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 | “图像的复兴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历代金石图像拓片精品研究展”研讨会纪要回顾

2023-12-02 15:0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3f9343f17800037b1946d626077dfd2d.jpg

研讨会嘉宾合影

2023年11月11日上午,“图像的复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历代金石图像拓片精品研究展”研讨会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研讨会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此次展览策展人白林坡博士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fdf374185079d349dd24251e3d099f8.jpg

研讨会现场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总策展、学术主持王潇;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山东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杨爱国;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孔令伟;著名学者、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周晓陆;著名文化学者、金石研究专家宗鸣安;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罗宏才;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拜根兴;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杰;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范淑英;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岳峰;西安碑林副研究馆员、特邀策展人杨兵;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欣宇;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张鉴宇;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长秦航。研讨会在场的还有来自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和同学,现场近百人见证了这场研讨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b6a65d7c6ef6446e93b9c1a4f706962.jpg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总策展、学术主持王潇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总策展、学术主持王潇介绍了展览基本情况,拓片收藏是馆内收藏的主要内容,为了筹备此次展览,我们在2022年为馆内新收藏了一批拓片作品,其中以图像类拓片为主。为此次展览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馆藏精品展出季的活动项目”奠定了良好的藏品基础,美术馆同仁和策划团队对此项工作也付出了大量心血。中国画及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汲取图像拓片上的石刻线条,这是古代艺术的精华。在座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我相信一定能够通过此次研讨会让大众受到更多启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517696e2e9a27d3aea6b200549742308.jpg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此次展览策展人白林坡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此次展览策展人白林坡博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展览的策划情况。首先,本次展览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满呈现,得力于本馆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同时根本在于馆藏作品储备为展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本次展出的藏品其收藏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是2008年前后入藏的王子云先生的相关藏品中有近200张拓片,其中就有很多是图像类的,包括本次展览第一版块“吉金乐石”中展出的隋代菩萨、第二版块“观图解像”中大雁塔门楣线刻、榆林画像石等,都是这一批收藏的;第二阶段是2009前后年收藏的一位藏家的100多件图像类拓片;第三阶段则是去年收藏的260余件历代图像拓片,这批涵盖了展出作品的三分之一。为了筹划本次展览,我们整理装裱了200多件,但由于展厅空间限制,目前只展出了近80套,共计130件左右。第二是策展思路方面。当年收藏王子云先生藏品的时候,我发现王先生主要做图像拓片,不太拓印文字,而且在他的著述中都尽量是用自己经手或拓印的材料,配图也尽量用自己拍的照片,注重实地现场考察,他特别注重所收集图像、实物资料的艺术性和原创性,这点对我启发很大。我觉得作为美术考古学的图像学研究,王子云是传统金石学向现当代图像转型的重要人物,他的艺术考察实践和学术实践在这个方面深深影响了我,我当时就产生了策划举办图像类拓片展览的念头。2016年我在本馆策划了“云开华藏——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藏王子云作品及文献展”,展出了部分图像拓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好评,当时是搥拓手法是作为王子云田野考察收集材料的基本方法,具有图像研究的方法论的意义。经过这么多年,去年到今年,经过筹备,“图像的复兴”终于得以呈现,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内心很感谢各方领导、师友、同仁的支持与帮助。第三,作为美术史论的研究者和策展人,我一直在思考两宋以来的以江南为中心的卷轴画系统,大师辈出,它连续不绝的数百年历史已经被研究的很深入、透彻。但是以陕西地区为核心的周秦汉唐文化,像吴道子、阎立本、曹家样、吴家样等等,都到哪去了?我想,这个图像和绘画传统多存在附丽于金铜器物、摩崖、造像碑、石碑、石棺椁等等上面。所以“图像的复兴”就是要复兴周秦汉唐的这些视觉图像文化。这次展览展出的拓片涵盖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山西等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图像样本,虽然它还不够系统,我们只是抽取了一些典型和代表的样本来进行梳理并按照朝代和类型进行分版块展示。之前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的此类展览的展出,可以说这次“复兴”是一次唤起,唤起大家对于金石图像的进一步认知,希望对不同层面的观众有所启发和启迪,无论是专业的美术从业者还是普通观众,如果能够从观展中得到知识和审美的提升或重新建构,那这个展览的目的就达到了,它的价值就彰显出来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ec95dbbe88dfe0a138a1bab29201a590.jpg

