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溢彩流光写风情——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开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鲜活案例

2022-11-09 12:01

“溢彩流光写风情”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

“溢彩流光写风情”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

8

北京画院美术馆

已结束 2.6万+

2022年11月7日周一上午10:00,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策划的“溢彩流光写风情——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和研讨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8647b8b787afaf6102a9589a85a5238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7b382dba497c8fd70517960e66e19136.jpg

开幕式现场

“岭南水乡画派”又名“容桂水乡画派”,肇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自开创至今已历四代,参加本次50年纪念展的有主创人叶其青;第一代艺术家叶其嘉、何婉薇、何存义;第二代艺术家陈玉莲、钟雪梅、谭小结、徐碧贤、何文中、周艳群、刘永和、梁敏桐、雷杏桃、何婉婷;第三代艺术家雷德洪、罗岚、莫闲;第四代艺术家李菁、刘海丹、卢秀珠、莫子麒、曾紫洋;以及艺术顾问苏晓峰,本土艺术家周庆杰、周文标共25位艺术家。参展作品近60件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219364c5aeebf6b8c8ee5f53ac80ca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99c7c3f37c23f6a4659238c225f2e70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5dbf6ca56be2e92784cb5ccf124240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d3b723af513c3d5cde464c0bde127cf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ea179175250822b3e15ea68b33acc771.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bbc16645f370b47b240a13bf6944da54.jpg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 接受采访

红梅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她在接受采访时讲到:在这个时代,艺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个体性的、独立的艺术发展脉络。画派集体性的创作好像已经过去了。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突然有一个延续了50年,培养了4代人,至今仍然以一个整体在发展的画派,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艺术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学界关注。

红梅作为艺术史家,她敏感地捕捉到了这样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捕捉到了这样一种艺术现象。她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岭南水乡画派”在当下重要的意义。

她讲到,新发展阶段的“岭南水乡画派”,是“岭南画派”的一种传承,这种传承立足中国文脉和中国民族文化。“岭南水乡画派”的形态是工笔画,多在绢本上创作,这刚好迎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这些艺术家们凭着对艺术纯粹的、无功利的爱和对自己故乡无选择的爱在坚持创作。他们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文化和古老智慧中,他们的写生是在写自己每一天的日记,是中国普通人在为苍生立言。

这深深激励着策展人红梅。因此,她在“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之际,策划了此次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b69e55736206fce5f1a11a633b87d3e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8b76c9bad44e5f3ef397d178c6ad61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89d34fe1987b695ed1e116ca466274a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56311ce0960f8b896195093dc2f020b8.jpg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开幕式由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主持。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清华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专家顾问徐虹教授,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尚辉,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负责人于洋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教授,中国美协艺委会副研究员赵昆,中国工笔画学会秘书长王牧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雪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任编辑孙欣,仓耳屏显字库创始人严永亮,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赵云来,跨界艺术沙龙主礼人蔡虹,苏富比艺术学院大中华区负责人赵能,策展人好友方丢丢,以及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等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除了到场的嘉宾、老师之外,还有很多在线上关注此次活动的朋友们,尤其是“岭南水乡画派”主创人及代表性艺术家叶其青先生,以及参展画家们。

刘海粟美术馆特聘专家顾问梁晓波教授、容桂文联主席周文标、艺术家陈玉莲也为此次展览倾注了大量心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41e1ce8ab4ea18e7c6cc88876c9c518c.jpg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致辞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开幕式发言中说:此次展览能在北京画院展出,是北京与南国的一次彩虹般相遇。叶其青先生所创立的“岭南水乡画派”,在当下的中国非常有特色,也非常难得。北京画院自建院以来,也试图找到一条,在新的时代,能让中国画传承的、不同于学院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其实在“岭南水乡画派”中也找到了些许的支撑,也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从叶其青先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岭南画派”这些年的传承。而且叶其青先生也找到了跨越纸本和绢本的绘画方式。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在描绘对象和情感抒发当中,找到了很多亮点。此次展览既是一位领军人物和弟子的展览,也是中国画坛未来发展可期盼的一个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40e3a51afcbf5037589f8fac4c32819e.jpg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致辞

在开幕式中,策展人红梅向北京画院所有的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并为大家分享了“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台前幕后的故事。

两年前,红梅前往佛山策划陶瓷大学校长吕品昌先生的展览时,遇到了刘海粟研究专家梁晓波教授,在梁晓波教授的建议下,她接触到了发展了近50年的“岭南水乡画派”。他们希望在北京、在文化的圣殿、在文化的最高学府和艺术研究机构做一个50年阶段性的总结或回顾,给年轻的艺术家,给走过50年历程的艺术家一种新的可能性。

因此红梅去拜访了“岭南水乡画派”创始人叶其青及二代、三代、四代的代表。在这过程中,她首先是被他们的人和事深深的感染了,然后才接触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艺术现象。叶其青先生以人性的力量团聚了一批人,慢慢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

