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是中国的端午节,从东京传来了喜讯:在东京奥运会执行委员会公布了奥运文化支援工程名单,著名旅日画家、国画巨匠傅抱石之女傅益瑶的日本祭主题画展入选,而在近百幅祭文化民俗作品中,长卷《端午颂》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唯一经典代表赫然在列。同时还具有唯一性的是,在这个大师云集的名单中,傅益瑶是唯一凭借日本祭主题绘画入选的画家。
《端午颂》长14米、高1.8米,堪称巨作
这场“傅益瑶日本祭绘画作品大展”定于2019年8月8日至17日于著名的东京艺术剧场举行。共展出傅益瑶二十多年来创作的日本节庆主题绘画近百幅,其中不乏如《御柱祭》、《西马音内盂兰盆舞》、《阿波舞》这样的名作。同时还有《端午颂》这样的傅益瑶专为中国节庆所作的绘画。
《端午颂》
傅益瑶向记者介绍,《端午颂》是她在端午节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之后应邀所作。傅益瑶曾多次深入湖北秭归屈原故里采风,获益匪浅,她认为认为,端午节内涵如此之丰富,唯有巨幅画作才能承载。经过数年艰辛创作,终于绘成了一幅长14米、高1.8米的《端午颂》,堪称巨制,有幸目睹者无不感到震撼。傅益瑶在画中借鉴了乐府体诗歌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从屈原发端,到丢粽子、划龙舟、涂雄黄等端午场景,全景式地呈现了端午节庆丰富的内容。
《端午颂》曾于2016年6月在中国展出,当时即引起轰动。创作课题评审会专家认为,《端午颂》采用传统笔墨手法统御画面,人物场景的精细刻画并不妨碍整体的笔墨写实性,热闹的民俗色彩并不影响整体的水墨气韵。整幅作品大气、恢弘、既有骚体文的情彩恣肆,又有乐府诗的生活气息,是国内首次以长卷形式再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项目的活动传承现状,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记录、传播、弘扬)的一种有价值的方式。
邂逅奥运,偶然中有必然
据悉,傅益瑶的这个日本祭主题画展是经过36道评审程序,力克群雄,才进入奥运文化支援工程名单的。但是日本民间对于这个中国画家的入选并不感到意外。似乎如果日本祭主题作品的画家要入选,傅益瑶是不二人选。
傅益瑶披露,在之前,作为深入日本国人心中的日本祭文化可以说是一座神圣的高山,令人仰止,数千年的历史,成千上万的画家,也许场面过于恢弘,也许日本祭文化过于繁杂浩瀚,几乎没有画家用画笔来完整的呈现。也许自己是个外乡人的缘故,不是生在此山中,所以比较大胆,但多少也是凭借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的感悟,作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坚持不懈创作,终于有所成功,形成较为完整日本祭文化系列画作。
说起这次能被东京奥运会有关部门选中,傅益瑶称纯属意外。当她在为日本祭作画时,沉浸在艺术创作的兴奋之中,却不曾想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之中涉足了奥林匹克的伟大世界。
《那智火祭》
傅益瑶此次参展的一幅《那智火祭》描绘的是日本三大火祭之一的那智火祭,人们为了祈求幸福和安乐,在熊熊火焰之中翩翩而舞的场景。这里的烈火是生命力的象征。那智火祭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为了实现心中的生活目标,人们让这烈火燃烧了千百年。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则始于2000多年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林匹克正是为了和平而诞生的另一种祭祀,在圣火的见证下,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展开竞技,分歧和战争被搁置一边。在这里,火焰同样被视为和平的力量的象征。于是,那智火祭之火竟与奥运圣火在本质上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呼应。梵高有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把它留在画上,便成了画家。这话用在傅益瑶身上是极贴切的,她成了连接力量之火的使者。
《西马音内盂兰盆舞》
也就在这样的冥冥之中,奥林匹克“友好、团结、平等、和平”的精神,在傅益瑶的日本祭绘画中产生了某种全面而生动的呼应。《西马音内盂兰盆舞》的众人优雅安静的舞姿之中,人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友好和团结的气息扑面而来。当然,更多的是和平。无论是全景式《端午颂》还是热辣奔放的《阿波舞》,都是一派祥和的景象,人们享受着和平之中的安宁,祈祷战乱永远不要发生。