著名学者、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周晓陆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周晓陆从展览出发讲了三个问题。第一,关于历史问题。陕西是金石学的重镇,陕西有收藏金石、创新金石和研究金石的历史责任,看到陕西的先生们在历代的贡献,早在金石学成熟之前我们就有贡献。石鼓出土了以后,在唐代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在金石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以后,陕西的先生们有重要的贡献,甚至是第一位的贡献,以吕大临他们为代表。刚才白林坡主任讲到的王子云先生,还有西北大学的陈直先生等等,都把金石学研究引向了新的高度。第二,关于金石学分类问题。金石学现在是文物学的一部分,但是在文物学里面占据什么地位?是从它的载体出发还是从它的文化表达出发?这个还是要厘清楚。现在来看金石学所包含的范围,可能在中国古代文物当中最为高雅,文献价值很高,它和一般文物学里面的陶俑、坛坛罐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第一种分类。第二种分类,金石学要兼顾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表现的其他价值,在这方面分类。刚才听到白主任讲到的我很高兴,从线刻出发,究竟反映了我们祖国什么样的历史表现、艺术表现?其中有线刻,但是还有汉字艺术的表达,也是重要的书法载体,这是艺术方面的。在文字的演进上,我讲的是文字,不是讲书法,南北朝的议题特别多。分类还有一个小的方面,就是“金”应该表现多少,“石”应该表现多少。经过考古学的发掘,以及文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比如砖瓦文字、民风文字、耀州窑瓷器上的文字,但这不成定论,还需要讨论。就是金石学分类在新的时代应该深化,应当继续把它做下去,给做好。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应该承担起这个任务。第三,关于金石学发扬光大的问题。金石学作为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历史学科、艺术学科和文字学学科,应当发扬光大,希望白林坡主任能够写出高档的学术论文来。我们的金石学,包括我们的艺术、文物学,1949年以来没有得到相应长足的发展,为什么呢?应该要引起官方重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对于民的方面,就是要注意民间的收藏、研究和认识,应当说民间的收藏为祖国的文物收藏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某些民间收藏是重大考古发现的前提和先声,我看到宗鸣安先生很高兴,在民间可以收到很好的藏品。有了民间的积极性以后,可以充实我们的收藏,我先报名捐几件藏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利用我们对线条的认识、光的认识、块面的认识等等,用现代艺术的手段,现代艺术家的创造手段,记录下我们的金石遗产,这也是我们美术院校和美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挺有意思的,那画出来非常好看。我们到伊朗去、到罗马去,他们的艺术家能反映,我们的艺术家有什么不能反映的呢,只会从里面发现更美的东西和更好的东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814963140ef31e0c14ce38eaba88de0.jpg

