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祝铮鸣,1979年10月出生于浙江。从小时候起她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喜爱,在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的学习初步开启了她的绘画之路。1997年祝铮鸣成功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在中央美院国画系的学习奠定了她对水墨艺术笔、墨、线条的掌控能力的基础。大学期间祝铮鸣游历江苏、四川、山西、河南多省考察传统文化。当然她并不是一个满足于传统窠臼的人,她没有沉浸在传统工笔画一味精细、雅致的追求之中,她为自己的作品引入了一些观念性、精神性的表达,而这些不作具体叙事指向的观念性表达无疑确立了她作品的当代性。在图像和观念之间,在传统和当代之间她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祝铮鸣曾这样谈到:“在本科期间,我已经知道我不是技巧型的画者,我画画的过程不是在享受技法带给我的欢乐,更像是一次和自己内心的对话,因此有时会觉得艰难,但完成一幅画好像又会多认识自己一分。”
百年孤独之三十一 52cm×33cm 绢本综合材料 2011
2001年祝铮鸣从中央美院国画系毕业,令人好奇的是她选择了进入壁画系攻读硕士。其实早在本科期间,她就曾经选修过壁画系曹力先生的构成课,并因此受益匪浅。曹力先生的教学使她的创作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她也开始对西方绘画理念产生兴趣。我们能从她的作品中明显感觉到她对壁画的喜爱,以及她所受到壁画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在西斯廷仰望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惊叹于米开朗基罗的伟大,在敦煌看壁画也会对中国老祖先的杰作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想现在的画家很难再有那样的高度了。”祝铮鸣如是说。
灵犀190cm×110cm 绢本 综合材料 2011
在青年艺术家中,祝铮鸣的作品风格应该是比较早熟,而且相对稳定的。水墨的当代性在于自身语言的延续性创新以及能够对当下人类社会做出艺术干涉。祝铮鸣的作品在传统工笔绘画的精细之上,人物形象的处理给人一种“修行”的感觉,这或许是受到壁画中宗教人物形象的影响,当然也可能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据祝铮鸣自己介绍,她童年时经常在杭州的灵隐寺、虎跑等处游玩,经常能看见下山的尼姑,她们清新脱俗的形象一直留在她的脑海里。她小时候也经常听到一些有关济公和弘一法师的故事,并且非常喜欢弘一法师的那首《送别》。后来她在泰国的游历又强化了她对僧侣的印象。“修行”是人类作为一种生命体有别于其他生灵的一种由外向内的精神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人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或许画面中这种“修行”的状态正是祝铮鸣对人类这种近乎宗教式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想象与描绘。
2004年祝铮鸣完成了自己在壁画系的学习,她的作品《般若波罗密》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奖,《曼荼罗》也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永久收藏。此后一年,从2005年5月份开始,祝铮鸣游历了泰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梵蒂冈诸地。她是一个喜欢游历的人,古往今来,游历往往是诗人、画家创作灵感的源泉,祝铮鸣的游历不仅仅是丰富自己的见识,更是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浸润、激活自己。
青隐 190cmX110cm 绢本设色 2013
绿隐 190cm×110cm 绢本综合材料 2013
孔子说:“三十而立。”在接近三十岁的2008年祝铮鸣创作了对自己而言非常重要的作品《百年孤独》。从创作第一幅《百年孤独》至今,她画了很多年,一直在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了感觉就画。”她起初创作的是“蛇”系列,后被苏州本色美术馆收藏,然后大家所常见的就是她的“蝴蝶”系列。祝铮鸣的作品图像写实,但呈现出模糊叙事的观念化处理,因此在具体的阅读逻辑上难免跳脱,不确定,也有观者将祝铮鸣的这种跳脱的画面逻辑和西方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性作比较,而在祝铮鸣看来这不仅仅是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的简单借用:“早些年我很喜欢西方的超现实绘画,也曾模仿着画过。后来回到中国传统绘画,发现最高层次的超现实还是在东方。在来自客观世界的艺术形象上作高度的艺术加工,尚意和抒发性灵是历代中国画大师的自觉。”2011年她的作品《百年孤独》系列在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获得了最高奖项。
祝铮鸣热爱传统文化,喜欢瓷器,尤其是越窑和汝窑的瓷器,她被那种温润有致所吸引,在祝铮鸣作品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她喜欢在人物面部布下瓷器的那种开片的效果,在《百年孤独》《自在》等多幅作品中这种碎纹均有存在。这也许也和她所看到的意大利中世纪的人像有关,画面上人的脸部都是碎碎的。此外,祝铮鸣创作了一系列人物和动物并置的作品,例如《赤隐》《灵犀》等,正如祝铮鸣自己所谈到的:“人和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是天地间的精神载体,‘他们’和‘它们’符合了我要表达的绘画主题。我画里的人和动物没有太多的动作起伏和表情,但是他们有‘悲喜’,这恰恰是我绘画中的感性所在。”
自在 67cm×78cm 绢本综合材料 2012
2012年 “中国水墨百年”卢浮宫卡鲁塞尔邀请展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行,应邀参加者皆是中国当代水墨领域里的佼佼者。祝铮鸣应邀在列,她和她的老师武艺以及何玮明、雷子人、蔡广斌等人的作品共同出现在法国卢浮宫内,向西方世界展示东方的水墨文化。
她不太喜欢规划,也没有特别的设想,认认真真地画好每一张画是她对自己艺术生涯的最好安排。她说自己还是想边画边学,特别是在传统的水墨方面,自己依然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去补充。“绘画最迷人的是绘画者自己也不知道下一幅作品会画成什么样,我在期待。”作为观者我们也同样在期待着一个未来的祝铮鸣。
百年孤独之三十三 绢本综合材料 52cm×33cm 2011
百年孤独之六十一 52cmx33cm 绢本设色 2015
作者:尹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