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点击关注“联拍在线”
中国艺术品全产业链在线交易平台
2017年5月31日,佳士得香港将呈献一件清雍正珍品双龙尊。此尊造型硕大典雅,设计精巧独特,被称作佳士得香港五月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的领拍之作,佳士得专为本件拍品设置独立专场。此双龙尊曾在 2004 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港币17,423,750元成交(约人民币1543万),刷新当时全球中国单色釉瓷拍卖纪录。13年后,人们纷纷预料,今季它再引起新一轮炽烈的竞投并创新纪录。
雍正皇帝的风雅慕古,在此御制双龙尊中可见一斑。其气势慑人的双龙柄配合竹节状颈及圆鼓腹,仿唐朝传瓶式样,青翠莹润的釉汁则仿照宋代龙泉青瓷。雍正年间,烧制如此复杂的大型双龙尊难度极高,故能流传至今的同类例子寥寥无几,大部分均在各大重要博物馆收藏。
英文称双龙尊为Amphorae。短颈、小柄、丰肩、敛腹、细足,其造型应由西方传入中国。
唐代白釉双龙尊
雍正双龙尊母本应该是唐代的双龙尊。唐代双龙尊主要流行于唐代的东都洛阳一带,时间上集中于唐早期的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诸帝在位的数十年间。有白瓷、青瓷、三彩等品种,以白瓷双龙尊最为常见,主要产地是河南巩县窑,也见于河北邢窑,其规格高者达六、七十厘米,低者则仅十几厘米,式样大同小异。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青瓷双螭耳尊”,高60公分,颈部饰弦纹,肩部贴饰莲花纹,与雍正双龙尊的相似度很高。关于其用途,至今仍不甚明了,从其多见于墓葬的情形来分析,似与丧葬习俗制度有关,且出土双龙尊者均为达官贵族乃至皇室墓葬,巩县窑亦是唐代最重要的贡窑之一,双龙尊为流通于上流阶层之高档瓷器应无疑义。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双龙尊
尊属“锺”类之盛酒器。《正字通》:“尊,酒器,字本作尊,后加缶、加木、加瓦,随俗所见也”。“锺”盛醴酒,为当今田野考古发掘中常见之罐、壶、尊一类器物。唐墓中出土之双龙尊多成对出现,而且几乎都放置于棺北。即《仪礼·即夕礼》所云:“至于圹,陈器于道东西”。唐代双龙尊之使用符合战国“士丧礼”六次奠的要求,只是在数量上略有变化。因此可以说唐代贵族还保留着战国“士人”的丧葬遗风。
以龙作装饰之双龙尊在唐代流行,乃唐代神灵崇拜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在唐代,于现实社会生活之外,还与之平行地存在这一个神灵鬼怪世界,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唐代,龙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崇拜。其时,龙多以龙虎、四灵(龙凤麟龟)、十二生肖及天象组成部分出现,其含义乃通天神兽与吉祥瑞兽。将双龙尊与唐代宗教思想一联系,便不难看出其通天保平安之神器寓意来。
雍正双龙尊虽仿自唐代双龙尊,但具有雍正官瓷的典型风格,比如器式上,唐代双龙尊拉坯成型一气呵成,腹部较浑圆,整个造型古朴敦厚,气势雄。雍正双龙尊则融入梅瓶的造型特点,将腹部重心上移,器物口、颈、肩、腹、足等各部位的比例更加和谐匀称,整器显得挺拔俊秀,端庄优雅。釉彩纹饰上,青花者,花纹仿自明代,大有永宣之遗风;而承康熙朝的天蓝,烧制历史较长的粉青、豆青、茶叶末釉种种,都是在雍正朝臻于最佳境,颇有推陈出新的韵味;炉钧一种,则是钧釉基础上的创新,属技术难度和烧制成本均高的稀有种类。
2004年佳士得,此件雍正双龙尊曾创当时单色釉成交记录
清雍正天蓝釉双龙耳瓶
综合来看,雍正各双龙尊应是按照同一母本制作出来的系列作品,尽管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比如双龙柄的处理,尺寸较大的粉青釉和炉钧釉双龙尊其双龙柄弯曲的弧度较大,更接近“S”形,粉青釉双龙尊尤其明显,而尺寸稍小的豆青釉、天蓝釉以及青花等品种其双龙柄则直一些,对称龙首也靠得更近一些,但两者区别不是很明显,或因尺寸不同因器制宜作了细节调整,也可能是因不同批次烧造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
双龙尊自唐代后消失,可能与唐代中后期丧葬制度与习俗形式发生变化有关。至雍正官窑,双龙尊复现,雍正之后除乾隆早期尚有少量烧制外,则又销声匿迹。
原因之一,双龙尊之规格多高达50公分以上(不包括三十多公分的小尺寸一种),堪称大器,然制作上一丝不苟,不失文雅精细,殊为不易。大器烧造费工耗时,生产过程中极易开裂变形,成品率极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数以吨计的明清残瓷碎片中,能够确认为大器残片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可见雍正双龙尊的烧制成功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和高超的技术支持。
2009年佳士得拍乾隆青花花卉双龙尊2620元成交
相比之下,之后的乾隆虽亦喜好风雅,但并没有像父亲那样重视官瓷烧造的资金投入,在审美趣味上也趋向于富丽堂皇,所以,以颜色釉为主的双龙尊没有在乾隆朝继续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乾隆双龙尊,主要为早期作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