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拜根兴

中国唐史学会会长、博导拜根兴发言,以前的乾嘉学派,像王昶的《金石萃编》,后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对收集的拓片都写跋文,对拓片进行进一步的解读。所以从这一点来考虑,不管是收藏家,不管是公的还是私的,应该对自己收藏的东西,也学我们的古人,最后出书时也可以把跋文附到后面。这样不仅是对学问的体现,对今后也是一个很好的遗产再现。另外一点,我们要利用拓片。我来到陕师大才知道,图书馆收藏着朝鲜半岛的金石碑碑铭,一套16张,全都装裱成卷轴,这很难得,问什么时候买的都不知道。不管是50年代还是80年代,如果能留下印记的话,对进一步写文章是非常好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7e5140f4504221e8f260a610a80f51dd.jpg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罗宏才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认为展览的主题“图像的复兴”非常到位,很重要的意义。第一点, 关于图像学的阐释。大家不要认为图像学全部照搬西方,图像学在近百年的传播中,尤其是近二三十年的传播以后,中国学者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图像的研究、图像的辨识、表现或者评价成果不少,但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立足地域特别记忆,关注汉唐气度带动下的黄河文明区域重要时段的图像,这个主题我觉得意义非常重要。表达图像不是照搬西方,是在西方影响下融入国际范式,体现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我们如何认识中国的文化自信,重新表达自信。第二,如果以图像的角度,想通过一个重要的文明区域来表达中国式特色的图像,并且带动对中国图像的认识、宣传和传播的高潮,我们还有工作要做。首先展览副标题里面我不太同意用“拓片”的“片”,这个“片”就降格降调了,拓片是我们玩界和金石考古界俗称的名称,应该把“片”变成“本”,这样就和我们的图像表达、理念、意义融合起来了。美术博物馆来做图像的阐释,对中国图像的特色、图像目前系统的建构、传播、宣传影响,它的责任、意义、使命是不同凡响的。中国文化重新在世界博弈中需要有自己的表达机会,美术要为中国文化的复兴作出贡献,就是要通过这个角度。第三,我们过去是孤立地看金石拓本,当然乾嘉学派大多只重视文字,现在扩展到图像是一个弥补,不是简单的物理弥补,而是一个核心的系统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要剖析文字,文字也是图像,书画同源。第四,由于特殊区域、特殊责任单位系统表达中国文化的意愿,展览就不仅仅在咱们西安做,要走出来展览。过去金石拓本很多展览的影子在束缚着我们,要跳出去就要经过一番的斗争和一番的碰撞。下一次展览的时候要重视一下中国特色的、以汉唐为中心的图像阐释、表达和架构。最后,以“图像的复兴”为主题,重新整理主题、文本和图像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一个设置单元的划分,注意文本之间准确的互动,删繁就简,直击要害,以准确的文献资料、准确的图像对应,完整表达我们对“图像的复兴”的认识和理解,让人一眼看清楚什么是图像,中国图像表达和西方有什么区别?是照搬西方的还是中国特色的图像?如果这样我们的展览在下一次展览中会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83df6ba8108a12f9ec163c0a82df14e.jpg

山东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杨爱国

山东博物馆原副馆长杨爱国发言。首先,他认为展览主题鲜明,观展动线清晰,学术支撑有力。之后,他从自己对研究展的理解进行阐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学术上,对金石学和金石图像下了很大的功夫。另一方面跟高校合作,还跟体制外的机构、文化学者一起支撑了这个研究展的学术水准。学术展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一个是以自己或者对某一个方面具体的研究来做的学术展,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我想到颜娟英教授,他做浮雕造像和浮雕造像题跋,汇集成果做了一个展览。而我们这一次不是这样,我们这次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既有青铜器的拓片,又有唐代的石刻,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金石图像拓片展览。学术展和其他展览是要区别的,最典型的是学术支撑。这个展览在学术支撑方面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除了知识普及之外,还会扩大学术本身的影响,通过这个影响吸引更多的朋友。这个“朋友”不是非要是长安的,让他们来关注甚至加入相关的学术研究。正由于有这样的区别,所以我们也期待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将来在学术上能够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提升,因为这样的研究展不只是拓片展,还会有其他的展,这样对于推广学术成果,提升学术研究有积极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b403ac8110717445b555989292c068c3.jpg

