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石榴》
心与自然的契合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工作需要,我接触到了绘画和书法,并从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画画可以成为一项正式而得体的工作,更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专业画家。不曾想,正是对绘画艺术的热爱,让我走进了一个艺术世家。
《香蕉陶罐》
我的公公王重敏,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长期从事戏曲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先生王羽天则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师承著名油画家全山石先生并留校任教。父子俩均为艺术造诣颇高的艺术家。受先生和公公的影响,我真正开始走进了绘画艺术之门。
《绿树下的红房顶》
工作之余我涂涂画画,会得到先生特殊的“课外辅导”。他经常会在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指出我的问题。在家庭氛围熏陶下,我经常主动观察他们的绘画过程,聆听他们关于艺术问题的讨论。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画画要看“修养”,不能“俗”。当初觉得“修养”挺抽象的,看多了、听多了就越来越理解了。
《古堡倒影》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1997年我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我对油画艺术的认知和创作技法有了显著的提升。
尽管如此,很长时间里我仍在苦苦找寻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寻找着、等待着那份属于自己内心世界想要的东西。
《紫藤》
2006年,我们全家一起去了欧洲旅游,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参观了众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梵高星光点点的《罗纳河上的星夜》,雷诺阿笔下亭亭玉立的少女,毕加索强烈的抽象表达……众多大师们的作品近在咫尺,被撼动的那一刻,我萌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
《晚餐》
一次逛书店,信手拿起一本书架上的画册,是法国巴黎画派莫里斯·郁特里罗的作品集。他笔下的巴黎街道幽静简朴,构图优美,并且作品题材多为巴黎蒙马特地区的大街小巷、远山近村。我着迷他那衬着䟽树的白墙建筑,这些饱和有张力的色彩透出的淡淡忧伤。没有精雕细琢却具有优雅的生命力。这些画作深深吸引着我,我的内心似乎有某种和他相通的东西存在。
《科尔马小镇》
郁特里罗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灵感。而他偏爱的毕沙罗和西斯莱,也恰好是我喜爱的画家。尤其是西斯莱,在画风景时以光作为语言和线索,展现出印象派的朦胧美。我们曾两次前往西斯莱生活和创作的地方——法国莫瑞小镇,追寻艺术家的足迹。那里的风景依然保持着画家笔下原有的模样,仿佛不会被时间的刻刀改变。
《餐馆》
我后来又多次赴法国,以自驾的方式游历和感受那个浪漫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从城市到乡村,从风格迥异的小镇到卢瓦河畔的古堡群……我对欧洲的建筑、街道、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自己擅长的创作题材和风格有了清晰的追求。
《秋色》
我找到了自己认可的美,坚定了探索的方向。近些年来,我的作品多以风景为主,偶尔也画些静物。风格上,一直注重和追求作品的“油画味”,注重平衡色彩的关系。作品题材多是顺心而为,一片风景、几间小屋,一堵墙、一扇窗……在绘画过程中,我找到了心与自然的契合,同时努力让作品保有“修养”和“不俗”的初衷。画心,即本心。
《乡村》
作 品 点 评
建芳的油画很让我吃惊,在观察事物中可以如此瞬间的感受事物的本质,并且在灰色调中游刃有余的驾驭色彩的平衡是很难得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胡振宇
《红葡萄酒》
喜欢丁建芳画面的构成,确切讲是画面构图中不同块状形的切割。无论三角形、弧形或各种方形之间的穿插都坚定有力,情绪饱满,富有激情,使画面表达充满个人气息。我们从中感受到她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意趣表现。
——浙江省油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常青
《巴黎街景》
我一向偏爱那种能直接打动人心的画面,那需要一种难得的才情和天赋。丁建芳的绘画正是具有这种品质的画。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并喜爱她的画的原由有二:一是她的画面构图有一种特有气质和表情——诗意而委婉。二是她画面的色彩表现出雅致和伤感。她是会用色彩说话的画家,这一点让我特别佩服。期待她有更多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崔小冬
《安纳西小镇》
《卢瓦河畔》
《教堂》
《冬雪》
《一窗一景》
《夕阳》
《巴黎郊外》
丁建芳
近 年 参 展 经 历
2016年10月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分馆华萃艺术中心,展出作品二十余幅
2017年8月 千山艺术空间“艺术·轮回——艺脉相连三代人”,王重敏 王羽天 丁建芳 王艺卓家族画展
2018年11月 浙江赛丽美术馆 “艺·家——王羽天 丁建芳 王艺卓三人油画展”
2021年5月 “浙江最美女艺术家巡展”
2022年3月 心融——2022年迎亚运会暨庆祝国际妇女节油画作品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