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3-29 11:14
3月22日,《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签约仪式暨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前巡视员马盛德司长、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李荣钢先生出席签约仪式。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中国区总裁高祥钦先生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教授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正式成立。未来5年,全球领先的高端草本护肤品牌雪花秀将进一步承担品牌的社会责任,传播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持续保护和复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展的山西当地艺术家 - 非遗传承人何鹏飞
本次参展的山西当地艺术家 - 非遗传承人何鹏飞给我们介绍了剔犀工艺,以及在传承剔犀工艺遇到的问题。
记者:您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剔犀工艺吗,它和漆艺中其他技法相比有何显著的特点?
何鹏飞:剔犀属于雕漆的一种,雕漆又分剔犀和剔红。剔犀是用黑红两种天然大漆反复髹涂,根据实际需要涂到一定厚度,一般在100到200层,然后雕刻出云纹、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与广泛流行的剔红相比,剔犀漆器虽属雕漆工艺,但色彩更加古朴,题材更加单一。它不雕山水人物、不雕花鸟虫鱼,仅以线条简练、流畅的云纹、卷草纹、剑环纹为主,将乌间朱线的纹理凸显得行云流水,大气磅礴。
记者:您从小随父学习漆器制作,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您还会选择学习剔犀工艺吗?您是如何坚持去学习、传承如此复杂的一项工艺的呢?
何鹏飞: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传承这门工艺。起初我的父亲是不太愿意让我跟他学这份手艺的,但又在不断的培养我,其实他是矛盾的心理。其实我能理解,一方面不想让我过的太累太苦,另一方面不想让自己这份手艺失传,希望我能继承。有一段时间跟自己父亲还有一些意见不同意,但后来发现只有温故才能创新,传承才是最关键的。
记者:在漆艺的传承保护及传播的过程中有遇到过困扰吗,作为一名手工匠人,会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何鹏飞:这肯定是有困扰的,从原材料到传承人都是有一定的制约性,对于我们做剔犀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传承人加入这个团队。
记者:目前在漆艺创作的理念上会和父亲有分歧吗?二位都在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呢?
何鹏飞:在学校接受的西方美学教育,并将很多设计元素加入进去,但在自己随后的制作中遇到了问题,中国传统工艺是有传承的东西在里面,并不是那么很好的去结合。后来跟着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温故而知新,只有坚持传统才能创新。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前两年也曾携漆艺茶具亮相设计周,这种将离当代大众生活较远的漆艺工艺与日常用品相结合的想法收获的反响如何?未来还会不会继续做类似的尝试,寻找传统漆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
何鹏飞:漆器早在8000年前就出现在我国,当时主要是对器物进行保护作用,比如当时的朱漆碗。随着时代社会发展,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审美的提高,这种工艺就有了装饰的作用。所以我才创作了剔犀的茶具作品,其实也是想把漆器本身的实用价值有个更好的体现。以后我也会更多地尝试传统漆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虽然我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但是当代人总要做更多的当代需要的作品。
记者:手工艺强调“匠心”,而将漆艺融入当代人生活是否面临着需要借用现代技术的问题?您认为手工艺品和现代技术二者是怎样的关系呢?二者能否找到和谐的共存点?
何鹏飞:我是赶上一个好时代,人们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了漆艺更多的活力,我的作品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可以把玩可以欣赏更可以实用。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