著名文化学者、金石研究专家宗鸣安

著名文化学者、金石研究专家宗鸣安发言。他认为“研究展”的提法很合适、准确。最近北京、上海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各种碑帖展览,因为上图、上博、北图、国博的碑帖展,强调的是版本学角度,来强调金石拓本的文化价值。1993年我们就搞过陕西第一次碑帖展,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西安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碑帖金石拓本的量、价值、文化内涵是其他仅仅以收藏版本的角度来收藏金石拓本的地方不可取代的。研究展的目的就是阐释碑拓的内涵,不论是书法、文字、内容和图像,我们主要的目的是阐释文化、推广文化、宣传文化。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怎么样利用自己的长处。通过展览,我强调我们在图像拓本的研究过程中要重视一点,就是研究传统图像的文化象征意义。有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的,像黄帝、伏羲这样的拓本,也有历史事实故事的拓本,比如孔子见老子这样的拓本。也有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成份。它象征的是什么?像青龙代表的是什么,除了代表方位以外,它的文化内涵和中国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通过这些图像来阐释、研究和推广,展示给今人和国外的爱好者。此外,西安的一所大学也在考虑拓片展览,他们除了搜集一部分画像石、画像砖汉代拓本以外,又收集到日本人在50年代时到墨西哥拓的一批玛雅文化的形象。这个拓本很少见,展览会形成太平洋两岸文化的遥望。最近我们又发现了一批西亚亚述王朝时期的石刻拓本,这个拓本特别有价值,我们应该响应周老师的建议,和美术馆合作,办一个丝绸之路东西亚文化交流的拓本展,我觉得这样更有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3d1fbcc89120fabaf84b26a12bbe74cd.jpg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孔令伟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孔令伟说道,“图像的复兴”实际上想说的是“金石学的复兴”,金石的复兴在这个时代是有意义的,因为传统的金石学都是围绕文字展开的。我们看古代金石学文献的分类方法,如果分到小学里面去就是文字学,分到史学类的就是史学类,还有的放在图录这一类里面去,有一些家族史和地方志的材料都收到了这里。所以传统金石学的范围很广,但是它不包括图像,虽然有图像之术,但在清代之前,金石的图像谱系其实是不发达的,虽然我们说有一套器物的记录图,但实际主要还是文字的研究。今天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地下文物出的数量特别多,对图像的认知重要性不亚于对文字的认知。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无非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像,在图像的系统中,以金石材料为载体的图像文化的复兴,在今天恰逢其时。像青铜器上的这些纹样饕餮,各种各样的神魂灵怪的纹样图形,还有两汉的石刻像,还有魏晋南北朝的石棺,还有佛教的各种造像,这些图像谱系都异常发达。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新的类别,两汉画像石和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那些纹样是否有一致性,我觉得是有很多一致性在里面的。比如狩猎、采桑等图像,从战国小的纹样上推演到两汉,特别是西汉的图样上,我觉得在主题上,甚至在图式上都具有历史延续性,这些必须借助图像的方法才能建立起来。今天用图像的视角去关注金石学,是金石学得以复兴的重要时机。我们中国现在学术大家看一看,贡献比较大的是历史语言学和历史地理学,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就是历史图像学。历史学家也搞形象学研究,我觉得还是历史图像学这个表述比较好,把古代缺失的没有关注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图像那部分能够有一个复兴。金石学的复兴或者图像的复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问题,背后涉及到民族精神情感和文化记忆的整体复兴问题。因为金石学承载的信息、文化的体量和文化的价值思想太丰富了。简单来讲,我们目前所理解的金石图像,大多数是围绕墓葬文化展开的,从今天看到的东西基本上是墓葬文化。除了墓葬文化还有山岳文化、书斋文化,我们都要加以考虑。山岳文化像有一些庙碑,天下名山都有名士和道观,而且每一个名观,道教的道观也好,佛教的寺院也好,儒家的学宫也好,全部都有碑记的,都是有身份证的,这些都是在名山大川里面隐藏的。另外一个是书斋文化。书斋文化主要是拓片的把玩和研究,今天很多人以为金石学就是拓片之学。清代的时候有两种类型,在书斋里面,搞一些趣味的题跋。还有一种,要到荒郊旷野里面冒着民工的生命危险去拓一些古籍。以前我们不是特别提金石学的鉴赏趣味和思想,到后来就书法来讲,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书出来以后,他认为《北碑南贴》不是经史的学问,而是一种批评的学问,他谈的是艺术风格和艺术鉴赏的问题。简单来讲,金石文化至少除了墓葬文化、家族记忆、宗教信仰方面呈现出来的以外,还有和山岳文化、书斋文化,以及我们的艺术和精神的自我滋养,我觉得这些如果能够得到复兴,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讨论,那就是中国真正真实的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启迪。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e93ae3d6142d8641b7bbac40c202f02c.jpg

