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竹林茶宴图》局部
一、展览缘起之戴月轩
戴月轩始建于1916年阴历九月。其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自幼学会了湖笔制作技术,且技艺超群。据《湖州府志》记载:“湖州出名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
“戴月轩”是琉璃厂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为店名的老字号。因陈店主与戚老师多年好友的缘分,此次“修筠养慧,竹观自在”罗汉竹作品系列于2016年3月22日起亮相于戴月轩,广大书画爱好者可前去品茶赏画。
二、展览作品赏析
代表作:《竹林茶宴图》
《竹林茶宴图》
唐代画家张璪(735-785年)在《绘境》中有两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了古代画家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造化”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创作源泉,“心源”是画家主观意图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而获得的审美情趣。只有造化和心源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才能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戚学慧老师师沿宋元,援书入画。此图墨竹竹叶的用笔,印合了行书、楷书的灵动节奏而缓急有致、轻重交错,在流畅中现出跌宕的韵律,一片疏朗。书法引入绘画,根本的是对画面的线条提出书法的要求。在形象表现的同时,以书法的对线条的标准的来要求绘画的线条,画家必须拥有娴熟的造型技巧,亦即真正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绘画的过程做到不受形象描绘的牵制,而专注于线条的精纯。
《竹林茶宴图》“茶宴”源自径山茶宴:浙江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以及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弟子围坐“茶堂”,一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点茶、献茶、闻香、观色、尝味、叙谊。先由住持亲自冲点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称为“点茶”;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奉献给来宾,名为“献茶”;最后才是论佛诵经,谈事叙谊。“茶圣”陆羽也曾隐居径山脚下,写下著名的《茶经》。
代表作:《竹林雅集》
《竹林雅集》六幅
伴随禅宗的发展,比如断竹立雪、磨竹成镜、当头竹喝等等公案一直广为传颂。清竹内空,禅门亦讲空性。戚老师多年的功底,呈现这《竹林》系列。一僧竹下抚琴,一僧石下默然聆听,一僧执仗而往;一僧禅定;一僧回首巡音;一僧溪畔沉思。六幅墨竹罗汉,表情生动,各具姿态,引人入境。
“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坛经》
《竹林雅集》作品赏
《竹林雅集》作品赏
《竹林雅集》作品赏
代表作:《竹心无碍》
《竹心无碍》局部
戚学慧老师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木毓茂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画中春风十里,绿竹婆娑。二僧对坐,禅音流动。尤记寒山诗云:“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禅。”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
三、作者简介:
戚学慧,字慧竹,号东海竹人,祖籍河北滦南县。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宗教学——中国佛教文化方向。高级摄影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划与美术工作部主任。1990年10月,曾任“中国青年百人代表团”访日文化代表团团长,赴日交流访问。曾主编《翰墨》杂志;合作著有《书法作品集》、《中国画作品集》等;多次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其艺术创作。在文化文物系统近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陶冶和强化了他本来就有的书画情操。他精研笔墨,熔章草与今草于一炉,尤其擅长画竹。他的“墨竹”取法宋元,并参以书法韵味,形成了高古、清雅的画风与格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其作品《竹》曾被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