确实本非刻意,傅益瑶的日本祭绘画却与奥林匹克暗合滋长、热烈互动,分明成为了奥林匹克的注脚。难怪人们认为入列奥运文化支援工程名单,傅益瑶是当仁不让的。
要画好日本祭,首先要身临其境
此次日本祭主题画展另一大看点就是《御柱祭》。在《御柱祭》中,每个人参与其间,都享有平等的与天地自然对话的机会。傅益瑶向记者介绍,这幅3米宽、2米高的巨制反映的是日本三大奇祭之一“御柱祭”的恢弘场面。每隔6年,诹访神社都要更换立柱。民众便上山伐木,砍下最伟岸的那棵树,再历经艰辛,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从山上一路将巨木运到神社。
傅益瑶画《御柱祭》时亲临现场,巨木从山上滚下,人们随着巨木奔跑着,呼喊着,那种源自生命力深处的呐喊响彻天地,当然也极其危险。也就在傅益瑶去的那次,据说有四人在御柱祭中丧生。即便如此危险,1200年来,人们参与御柱祭的热情从未消减。这让傅益瑶感慨于在与天地自然对话的过程中,人们所迸发出来的无穷的激情。在《御柱祭》中,傅益瑶用了史无前例的1200个左右的人物来表现这种人们的激情。而且是千人千面,绝无雷同,而这样不一样的表情叠加起来,就是日本祭的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了。千人千面,这一点在《三社祭》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傅益瑶时至今日还会为日本祭的这份激情所感染,和最初是如出一辙的。1979年傅益瑶留学日本,拜日本绘画大师平山郁夫为师。在老师的指点下,傅益瑶关注起日本祭,认识到日本祭包含了大量中国文化要素,同时也是日本民族文化宝库,二十多年来一致专注于日本祭绘画的创作,终成独一无二的大家。
傅益瑶说,要画出日本祭的精神,首先就是要让自己成为日本祭众多民众中的一份子,沉浸其间,感同身受,唯有如此才可能产生佳作。此次参展的《西马音内盂兰盆舞》和《阿波舞》都是傅益瑶的名作,描绘的是日本两地盂兰盆祭风格迥然不同的舞蹈。相较而言,西马音内盂兰盆舞优雅安静,而阿波舞则是热情似火。画《阿波舞》时,傅益瑶决定化身舞者,和日本民众起舞。当时傅益瑶腿疾刚愈三个月,仍时常疼痛难忍,却依然坚持拖着病腿参与其间。每次都是带着现场亲身感受到的盂兰盆舞的热情而投入创作。如此而得的画作,其中人物的手脚动作,被即便是最资深的盂兰盆舞者也认为是极其专业的。日本NHK电视台有一档“星期天美术馆”的节目,为不至于引起纷争,而只做已故名家的介绍,但是他们看了傅益瑶的《阿波舞》就决定破戒,专为她做了40分钟的节目。“星期天美术馆”的制作人不无感慨地说,只有像傅益瑶这样“胆大不妄为”的画家才能创作出这样恢弘的名作。
《信州上田狮子》
而为了画《雄壮野马追》,傅益瑶也亲临现场。傅益瑶并不会骑马,但她冒着危险,依然跨马上路,为的就是体会马背上的气势如虹。为了画出《信州上田狮子》中舞狮动作之美,身临现场和众人一起狂欢,体会力量之美。
正如之前所说,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日本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极深的认同,所以才会《端午颂》这样的鸿篇巨制入选“傅益瑶日本祭绘画作品大展”。
《京都祗园祭》
傅益瑶告诉记者,就节庆而言,日本虽有自己很多独特之处,但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展览中有一幅《祗园祭》,展现的是著名的京都祗园祭的场景。里面山车舞台上的戏文讲的都是伯牙碎琴、三国、二十四孝这样的中国故事。而另一幅《轮岛重藏神社大祭》,画中那三丈高的牌楼上都用汉字书法写着一些孔孟的贤文良句,这都是中国文化影响日本节庆文化的最直接的体现。
而在日本祭绘画的创作之中,傅益瑶用的其实也是中国绘画的技法。傅益瑶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第三个女儿。她年少时浸润在父亲的水墨世界中,对中国绘画绝学耳濡目染。她告诉记者,像要表现御柱祭这样的千人千面的景象时,中国水墨线条的表现力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傅益瑶充分发挥了水墨线条写意传神的长处,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不同的神态。而中国绘画又从来都是讲究布局和章法的,日本祭绘画中,那么多人、物和景放在一起,不是简单生硬的叠加,而是都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时,中国绘画章法的优势就完全体现出来了。在《城南宫曲水之宴》《迎春祭》等作品中,中国水墨技法扑面而来,可以说表面上是展现日本祭,骨子里却是深厚的中国水墨的底蕴。或者说,是用中国的文化去阐释日本的文化。
在傅益瑶看来,她用中国绘画精神去体现日本祭主题,无异于是用日本文化的母体在为日本文化创作。日本文化界也将她的创作视为自己的“本家”,毫无疏离生分之感。这也是她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入选东京奥运会文化支援工程名单的原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