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李杰

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杰表示,他对这个展览很期待,很早就开始了筹备,我建议作为一个馆藏展,展览的地域特征不明显,刚才罗老师提出来长安样本或者长安样式,未来我觉得可以在这方面多做文章,陕西的碑刻和南方明显的不一样,南方大部分就像刚才宗老师说的,在传世和版本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长安这一块儿非常不全。如果这样来看,如果我们未来要确立出来长安的地域特征,就要收集到长安的一些重器,长安一些重要的东西。长安的特点在哪儿?长安的样本在哪儿?就是唐代这个核心。下面我提几点建议。第一,最好有文献展部分。刚才宗老师提出来整体对这些研究积累了大部分的文献,如果把这些作为研究史来梳理,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补充直观图像的问题,现在内容基本上以图像为主,传统金石的不多,对研究这部分,既然是研究展就要深入进去分析。第二,工艺的问题一直是金石的弱项,不只是传拓工艺还有刻石工艺,所以这方面可以有意的补充一下。我们的线图石刻比较多,而且量比较大,可以真正拿原石做研究,而外地几乎不可能。所以可以在工艺上有倾向。第三,在收藏方面,小雁塔有几处大的线刻,如果能收录进来最好收录进来。有一些地方能够跟博物馆沟通一下,即便原拓拿不出来,可以把拓的图片拿出来,这也是有好处的。另外是民间收藏方面,还是要征集,这方面大家不太重视。下一次展的时候就要把真正的学术价值体现出来,要分类清晰,找到重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65b3a9f9c0cc451d6a2ce8454757014.jpg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范淑英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范淑英说道,第一,这个展览学术目标的多层次阐释非常突出。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展览主题,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让我们重新理解传统金石学的范围和意义。我们都知道传统金石学主要重视金石文字正经补史的价值,中国也有艺术史的脉络,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是从第一部专史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算起,有一千多年的注录和研究历史。但是这部史主要还是重视名家和名作。近现代考古发现大批无名工匠的创造,各类的遗物,形成了一部物化的艺术史。这个展览突出了这些无名工匠创造的艺术,意图突出图像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从这个学术的角度,补全了传统金石学的范围和意义。第二,图像的复兴这个主题,一是复兴了传统金石学当中没有提到的图像的价值,或者是弱化了,不是没有提到,传统金石学也有很多的著述在记录这些图像,但是并没有将这些图像提高到正经补史的作用和地位上。二是图像的复兴,我觉得还包括适应当代社会对图像学发展的一种责任。在展览的第三个板块“图像的转化”部分,很好发挥了美术博物馆美术教育的责任,将这些金石图像的拓本引入到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当中,学生重新进行了这样的转化和创作,也加深了现在学生对传统图像的认知,促进了他们研究的兴趣。

下面讲一些建议:第一,展览当中应该加强在新时代意义下的图像研究。前面罗老师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初在我们学院的学科建设议题中,就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丝路美术交流研究,我们通过图像的研究可以看到,图像比起文字是更为有力的工具,它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突破了宗教的界限,我们看到大量不同宗教之间使用相同形态的图像和特征的图像。恰恰是人类对图像的不设限,共通共融的意识创造了图像的复兴,创造了图像的世界图景。我们会看到可能在中国看到了外来的图像,在其他的区域,比如中亚、东亚国家看到了中国的图像。这是第一个建议。第二,刚才策展人白林坡先生说到,在展览以后的思路当中还可以进一步发掘,在传统金石学向图像学转化,重要的人物王子云先生图像拓本收藏,我觉得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学术展。要加强对王子云先生图像拓本的收藏和研究,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ddb1f357c7f8b43b9895a66538912781.jpg

