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1-18 09:26
《故宫日历》是新年日历市场的爆款之一,出品已有十年。日前有网友发现,在一些网络购物平台上搜索“故宫日历”,会跳出许多标价二三十元的“正版同款”。以2016年的《故宫日历》为例,印数不过28.5万册,市场销售却达100万册,其中有不少就是在网络平台上售出的所谓“同款”。甚至教人辨别何为“同款”的帖子,也因此火爆刷屏。这样的“同款”究竟是什么,是否构成侵权,想必生产者和卖家心知肚明。
“同款”流行,伤害的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创意,进而造成对创新者以及文化产业的伤害。
创新创意贵在一个个“金点子”。好的创意既能发掘传统文化打动当下人情感的一面,满足精神审美的需求,也能创造出良好的市场业绩。想出创意难,复制产品却相对简单,一旦创意内核被所谓“同款”复制或盗用,原创产品本身的价值也将稀释,更会造成对创新创业者以及对文化产业竞争环境的伤害。
“同款”流行的背后,是创意想象的缺乏、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这些商家对知识产权的无视。国家一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对侵权的处罚力度,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成熟,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面对“好不好”的市场选择时,所谓“同款”必将被淘汰。
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天地很大。一本《故宫日历》不过365张纸,相比故宫的藏品,相比全国博物馆的藏品,相比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量,它完成的是一个想象和链接。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要让广阔大地上的各类文化遗产和人文表象活起来,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创意想象的空间其实非常辽阔,创意的素材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何必非要与《故宫日历》“同款”呢?
作者:王 磊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