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纸上的影子

  “影子”可做多解,一为镜面或水面映照出来的物体形象;二为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三为精神世界的体现;四为表象,轮廓。此外还有痕迹、踪迹、端倪、隐情等等之解。这些解释正好暗合了绘画的要求,绘画即是在画纸上把对影子的体会写将出来。

  丽萍是我专业上的同好,亦是生活中的闺蜜,我们一个写意,一个工笔,在各自的领域里惬意地享受着各自对影子的表达。只因相处日深,彼此关照,看对方似乎又多了一些层次。在她森林湖居所的画室里,一件件作品的展读,一次次深夜的攀谈,对她的作品自然多了些深入解读的经验。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声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物象映照在画纸之上,抑或心性投影在画面之中,就是绘画者发声的方式。丽萍画花、画果、画山水,一枝一叶,一山一水,从容写出,或笔意洒脱,明丽润泽中不乏幽淡;或温和淳朴,宽博圆厚里蕴含清隽。所以我眼中的蒋丽萍,画的品格即是她的,她的品性也似这画,天真质朴如处子,无法分得十分清楚。

  这些年她不断在传统有序的艺术脉络里汲取营养,借用前人论书法的一句妙论:“始由不工求工,继而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从不工到工,由工到朴,她经历了一个艰苦磨炼与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期间,大量时间与作品的累积,帮助她的作品有了今天的面貌。虽然当今艺术领域的界线被逐渐模糊了,艺术中的“观念”似乎让更多人趋之若鹜,昔日那寒窗苦学之技被退为次要,这多少为当今艺术的方向和把握平添了些迷茫。可对于清醒了然自己所需和所求的艺术家而言,锻造自己,提高技与道,是为更充分表达自我对世界感知与意愿的前提。

  看过她《留墨巴黎》《南山系列》组画的同行,都能够感知到她将直取物象的准确判断与个人“逸气”之所求完美地进行了对接。这种对物象感知的直觉,无论是先天禀赋还是后天修炼,都是贯穿艺术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绘画者直取核心的能力和判断,是透过表面对本质的把握和驾驭。看她经年累月地沉迷于对传统文化笔墨精神的领悟,那些经典的、精粹的,无疑使她眼力即高,趣味摒俗,尤其是在中国国家画院师从于姜宝林、曾来德两位先生,得以在一个相当层次的起点上出发,进而才能够自出机杼,从而异于他人。

  用中国式的笔墨画巴黎、画建筑不乏其人,稍远有李可染,中有吴冠中,近有范扬,个人的意味因个性与追求而各异。蒋丽萍的《留墨巴黎》出笔朴实,落墨无华,用中国的笔墨,反画起了那著名的、让世人感怀的、有故事的巴黎。那些有辨识性的建筑,正是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后日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蒋丽萍描述的巴黎的尖顶,多了一分人文美的阐扬,洒脱流畅的节奏、韵律和淋漓的笔墨中流露出画家从人工建筑之美体味到的精神化了的自然美,在喧嚣的大都市中寻找到巴黎别样的静谧与优雅,增添了浪漫之外的一种人文情怀。正是这组作品,使巴黎的观众看到他们习惯了的表达方式,或是他们司空见惯了的景致,在来自中国的女画家眼里,投射出另外的模样。巴黎巴士底艺术设计中心的展会上,这组作品取得了非同的反响,建筑熟悉的形态勾连起了巴黎人的心,对他们来说陌生的笔墨表达方式却又绘就了活脱脱的另一个巴黎,陡然间拉近了绘者与观者的距离。

  她画巴黎、画大理、画圭山,游走于各地,就在我写这段文字的当时,她正在西藏的纳木错湖美美地享受着湖光与山色。她的这种游走,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走马观花,而是对景落墨,个别大尺幅的作品也是根据写生加工,只为追求描绘的新鲜、生动与丰富,努力再现着造化自然所赋予的充实。她的画具有从自然中寻找归宿的艺术品格。“自然之性”始终是中国人于山水中追求的最高准则,也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根源,从自然中寻找归宿,便是与“源头活水”进行了接续,也意味着艺术创作的过程遵循着自然的规律,顺应着这种规律的创造,作品才能既有生命气象又有人文精神。她的游走可以理解为是她探索语言新空间的一种方式,无论是面对欧式建筑,还是中式村落,以及山石、岩壑、疏林、野草,因其对笔墨的认知、所经受的笔墨训练,以及作画的环境,使她在仰观俯察间,能够“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使物与物有机生发,间见层出,一切统筹把握在圆转流利和灵活多变中,既突出了水墨所强调的书写性,又不失写生自然的真实与生动。

  在谈吐间我能够强烈感受到蒋丽萍对传统中国画的价值充满乐观和自信,体现了她对中国传统与本质特征的深入理解。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自觉中包含着她对文思境界的追求,对笔墨真谛的寻找,对图式符号的建构。我本人最喜爱她花鸟画《心迹系列》中的一件作品,画面仅几条丝瓜与藤蔓,笔墨里携裹着凝练与圆厚,却又弥散出透明的清新干净,这是画者用思想与技术对物象的轻松驾驭,有情感,亦有功底。趋向于多样化的当代中国画,即便是处于边缘形态的“实验水墨”,都回避不了笔墨的问题。怎样在坚持中国画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生命力与创造性,使得笔墨基本功的掌控不得不屹立在传统中国画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对笔墨的尊重,对笔墨的修炼,以及对笔墨的探索。理性的思考永远代替不了技巧的表现,技与道成熟,诗情画意皆可得。

  对于在纵向的人生求艺之路上行进的蒋丽萍而言,目前状态尚处于生命、画艺不断上升之时,她对当下取得的成绩和同行的夸赞并不满足,不断沉潜自己,攻书修业,聚攒力量,向宏阔的理想目标行进。

  庄子另有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即人生如影,在庄子看来,世界原是虚幻,世人其实就是与影子比赛,与一种虚幻不实的力量角逐。而我这样理解,影子是自己的内心,人是与自己的内心在进行角逐,必须刻苦坚韧,甚至皓首穷经,倾一生心力而为之。

  丽萍是我的好友,好友之间互相激励,或有一天,能站在高峰上彼此对望。

赵芳(玉溪师范学院教授、玉溪美术家协会主席)

2013年5月29日晚

作者:赵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