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0 14:03
2015年4月9日,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故宫博物院申报的故宫明清建筑基址项目从25个入围的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名列第11位。虽然距“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仅一步之遥,但故宫博物院通过此次评审收获颇丰,年轻的考古团队首次接受挑战便斩获佳绩,让故宫考古工作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专家一致肯定,也让故宫博物院对未来的考古和研究工作充满信心。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保护级别上,故宫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作为一处仍在使用的古代建筑群和博物馆,位于首都北京的核心位置,是一座独特的“城中之城”,为了故宫建筑的自身保护和适应“平安故宫”建设的需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故宫博物院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保护、维修和基础设施完善工作,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考古发掘也成为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正在进行的“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6月至11月,故宫博物院在基础设施改造过程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故宫内南三所、南大库、慈宁花园等3处发现古代遗迹的施工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取得以下四项重要收获和对明清紫禁城的新认识:第一,首次认清了明清故宫城墙、墙基、墙体、墙内散水及排水系统的完整结构,确认了明清北京故宫(紫禁城)的原始地面水平高程,城墙基础的原始高程与城墙高度,据此可以解释现存钦安殿建筑在地基高程上与前三殿、后三宫建筑基础水平高度均不协调的原因;第二,发现了明代地基的建筑方法与工艺程序、明代晚期以来在紫禁城内进行建设时对早期基础最大可能的利用方式,以及紫禁城建筑的连续性与变异;第三,首次在故宫发现年代明确的明代早期的宫殿建筑遗址;第四,首次在故宫发现御窑瓷器埋藏坑和废旧物料埋藏堆积,使考古学开启了探索、认识明清紫禁城手工业生产制度、御用瓷器管理制度以及宫廷宗教制度的研究过程。
专家们认为,故宫明清建筑基址考古项目体现出故宫考古理念与方法的新尝试,具有多方面的重大学术意义。一是尝试用新的理念与方法论进行紫禁城考古; 二是考古发现的新资料填补了元明宫殿建筑考古的一些空白,印证并补充了一些文献的记载;三是首次实现了故宫建设工程与文物保护的良性结合、故宫地下建筑基址与地上建筑群为一体的保护理念。2014年,故宫博物院明清建筑基址考古发掘工作实现了故宫建设工程与文物保护的良性结合。比如,在南三所电力增容管线工地,发现康熙时期以前的建筑基址后,原定管线改变设计方案,通过对原电力沟的改建完成,保护并保存了新发现的建筑基址;南大库考古发现瓷片坑后,消防管线也进行了改道;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明代早期的磉墩后,热力管线进行了改道,同时故宫博物院已决定对明代早期磉墩进行原地保护和展示,增加了明清故宫的新内涵,使观众对故宫的建筑历史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故宫明清建筑基址考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于2014年2月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团体考古发掘资质证书后,第一次独立开展考古发掘并参评本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该项目能够从数十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充分说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故宫考古工作的关心和期待,在项目推动的进程中,这支故宫考古的年轻队伍逐渐获得历练和成长,同时,与其他兄弟考古队伍在参评过程中进行深入学习与交流,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10月成立考古研究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不仅完善了故宫博物院的学科建设,为建设“学术故宫”、“平安故宫”增加了新内容,而且使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工作从地上到地下、从现存建筑群到古代建筑遗址,使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建筑更加能够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为故宫文物保护做出了新贡献。由于故宫博物院对考古工作宣传得不够,导致社会上对故宫考古认识上存在局限。但是,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故宫考古工作的独特意义和重大价值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故宫博物院考古工作者们也将继续坚定步伐、不断前进,同时,根据一些考古学家的建议,将来也要走出红墙,到祖国广阔的天地去,让故宫考古事业之路愈走愈宽广!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