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是如何拓印的?(内有福利)

造像题记,又称碑刻题记,是出资开窟造像的供养人刻在所造窟龛周围的发愿文,是造像窟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包含有供养人姓名、籍贯、身份、造像的动机和愿望、造像题材、造像年代等信息,为研究洞窟开凿年代、石窟管理机构、中国历史、中国佛教史、汉字演变、书法艺术等内容,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石刻文献资料。自古就有“伊阙碑林”之称的龙门石窟,现存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数量之多,在中国石窟寺中独树一帜、绝无仅有,是一部涵盖多种学科的石刻史。


龙门二十品
清代以来,人们效仿古代“画品”、“书品”称谓,对龙门石窟造像题记皆冠以“品”的雅号,相继出现四品、十品、二十品等称谓。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龙门二十品”,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即从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中挑选出来的二十方魏碑书法精品。其十九品则位于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古阳洞,余一品分布在慈香窑

从艺术价值上来看,“龙门二十品”作为“魏碑”体的代表,其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有着独特的书法艺术之美,堪称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


乾隆年间,黄易首拓其中最为人称颂的《始平公造像题记》《杨大眼造像题记》《魏灵藏造像题记》《孙秋生造像题记》四品,此后不同种类、不同年代的拓本广布,盛行于世。其中,《始平公造像题记》逐字界格,是龙门唯一一例阳刻作品,雄峻非凡,素来以阳刚之美而著称。《杨大眼造像题记》气势磅礴,峭拔劲迈,叹该碑可能石质不佳,题记多有漫漶剥蚀之处,下段字迹受损较为严重。《魏灵藏造像题记》气象浑穆,痛快沉雄,《广艺舟双楫》评价其为“笔画意势舒长”、“严整治中,无不纵笔势之宕”,可惜该碑民国时期遭到破坏,现仅存中间三分之一的部分。《孙秋生造像题记》洋洋洒洒五百余字,提及发愿人姓名140余名,上部四分之一为发愿文,下部四分之三为发愿人名单,其篇幅在龙门北魏诸品中堪称魁首。

当前,这四品魏碑书体的经典法帖范本原拓正在粤博《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中展出,还有同属“龙门二十品”的《牛橛造像题记》、《高树等造像记》,快来现场感受这些拓片的书法之美吧!


始平公造像题记刻石拓片
尺寸:纵89厘米,横39厘米
来源:古阳洞

杨大眼造像题记刻石拓片
尺寸:纵93厘米,横40厘米
来源:古阳洞


魏灵藏造像题记刻石拓片
尺寸:纵90厘米,横40厘米
来源:古阳洞


孙秋生造像题记刻石拓片

尺寸:纵129厘米,横49厘米

来源:古阳洞


拓墨留痕
千百年岁月流逝,沧桑历史伴随着龙门石窟一方方碑刻留存至今。但毕竟年深岁久,许多碑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和损毁。这时,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拓片就给我们还原碑刻全貌、解读历史线索提供了绝佳的利器。那么,拓片是怎么捶拓制作的呢?
 
传统的扑墨拓法步骤如下:

1、选择捶拓对象,根据位置裁剪相应尺寸的宣纸。若要捶拓的石碑与墙处于同一水平面,宣纸可留四边空白,方便后期装裱保存;若石碑嵌入墙内,宣纸尺寸最好与石碑同样长、宽。


与墙同平面的石碑


嵌入墙内的石碑


2、清扫石碑。如果石碑表面有脏污不清,应使用刷子、软布等工具轻轻去除。


3、覆上拓纸。选择大小合适的宣纸在碑面上铺平,使用喷壶轻轻喷水,趁拓纸轻微湿润时用鬃刷轻扫纸的表面,排除纸内空气,使拓纸尽可能平整地附着于碑面。

4、捶拓拓片。为防止拓纸破裂,可以在拓纸表面加垫一张毡子或干净白纸,再用打刷或木槌捶拓。切记不可斜着敲打,同时力度要适中,如用力过猛,易砸破拓纸;如用力过轻,则很难全部均匀凹入。敲打至拓纸贴实、拓体文饰全部均匀凹入,且拓纸上显现清晰字迹即可。


通过敲打使拓纸紧贴碑面

5、上墨。待拓纸干湿度适合时方可上墨,过于干燥的话,碑、纸间易渗入空气形成气泡,导致字迹易位;过于潮湿则容易晕墨。


上墨后的效果图

6、揭纸。上墨完成后,静置一段时间即可揭下拓纸,放在报纸上自然风干,切忌放在太阳下晒干。


揭拓纸


拓片完成

7、完成以上步骤,我们就能收获一张漂亮的拓片啦!
您学会了吗?快动手试起来吧!
没有相应器具的朋友也不要懊恼,往下看↓↓↓

 

福利来了
“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对最具代表性的几品造像题记及造像进行了3D打印复原,并利用3D打印模板捶拓了一批精美纹饰拓片。即日起至魏唐佛光展闭展(8月28日)期间,来粤博看展的朋友,您只要完成“龙门梵彩”线上游戏中任意一幅填色(详情点击“【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的造像有颜色?快来体验填色游戏吧!”),至二楼讲解预约处出示您的作品,即有机会获得魏唐佛光精美拓片一份。每日限量30份,每人限领一份,先到先得哦。



快来粤博看展吧,我在三楼展厅一等您~

 

文/李琳琳 林涵



作者:广东省博物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