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岳峰

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岳峰表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能把这么多的馆藏金石拓片珍品拿出来作专题展,有一些惠民价值,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看到我们馆藏的宝贝。从专业研究角度上,我们也有了一手的资料。这里面让我触动的是,展览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线条巨大的生命力和内涵。让我想到罗丹,罗丹说过一句话:“一个规定的线贯穿着宇宙,哺育了万物的造化。如果这个规定的线自由自在地发展,它可能不会产生什么有用的东西。”还有宗白华先生,他说中国人这支笔从一笔一画开始,界破了虚空,既流出了人心之美,又流出了万象之美。这些线条的美感很强,对创作的再提高、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意义深厚。展览期间能否多进行几个角度的研讨。一个是人物绘画的研讨,比如跟美术院校专业进行人物画研究的,一根线就可以把丰富的表情、丰富的动态勾勒的淋漓尽致,人物画在现当代我感觉不是进步了,还有一些退步,需要从这里面借鉴。然后是设计类、工艺美术专业角度的对接与研讨。常沙娜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她一直在敦煌临摹壁画,到最后她的主要成就包括中央工艺美院的院长,这与她的这方面修养有关。图像还有一个角度是图案,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审美、民族思想都在里面。我认为从文创、从现代艺术进入生活的角度上,从当代的文创发展设计,我们还是有一些滞后的,或者在国际化的文化图式里面,我们需要把这些东西与设计类、与工艺美术类包括当代文创进行再度的专题性研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c9db41b351d559b13d6948dd2cc47a51.jpg

西安碑林副研究馆员、特邀策展人杨兵

西安碑林副研究馆员、特邀策展人杨兵表达了对此次策展邀请的感谢,策划团队在三个月的时间,经过日日夜夜的磨合将展览呈现。我在展览活动当中承担的是文字撰写这部分的工作,所以围绕这个展览的特点说三个方面。第一,在展览内容的编辑过程当中,力求将学术梳理和创新展示方式,以及多重手段传播,集于这一个展览当中。展览有三个板块,也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追求,尽量全面完整的呈现。尤其在第一板块学术梳理部分,里面有很多信息是首次披露的,比如关于金石著录的整理227条。还有关于比如在《峄山刻石》《颜家庙碑》上有一些关于金石学的语句,很多观众可能在这方面不太了解,这次也都在文字里提及,以及用拓本来进行呈现。有对老照片和新照片的组合,这些都是对金石图像跨时空的解读。还有著名学者对各类金石拓本的论述的语摘,这些都是通过这些方面对展览学术性呈现的思考。第二,力求精品佳作呈现。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展品数量已经压缩了,但我们在庞大数量的基础上精而又精、选而又选。比如石台孝经12个面,我们限于空间条件,只展出了四个面,像这种情况非常多。里面还展出了很多美术史、宗教史以及民间信仰方面精彩的作品。尤其一些石棺是首次呈现,还有大雁塔门柱展出了四条。刚才我很赞同李杰老师提出的建议,关注石刻的记忆,在展览里面大家可以留心看一下,我已经把个别的金石拓本原始的照片、高清图片呈现了出来,在书里面也进行了呈现,我只能在这个问题上以这个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不敢再展开了。只能用原石的照片和拓本的照片一一对应,因为我们的展览确实在各方面受限。第三,力求信息准确全面。我在选择这些作品的时候,做到了95%以上的展品都找到了原石的藏地。在这个展览里面大概有60%的作品我都进行了解读,都有简短的解读文字,帮助观众认识图像的价值以及图像背后的信仰价值。当然这都是很有限的手段,有待于展览期间博物馆组织各方面多手段地给观众进行这方面相对应、非常有目的性的推广、宣传和解读的活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023a46bc7ef1ca2d434412193f0779a0.jpg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古籍碑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欣宇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李欣宇发言,他主要谈两点。第一,公立机构把自己的馆藏作品拿出来展示到社会,它的意义其实是一种文化推广的作用。同时它能够促进民间的收藏机构和美术馆、博物馆,能够有一些良好的牵引作用。受影响的比如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也坚持搞了20多年的展览,由我们古籍碑帖委员会不遗余力的搞碑帖展和古籍展,促成了陕西古籍碑帖展览展示、宣传推广的重要成果。1997年我们搞第一次碑帖展的时候还在西北大学,时间过得真的很快,一转眼20多年了,看到这些先生、这些同仁们,这些十几年的朋友,大家已经两鬓斑白,但是我很感动,大家有这种情感能够坚持一个兴趣搞很长时间,这首先就是不容易的事情。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这次的活动,倒逼着我们这些研究者、专家学者重新对馆藏进行挖掘和学习,甚至有延伸文化成果和学术成果的推动力。第二,文化的传承。刚才罗老师讲了长安样式,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到推广和再次的教学上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和爱好者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增强我们的学习力。这么多年公立馆、民间机构搞活动也好,自筹资金也好,出书也好,秦航馆长不但拿来了拓本,还把自己的佛像石刻的原物也搬来了五件,这么多人都在支撑着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兴旺。我们最终都想通过物件寄托情感,坚持我们的学习和我们的研究,最终传承的是我们长安的文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f2a652c108efa5f273abc4132fbb15e9.jpg

