3年被推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1985年旅居纽约至今,现为南京书画院终身荣誉画家、南京书画院名誉院长。出版有《吴毅山水集》《吴毅画集》《吴毅山水画册》等。

创作感言

天地有象乃立文字,图画之古源也。以纹生文,积字成章,诗、歌、颂、赋已显其精、深、博、大,孔子解易一锤定音,乃有以易言象之传,千载而下,以人载德,器之大成。余曰儒道同宗,其根在象,亦天地根也,人于灵府乃成心诀。至梁•刘勰改一字,为天地心,历代尊之心源也。承此大道,书画同源必入于象,其象乃真,得象归源知古而游于今矣。可观可易先贤已如是观,晋•顾恺之云台山记,得其大略,山水称名,传至于今。西洋彼岸艺文大系不同源,慎之辨也。吾辈奋力积稿成章,日月弥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6ec86ebde9bb6d496d83d1431902298.jpg

吴毅  《飞流万仞》  371cm ×249cm 1999年—2007年  水墨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144539c6c0191016544fe00fdf18c36.jpg

吴毅  《漫入云霓伴月归》  96cmx90cm 2020年  水墨设色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aae2eb774bae3ef082ea2815d234961.jpg

吴毅  《秋风携雨过莲塘》  96cmx176cm 2022年  水墨丙烯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ebfbd97e48be04b4d391daff2c2c7ad.jpg

吴毅  《吴毅漫笔》 (金陵美术馆藏) 70cm×68cm  2021年  水墨设色纸本

蒲国昌

1936年生于成都。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导。现居贵阳。

创作感言

十年前,我搬到了贵阳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景区花溪河畔居住,每日起来,推开窗户,满眼的绿色,平时总在其间漫步,可说是生活在山水之中,偶有进城,各种时尚与喧嚣扑面而来,两种生活状态交织,倒也蛮有意思,又逢春杰再三邀约,他多次在电话里说:“蒲老肯定能画出20多米巨制。”如是,便有了创作一幅山水长卷的想法,只是对这山水的认知是基于自己之眼看出去的。小时从记事起,看见我家里的中国山水画范本,多是一仙气老者骑小毛驴在山水间闲游,自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雅画,然而不知为何,就不喜欢,那种气息让我感到室息,也许这就是我的天性和本能。在我个人的山水图像中,不会有什么虎皮皴,披麻皴或仙风老叟、小毛驴之类的元素。在我的视线里,自然山水与城市车流是并置的,以机器结构去重新解读山水,并漫无目的地行走于其间。在这个游牧之中,我的蚊子、人物、天象、书法,飞机等物像不经意间一个个挤入画面之中,呈现了一种无序的景观。而微信及社交媒体中各种乱哄哄的刺激神经的无头信息,一并在头脑中乱炖,这种碎化的信息感知自觉不自觉地也在我的这个山水长卷中流露,山水画于我不是经典范式,更非一花一木、青山绿水,它是我内心的社会生活景观,它是不断流动进行中的个人生活状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a6efcebe7a17b9e0b4c807d87338458.jpg

蒲国昌  《无序的风景》  144cm×2280cm2023年  水墨设色纸本(请横屏观看)

王劼音

1941年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版画会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6年赴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及维也纳美术学院进修。1996年至今担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创作感言

在某次展览上,我在白纸上画了一条大魚,展方提供绘画材料,欢迎观众展览期间在此画上涂鸦,展览结束前又和观众互动,再作调整。参与涂鸦者无不兴高采烈,兴致勃勃。有的肆无忌惮尽情挥洒,有的认正细致努力描绘。一切无从计划,彼此也无法沟通,无人知道此画的最终效果。然而这种“无序合作”打破了一切规则的约束,产生充满野性的神奇力量,发人深思也令人惊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02f35e45a734fc02e4e78be7a623033.jpg

王劼音  《大鱼图》  190cm×700cm2020年  水墨喷漆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b6eaa87a3530edcd28b59a2f91e7f0c.jpg

展厅现场

石虎

1942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1958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0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1962年应征人伍当兵六年。1977年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代表国家远赴非洲写生访问,其作品结集成书。2023年9月9日2时16分,石虎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1岁。

创作感言

艺术家不可能离开自身的特殊性格来实现一体的完整,艺术家不可能屈从类属的东西,任凭桎梏来扭曲自己的天性。我们并不缺少谦虚卑恭。今天的艺术家是觉醒的艺术家,他们并不念恋所谓真理,而相信真理寓于创造之中。他们相信真诚的画笔是神圣的,相信中国画的道路要靠自己走。中国画的现实是理智萌生与对真理追求的发展阶段。真正的飞跃尚没有到来,他们需要浇水、施肥,而决不需要拔苗与纵火。当务之急与其说是对理性的喊叫,不如说是勇敢实践,增强感觉功能。我相信,一旦人们克服了生吞活剥的幼稚,克服了原则摧毁情感的蛮梦,中国画坛就会真正兴旺,中国画坛就必然会产生杰作,以及创造它们的大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381bd4b299aa835efd6d38aeb225c00.jpg

石虎  《红实图》  280cm×110cm×62004年  设色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efc5bbd34f35926087e2600edf7a21a.jpg

石虎  《络绝图》  108cm×221cm2017年  重彩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b7670b2970a440a9a4aab07cc25323f.jpg

石虎  《诀阴图》  103cm×221cm2017年  重彩纸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d4b6eaabc060bf3bc65135e5150c28a.jpg

展厅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e116926d73465a7d11943adbba3d255.jpg

导览现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