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海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59年9月生于西安。1977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981年毕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1987年就读西安美术学院西美油画硕士。1990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2006年王海力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2007年1月,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成功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2010年6月,王海力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考察学习。20余年来,王海力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屡获大奖。2010年10月,在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陕西省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王海力的油画《祈福》等12幅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名家十人精品选》。
在当代中国油画界,王海力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貌的艺术家。他不仅是国内美术院校油画教研方面的领军人物,也是我国屈指可数的著名油画大师。王海力的艺术成就,突出地体现在他把油画艺术精髓及其它所体现的崇高精神,较好地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精神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当代油画超现实主义浪漫学派,并在风景画这个领域进行了颇有启示性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海力的艺术实践,对于推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
王海力的早期获奖作品当属油画《塔什库尔干的喜庆》。这是王海力大学毕业时的处女作。次年,《塔什库尔干的喜庆》获1982年全国民俗画展优秀奖。作品中描绘的新疆民俗风情生动传神,色彩艳丽饱满,画面构图大气而浑厚。展示出画家23岁时就在构图、造型和色彩运用上的不凡功底以及对新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1987年,王海力的壁画《孔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入选《全国壁画年展》并获优秀奖。之后,王海力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日渐成熟和富于个性。油画《阿里佛塔》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雪线上的阳光》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大昭寺祈祷》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2年,王海力发表于《美术》杂志、《人民日报》和《中国美术报》的油画《安塞鼓声》和《黄河夕照》则代表了他研究生毕业后超现实主义的写意作品。《安塞鼓声》所表现出的陕北黄土高原击鼓汉子张扬的个性与生命的活力以及《黄河夕照》迎亲船头唢呐的嘹亮高亢,无不为观者留下深深的印象。《安塞鼓声》入选中国美术馆《西安美院进京展》,先后赴新加坡、菲律宾参加《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西部油画新作展览》。
《黄河夕照》尽管有着写实的表现特点,但是画面由里到外无不体现着浓郁的象征色彩,处处洋溢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可以说,正是因为王海力能够自如地融会中西传统绘画的创造规律,徜徉在中西文化的长河之中,把写实与写意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深厚的人文价值,实现了传统语言的现代转换,使作品焕发出时代风采。
1996年至1997年,在西安美院组织的“大地原点艺术活动”创作中,王海力两次奔赴西藏高原,创作了《大昭寺的祈祷》和《藏巴心语》。随后又多次进入青藏、甘南,创作了新古典的超现实大幅作品《香巴拉的雪顿节大典》。画家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西藏风情人间天堂的壮丽美景。作品发表于2007年2期《当代艺术》并获全国第十届美展优秀奖。油画《锦鸡》入选赴法国《西安美院当代艺术展》;油画《碧草晨雾》入选赴香港《西部新作展》。至此,王海力在中国油画界名声鹊起,被称为中国实力派画家之一。
王海力的作品色彩浓郁,艳丽温馨,明快夺目,辉映照人。给人以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优越、舒适、美好、和谐,具有一气呵成的传达出内心激荡的表现力。在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王海力游历了13个国家,参观了近百个博物馆画廊,写生法国风景有30余幅。2007年11月,西安金百合油画廊为王海力教授举行了油画风景个人展。展出作品六十多幅,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特别是他在法国和欧洲的风景写生《兰斯大教堂》、《威尼斯水城》、《天涯海角》等,充满灵性的玄笔妙韵,堪称精品之作。
2010年初春,西安美术学院在美术馆为王海力举办了《王海力油画作品展》。展出的200余幅作品无不精美绝伦。在展出现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原副院长郭北平评价王海力的作品“涉猎面较宽。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面貌,比较明丽、比较透明,比较吸引人的关注。王海力的作品里对于色调凝练、色调单纯化、对于色调的灰白黑的处理以及画面的冲击力的这种追求,有着非常显著的鲜明的特色。王海力是西安美院油画教研方面的领军人物”。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西安美院原院长杨晓阳说:“王海力淡泊名利。长期在教学岗位教书育人,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坚持写生,坚持创作。有着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又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态度。在教书育人的创作过程中用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郭北平院长则称赞“王海力是一个创作精力非常旺盛的老师。而且充满了激情,是一个高产的画家,近几年画了大量的作品。我们许多中青年画家值得向王海力学习”。