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张鉴宇

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鉴宇说道,近七八年全国的碑帖展和题跋展比较热,但大多数实际就是图录展,没有针对性对拓本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这次展览的主题很好。首先,我建议展览对图像方面的研究应该更精准一些,针对性更强一些,这样才能深入,才能有独特性。大部分展览的研讨会都是即时性的,我建议下一次像这类学术性研讨要前置性研究,可以约一次专家把这次展览的东西跟他进行交流,让他针对性地做一些研究,然后在研讨会上进行研讨,这样才能深入。其次,这次展览切题这么好。既然是图像,现在是读图时代,图像有很多故事、历史都可以讲,展览可以做一些此类的推广,把图像里面的故事、历史典故研究出来。另外,可能学术界有人认为搞拓本的做的是民间工艺研究,我觉得这个定位是错的。比如唐代能把这个刻在石头上,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隆重很庄重的事情,所以这里面的造型刻画都是当时顶级的,或者全国最高级别的,绝对不是民间性的。现在很多画家觉得搞拓片都是民间造像,那是错误的。就是现在,你画到一张纸上的成本高,还是刻在一块儿石头上的成本高呢,我们在审美方面要引导。对于美术馆的收藏方面我有一个建议,这些年比如瓦当、唐代墓志新出土的量都很大,我觉得要注意这些小门类的收藏。还有墓志的写和刻,同样一个人写,不同的人刻,比如颜真卿本人与刻工水平的问题,我觉得这方面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对展览的推广和深度方面更有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0942d37543035f84520a1a5176e385d1.jpg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长秦航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长秦航从两个方面进行发言。这个展览筹备的时间非常长,策划人员也到汉唐石刻博物馆进行了实地的研究。所以这次的展览大家注意到,在展厅里面有几件石刻原物,这是当时跟王馆长、白主任在一起商量的,做的比较有特色的,不只是单独拓片的展览,也切入一些原石作为补充,我觉得这个在展陈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因为石刻的震撼力很强,冲击力很强,在这方面如果再有一些大型的、体量大一些的、冲击力大一些的,来配合这个展览,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一方面,展览不只是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主要是为群众展示,让大家到这儿来能学到知识性的东西,来了以后有所收获。美术博物馆本身就具有展示研究教育的功能。展厅里面做了现场的拓印互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还应该增加一些让老百姓喜欢,让他们能互动、能看得懂的知识性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很重要的工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