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画韩文广的大姨,她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是个聋哑人。交流起来很困难,由于我和韩文广认识,按我常态是不来的,他叫我教他女儿绘画。我本人不愿授课,我了解了她女儿的情况,他说叫他女儿对绘画感兴趣就行了,不要求画的太好,别叫她累着了,也别叫她对绘画有厌倦了,将来考一个设计行业就得了,不要求太高。这可难为我了,按考学的方法教吧,怕太累,太复杂,想从简到繁吧,我教她的时间没几天,速成很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决定每天做范画,讲解,画不同风格的人物肖像,叫她女儿感兴趣。他女儿以前在别的美术班学习过,我的教学方式决不是一成不变,因材施教活学活用,现我主张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物象的作画方式,反对人云亦云,或一味追求逼真的刻板“死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启发诱导,关于方法,我主张,每个学生能从老师讲的很多方法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总结出的一种绘画规律。任何方法都好,这个方法适合你,别人未必适合,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创一体,独标新颖,“画法至传神而止,再上则非法之范围。……传神之道,首主精确,故观察苟不入微……浮华之调为无价值也。”
精确的造型能力,传神生动的画面,只能从实践中去求得,我作画多年总结的经验是,多画、多想、多问、多看,量中求质,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最好天天画,砍柴还不惜磨刀工,何况搞艺术之人呢。
我在画文广她姨时,主要按一般人的理解方法去作画的,叫他女儿知道怎样打型、上调子、如何深入、如何抓住人物的心理动态,教她怎样处理整体明暗调子和黑白灰层次微妙的变化,亮面或高光处可留出不画,其效果更好,既省时间,效果又及其高明,叫观者有回味无穷之感觉。
要求学生不惜一切手段,用各种方法与技巧,把感觉画出来,这里说的是对象给我们传达的第一感受。宁拙毋巧,宁脏勿洁,方圆相结,能直能曲,能上能下,运用之神妙,拙巧得当。
从事造型艺术的人都知道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古人哲人就说过:“绘事后素。(见论语八佾,朱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日。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彩。”因而我们可以理解到在“素”的基础上进行“绘”。这样说来,素描是多样的,也是为多样的艺术形式服务的,素描还不仅限于作为多样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本身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因此素描造型艺术的涵义时很广的,形态极为丰富,作为基础来学素描,必须循规蹈矩,日积月累,得心应手,熟能生巧,方能掌握到素描的精髓和表现能力,心灵感受到的才能表现和显示出。蕴于内,发于外;素描和其它造型艺术一样,可以体现出思想,意境和风格,或盘礡洋洒,或极尽深微。守足以精研致用,放足以变化自然,素描可入细通灵,也可笔简意周,它们各臻神妙而又不相攻忤。
人物肖像想画出有灵魂的,栩栩如神,造型既求精到,复尚简约,必须千锤百炼,悉心钻研,否则难以做到。素描造型艺术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和交替运用,二种思维有矛盾,但可求得统一,需要有敏锐的形象感觉和冷静的科学头脑,抓住要点和特征,长期实践证明,长期实践证明感觉到的东西,未必立刻能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难就难在形神兼备。画坏画错不要紧,错要错的明确,这容易改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盲目作画,似是而非最难办,因为是与非都不明确,只有不断写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长期勤学苦练,把眼睛训练到明察秋毫,把手训练到随心所欲,把思维能力训练到能够合乎视觉感受。
画画难,难就难在一个“度”上,画过了不好,没到位也不好,画的光溜溜找不到“面”也不好,到处是“面”也不好,“依样画葫芦”地照抄也不好,“尽精微,致广大”,形神兼备。
