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崔白我国北宋时期多能而杰出的画家,除擅长山水、以及道释、人物、鬼神以外,特别长于花卉翎毛写生。画鹅、败荷、凫雁和水上风物最负盛名,崔白的出现,打破了画院中一百年间流行的黄筌父子“陈陈相因,格调不变”的局限,摧枯拉朽,推陈出新,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树立了他在中国画,特别是花鸟画发展上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
《双喜图》是崔白的晚年之作,从北宋中期流传至今,已过了九百多个风雨春秋。此图描绘了在深秋的季节里,山林里古树槎桠,落叶飘零,枯草摧折,一对山鹊对着野兔躁动跳跃于古木槎桠之间的情景,一鸟由画外飞来,一鸟蹲在树干上使尽浑身力气对着土坡上的野兔惊叫不已,野兔也不禁惊奇地睁大眼睛回首凝视,枯枝、败叶、衰草在飒飒秋风的吹拂下仿佛飕飕作响,把鸟兽草鞋木之情与自然之环境交融为一体,汇成了一组表现秋景秋色与秋风的生动画面,让观者既可目睹,又可耳闻,给人带来了一种音乐般的美好感受。
《双喜图》是真正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必临之作。如果说写书法必须领会“永”字八法,一个“永”字包函了所有汉字之主要笔画。那么,我认为崔白的《双喜图》就是中国花鸟画技法中之“永”字八法,从精致入微而不死之翎毛、兔毛到表现土坡之泼墨,手法多而不乱,不同物体用不同表现手法,它既是山水,又是花鸟,更是一个场景,无论是学画花鸟,还是学其它,都是一种必修的课程,当你理解了、读懂了、领会了,就一通百通。
在绘画技法上,充分体现了南齐“谢赫六法”中“应物象形”之精神,鸟之翎羽以轻盈而坚挺之笔法表现,野兔滚圆之体用精致入微之施毛手法表现。老树则以苍老、干涩笔法表现,枯草之脉络,以湿涩侧锋之笔法,并带速度以取其势,体现风所吹动之态。竹枝之细梢以坚挺之笔,竹叶则以挺而带速之笔将风吹竹叶嘎嘎作响之声表现出来。土坡则用圆笔侧锋迅笔写法,点线结合,干脆利落,笔墨工整而不织弱,粗犷而不板滞,色彩淡雅而不艳俗。“曲直方圆,皆中尺度”。虽放手铺张为图,却找不到丝毫琐碎和散乱之痕迹,绝妙的构图,沉着凝炼的笔墨,表现在画面各个部分,则在变化中寓和谐,在统一中寓变化,使整个画面恰到好处地构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整体。
画家所攫取的对象,只是一鸟、一兔、一草、一木、一树一竹,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题材,但画家以极锐敏的观察力,牢牢地把握住应物象形的笔墨基因,使用高度和谐的对立统一手法。从特定的自然环境出发,使之留下不平凡的意境和动人心弦的形象。其新鲜奇异的趣味布满绢素,溢于画外,引发观者兴起无限的遐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文同对崔白所称颂的“多情惟白画”那样,崔白能寄真情于写实之中。他不仅表现出花鸟之质感、量感和运动感,更让鸟语草木的情与景,形与神,动与静,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得到有机的结合,造成了一个自然天成的场景和呼之欲出的形象,崔白的画之所以能扣住观者的心弦的原因就在于此。晚唐诗人兼理论家司空图曾经在其《诗品精神》一章中写道“生气远出,不若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说的是要把诗文写得勃勃有生气,而不能把诗写得象死灰。诗思要与自然同化,方可显出生气来。这生气不过仍是生动自然,神气十足之气,崔白的《双喜图》就出色地表现了这样一个十分难以驾驭的特色,于是一派天真烂漫之趣与天然自在便跃然纸上,这是他真心实意的投入大自然怀抱,并与大自然同化的结果。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画家绝不是单纯地为描绘对象而描绘对象,更不是为了表现自我之艺术技巧而搔首弄姿取悦于人,而是随着自己的“情性所到”,通过双鹊对野兔的惊叫,以及飒飒秋风震撼中的萧萧景色,结合自已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境遇的实际,在写人、写心、写时代、写感受、写一种思之不尽的意念,如果说崔白是在画画,毋宁说他是在用画笔作诗,着文写史,直陈心曲抒发个人的爱和憎。虽然,从画面上看去,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丝毫涉及患难和痛苦之笔墨,其实,那双鹊对野兔惊叫的紧张神志,野兔回眸凝视的表情,摇曳树枝和倒伏衰草的萧瑟之状,应该都蕴藏着一种委屈不平之声。《宣和画谱》中写道:“画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写诗人相表面里焉。”这一见解恰好与崔白此作相契合。这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运用的二种“比兴”手法在中国绘画,特别是在崔白绘画中的妙用。
文学作品最忌做作,雕琢与堆砌,要脱口而出,才能自饶情味,诗人在生活中有真情实感,不吐不快,所以写来好象俯拾皆是,一点不勉强,不做作。画家也然,在生活中有真情实感不写不快,所以写来也得心应手,自然贴切,形神兼备,具有真美。崔白的《双喜图》不仅如此,而且以其精练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最深沉的含蓄,从画面看,画家似乎没有透露他的思想感情,而他的思想感情都深深地蕴藏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了。
(1994年研究生课程论文)
作者:陈训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