作为一个学院派的艺术家,王海力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艺术学、美学和文学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绘画中的各种基本元素:点、线、面、黑、白、灰、形、光、色等的组合和构成。王海力认为画家最重要的不在于画什麽,而在于怎麽画。因为在真正的艺术家手里,任何物象和媒介都会变的鲜活有力并从中闪烁着艺术的光芒。王海力数十年如一日地实践了自己这一艺术思想。他把普通人视而不见的普通场景提升到了一个纯艺术的高度,而在这些无处不洋溢着艺术家才气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是一股高雅的书卷气息与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作为一种有着宽广博雅、富于修养的艺术风格,王海力和他的作品无疑在艺术潮流中占据一个位置。
油画《漠北大战》取材于历史题材。在表现时既要考虑如何使这一题材直观的展现出来,反映具体的历史事实,又要使这一题材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具有新意,这样就给表现带来了种种的限制。为了突破表现中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表现主体性作用,画家对这一历史题材采取了符合艺术创造规律的大写意、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作品《漠北大战》中,画家不仅仅是停留在再现的传统因素和要求上,而是以炽热的情感把对东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敬仰之情注入笔端,注重表现出霍去病的骁勇善战、抗击匈奴的英雄气概。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画家在色调的选择上别具匠心,超越了自然真实的再现而上升为一种不失再现的表现层面,用热烈、凝重、鲜明的笔调和大写意的笔触突显油画的特有语言,并使画面的色调成为阳刚、力度、张力的显现。这样就使得画面在整体气氛上符合了主题和表达主体感情的需要。
当我们直面王海力的油画作品时,会被他的作品所流露出的油画语言的纯真之美所感动。大刀阔斧的笔触感、丰富华实的色彩组合、以及画面的整体韵味所透出的“灵光”,都成为感人至深的审美元素。我们看到了油画的历史被凝缩在一幅幅画面之中,既有传统的审美趣味,又有现代的形式美感;传统绘画所要求的写实逼真和色彩丰富同现代绘画所张扬的视觉冲击力被熔为一炉,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样的画面蕴蓄了丰富的审美意味和厚重的人文关怀,使观赏者在品味油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往往也被画面所表现的深度内涵所感染,无以言表的崇高之感油然而生。
在作品《祈福》中,藏族老大妈和她目光中的酥油灯成为画家掌控的文化符号。是画面构成因素的要点。人物形态被画家依照艺术美的创造规律所再现,把人物引入梦境般的西藏所特有的神秘环境中,并以明暗对比的色调加以处理,突出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伫立在《祈福》面前,我们仿佛能听到藏族老大妈手中转经轮的丝丝作响,画面反映出的人物的虔诚与守望精神家园的情怀所引发的审美感动则更加令人感动和回味无穷。
王海力深知,在油画表现中,传统的表现方式只有转化为现代艺术的审美因素,才能使作品具有现代性而为当今的社会所接受。因此,他在研究和继承传统表现技巧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画面表现语言体现出现代的审美趣味。王海力在长期的油画艺术实践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并深谙油画的传统技法。也许在一些熟练油画传统技法的画家那里,这一点可能成为包袱,桎梏他们的发展。而在王海力笔下,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传统表现技法,成为他联结传统与现代的重要因素和融会中西的支撑点。
王海力是一个实践多于理论表述的画坛大家。他多年所坚持的写实绘画的灵性表现和经典意味,不是出于固执,而是喜爱。身兼画家和教授的他,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又必须不断地探索创新,为当代画坛推出不朽的艺术作品,引领学术队伍为学生传授真正的艺术知识,助推当代中国艺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这在王海力学术论文《艺术中的潜意识》和《王海力:写生风景——剖析油画的奥秘》中或许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王海力以激情驾驭画面,使他的作品在每个时期和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视觉面貌,观者也被这种“新鲜感”和澎湃的激情所感染,作品一经光顾,则有流连忘返之感。以至油画大家靳尚谊、陈丹青在王海力的油画作品《藏巴心语》面前,驻足凝视,心驰神往。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戴士和教授对王海力的作品更是喜爱备至。乃至西北一位油画收藏者向戴士和求教收藏品时,戴士和教授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西北就有。找西安美院王海力啊!
有评论家认为,王海力的油画在忠实于“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同时,探索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从写实出发,向写意深入,将体积性的造型与写意性的笔触融为一体。他以风景画为主攻,把色彩表现与光影对比、形象的典型性和绘画的表现性巧妙地结合,创作出大量凝重大气,独具一格,神超物外的佳作,使作品体现出了丰厚而独特的审美趣味,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王海力的油画艺术,使他成为西北画家的代表性人物,他引领着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趋势,开创了中国当代油画“超现实主义浪漫学派”。
作者:耕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