“岭南水乡画派”继承了“岭南画派”独一无二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样式、笔墨语言。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思想、笔墨语言,进行了新的推进。“岭南水乡画派”从学理上,也是被实践论证的。

在80年代、90年代、10年代,这30年是“岭南水乡画派”发展的高峰期,得到了当时“岭南画派”的代表性专家和核心灵魂人物关山月先生高度的重视。之后“岭南画派”的几代代表性艺术家都大力地去帮助他们发展,帮助他们参加各种展览,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只要到广州,都会去了解“岭南水乡画派”的情况。

“岭南水乡画派”经过了50年的发展,核心的艺术家有上百位。在这样一个以个体性的、独一无二的单体艺术家发展的时代中,仍然存在一个类似“活化石”性质的现象、画派,特别值得学界去关注。

是什么动力在支持它50年不断,还要继续发展,还会有发展的新可能性。每一位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坐标和定位是什么。这都激励红梅去找一个历史的脉络,找一个艺术史的横竖坐标,给他们一个清晰的面目。

当红梅带着自己对这个画派的研究,请范迪安院长过目时,得到了范院长的嘉奖,并对她在这样一个比较热闹的时代,去关注和研究比较冷僻的一个地方性画派表示肯定,还为其题写了画派的名称,也就是我们在此次展览中所看到的“岭南水乡画派”这幅题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068e111bedf7fb00dc3c49ea208f367.jpg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接受采访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岭南水乡画派”在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得到的是关于中国画传承和发展问题的一个模式的思考。

20世纪以来,绘画乃至中国绘画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学院性的教学。“岭南水乡画派”在叶其青先生的带领下,发展了50年,4代人都有新作,让我们感觉到一个画派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北京画院很看重这种非学院式的中国画的传承,以及它在规模中是如何保持这种传承的能量和活力让它发展起来的。他们不仅有“岭南画派”的风貌,也有“岭南水乡画派”独有的面貌,更重要的是它还吸收了水彩、版画等各种艺术门类。红梅教授花了很多心血去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又呈现了丰盈的一个作品面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0ee591f12761add28c0878f4c619e8f.jpg

清华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专家顾问徐虹教授 接受采访

清华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专家顾问徐虹教授用“震撼”来形容此次展览。她谈到:在主流的水墨画中,很难看到这种生机勃勃,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创作状态。这些作品虽然有着中国画传统的结构方法,但也有很多是从写生、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从人看自然的态度中创作的。这与传统的章法不一样,看着很亲切,画中的景色与我们的关系更密切。它包含了传统中国画中绘画和修养的关系,将这两方面结合得非常好。这种结合并不是来自理论,而是来自感受,来自他们对水乡、对花卉、草木、水果、虫和小鸟的深情,充满了喜悦,满心欢喜。观众看到这些作品也会微笑,也会和作者一样,对自然产生一种热爱,能倾听自然,能静下心来与自然万物交融。他们通过画来表达感情,来传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传递对生命的关切,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深思,画中对细节的描绘有很多值得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fc8b5fdfc8a1da5fb534525902227be7.jpg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负责人于洋教授 接受采访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负责人于洋教授认为:“岭南水乡画派”的作品能够北上,在北京画院美术馆进行整体的展示,不仅是一次南北画坛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介绍和展示了一个以往在全国范围内并不为太多人知道的,一个地域性的美术现象。

“岭南水乡画派”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从近现代美术史上来讲,它的发展是从“岭南画派”和大的地域文化特征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这也是它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它是自下而上自然生长出的一个画派,这点非常可贵。“岭南水乡画派”是大众性和经营性的结合。这个画派中有的人是从业余走上了专业之路,这也是“岭南水乡画派”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岭南水乡画派”在表现风格上有着强烈的抒情性,与“岭南画派”中“二高一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拉开了距离。这种自然真情的流露,将南国风情水乡自然展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带有强烈地域针对性的表现。他们笔下茂密的植被、海港的渔船等等,都带有南国海洋性气候和接近于亚热带气候的风貌。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带有大众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现象。

他们有着独特的面貌,既继承了“二居”撞水撞粉的传统,同时也融合了笔墨,甚至将水彩画的一些技法融入到了彩墨画的表现当中。这也是“岭南水乡画派”在今天给我们的重要贡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1/214cdfca2cf2878a1ecee79002d76834.jpg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圆满结束后,“溢彩流光写风情——岭南水乡画派50周年纪念展”研讨会在北京画院术馆六层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主持,参加研讨会的嘉宾主要有: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清华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专家顾问徐虹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负责人于洋教授,中国美协艺委会副研究员赵昆,中国工笔画学会秘书长王牧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雪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任编辑孙欣,仓耳屏显字库创始人严永亮,以及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

研讨会现场还播放了参展艺术家叶其青、陈玉莲、曾浩宇拍摄的视频,他们在视频中阐述了自己的艺术理念。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3日。

作者:王丽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