从西方绘画来看,我们所谓的素描、速写,在早期西方只是创作起稿时画的草图,而传入中国就分为一门独立研究的造型科目,一般现在常运用的有明暗素描、结构素描、线绘素描,西方从文艺复兴以后古典学院开始实施这种基础教学,到十九世纪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素描教学体系,而中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向西方学习的。
如今素描艺术适应于整个艺术领域以至更广大的范围,素描造型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多样统一,从绘画造型来说,局部与全部的统一,细节与整体的统一,总的是一个艺术概括问题,造型的高明与否,最终是看它的统一性,整体感和概括力,极高明,极品的境地是高度的概括,是高到使造型表达得无所不容,看上去应有尽有,但不繁琐,细节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矛盾统一,使人望而兴叹。
由于以前我们学素描的理解偏面,画出的人物基本上是“刀削脸”,活生生的一个人被画的方鼻、方眼、方脸盘,当时整个时代对艺术的偏面扭曲潮流,一个人的心理、情感以及精神世界都会在外貌、表情、姿态和动作中得到展现,人物的自然特征和外在形象,隐含的社会信息和时代信息,素描作为造型艺术应有的“特性真相”,那就是艺术形式,艺术形式并不是空想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感受激发出来的精神信息需要的构架承载,它是一种逻辑的创造性语言而呈现其中包含技巧,感知和文化脉搏的触动,画面中呈现的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人物或事物的自然特征,更隐含着艺术家的艺术特质,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精神感受与艺术思考,任何时代的艺术都不可能和当时的社会不发生关系,欧洲艺术的教化的切入点是神话与宗教,它和人类精神与艺术性是一致的,而我们教化的切入点是政治宣传,是不太尊重人的真实情感的,在很大程度背离了艺术的本性。现素描艺术要有质性的转变,不能仅仅满足社会发展阶段当下社会普遍的审美心理,特别是浅俗的快餐文化图像审美心理。
我们学素描,在中国文化不能迷失当下情境,还要很好地认识欧洲传统的素描美学精髓,中西方艺术的美学要有深层次交流与对话,探索意识,不可阻挡的趋势。
我以前老听有些老师或同道中人说:“欧洲大师作品太过高深莫测,看后叫人叫绝,或感动得眼泪流出。”他们的技法无法企及,产生自卑心理,等我自己看到欧洲大师的油画、素描作品时,恰恰反之,他们也是人,我的自信心立增百倍,我只是去思考这些令人惊叹的技法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创造这种技法对其作品的作用。能给人以怎样的感受,以画家的创作心理和精神情感的角度去考量这一问题,一切困惑就迎刃而解了,大师和我们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在情感、精神、生活的来源是平等的,他们的作品把情感和精神融入作品创造中。
画好素描特别注意艺术的审美情感的把握与领会,使作品有趣味性,具有鲜明个性的表现语言挖掘人性中最本真的,最具共性的东西,在西方造型与自然的“客观比例”为参照,中国造型则讲究一种以主观感受为依据的“心里比例”。
我在素描作品中,看见画的精细素描作品时,并无法打动我神灵,而感决未完成的事半功倍的作品叫人流连忘返。这就是维纳斯断臂的残缺美了,引人遐思。我在小时一直受的是苏联光影素描的影响,天天都是打着灯光画素描、结构、形基本不清楚,又看到国内书籍印刷低级的素描,在美院上大学时也是光影素描,在光影素描中结构几乎全部虚掉,而我们只是照抄了表面气氛的效果,无法进行科学的研究物象的结构,但是这是中国应试教育,害了多少艺术人才。对于苏派光影式素描,当代美术教育中是一种严重病兆,在这不是说其没有一点好处,而是不能把它当做一门唯一的基础性训练课题,可以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白描,以及我认为安格尔、荷尔拜因、米开朗基罗、鲁本斯、丢勒、达芬奇等等,这几位大师的素描当数一指,中国古代的白描人物,造型也很精辟,造型意趣质朴,品味甚高,人物画极为精炼深刻,人物造型都没半句废话,一针见血,绝不亚于任何欧洲大师的作品。
我认为作品吸引观众的绝妙要点是,找出事物的特征,以主人翁的理念,描绘出其不同的特质与心灵的感受。我研究大师和前辈的技法,不执着恪守,勇于创新,艺术深造使我发展中的一部分,对生活中的感悟是我产生创作的激情,历史感悟得有文化积垫。
我得不断创新,默默的,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为自己喜好的绘画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巴特尔·林甲随笔
2014.01.20
作者:巴特尔·林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