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为什么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晕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晕散?



为什么用进口料绘制的青花常有大量黑点存在?

用进口青料绘制的青花,包括唐青花、元青花以及永乐宣德时期的浓艳型青花画面上,常有很多随机分布的黑点存在,黑点的尺寸大多在1mm以下,在线条上特别明显,同一线条上可以见到许多大小不等的黑斑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明代中期以前的进口青料研磨得不够细,其中有较多粗颗粒存在之故。

明代中期以后对青花色料的加工特别注意,就不再出现这种现象。青料中的铁、锰含量对青花色调有什么影响?青花料中的钴、铁、锰都是着色元素,青花的色调实际上是这三种元素的共同着色。其中钴的着色能力最强,只要引入0.1%,就能使釉着成蓝色,烧成气氛对它的影响较小。铁的着色能力中等,受气氛影响较大。某些进口青料含铁较多,对青花色调有较大影响,有时还会形成黑斑和黑点。锰的着色能力较弱,在还原气氛中被还原成Mn2+,在硅酸盐釉中基本无色,但在冷却过程中会受到二次氧化而成Mn3+或 Mn4+,使青花的色调青中略带淡紫红色。国产钴土矿锰含量很高,对釉色的影响较为明显。

为什么青花不罩透明釉烧成后变成黑色?

青花如果不罩透明釉,烧成后会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钴。如果罩上透明釉,烧成时氧化钴溶于釉中,以离子形式将釉着成蓝色。为什么有的青花黑斑有金属光泽而有的则没有?一股说来,在青花色料浓厚处都会出现黑斑,那是由于铁或锰的局部富集所造成的。锰造成的黑斑没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铁造成的黑斑有的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的则没有,这主要取决于黑斑处的氧化铁在冷却时的析晶情况。如果析出的晶体比较大,而且晶面大多平行于釉面,那金属光泽就较为明显,否则就不明显。

为什么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晕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晕散?

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其画面上的线条轮廓不分明,这种现象称为“晕散”。由于晕散,所以这一时期很少有五官、眉毛,头发很清晰的人物画。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的青花很少发生晕散,所以人物画的须眉清

所谓“晕散”,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研究结果表明,扩散程度主要同色料的配方和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发育程度有关,一般说来,色料中加入较多的助熔剂有利于发色。在元代和明代早期,当青花的制作工艺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必须这样做才能够提高成品率。显微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假设是对的。本页图11.6显示元青花晕散区的断面显微结构。此图表明,元青花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发育得特别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元青花色料中含有较多的钙,使反应层附近釉的高温粘度降低,流动性提高,因而有利于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造成晕散现象。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蓬勃生长也产生同样的效果。图11.7显示嘉靖青花的断面显微结构。此图表明,嘉靖青花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发育程度远不如元青花好,说明嘉靖青花色料中的钙含量较低,反应层附近釉的高温粘度较高,流动性差,因而不利于色料的扩散,没有造成晕散现象。另外,青料中铁含量的高低对晕散现象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色料,其铁含量明显高于清代,在还原烧成条件下形成的FeO有一定助熔作用,会降低色料的熔融温度,促进“晕散’现象的产生。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