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一笔书与一笔画---略论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相互并立,相互促进和相互结合的关系。在审美标准中,包括章法、结体、气韵、意态等要求以及线条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中国历代绘画有关笔墨的理论,都是和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书与画都有着各自发展的高峰,同样是体现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东方艺术的精华。

  历代评论家对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有许多精辟的阐述,早在唐代,张彦远《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就提出:“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相连,隔行不断,惟王子敬(王献之)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这里明确提到书画的许多道理相同,特别强调用笔整体的气韵,所谓“气脉相连,隔行不断”,就是要求笔无起止之.迹,以气韵为先。张彦远还提到“工画者多善书”,《林泉高致》提到“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从书法艺术来说,行笔和结体是重要的基本功;中国绘画主要运用笔墨来塑造形象,但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传情达意这点上,是完全相通的,因此中国历史上不少画家同时又是书法家。像米芾、苏轼、赵孟俯、文徵明、郑板桥、赵之谦等等,他们的书法和绘画都有相当的成就,均为世人所重。事实上有了绘画的基础对书法艺术比较容易理解,相反,有了书法基础,对中国绘画也较易入门。两者都同样要求有高度驾驭毛笔的能力。用笔的雄健、俊拔秀逸、洒脱等等,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行笔和线条来体现,也是根据作者的气质、修养、爱好不同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中国传统习惯把绘画叫“写画”,也是从书法的“写”字来的,因此,线条美包括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等等,同是东方绘画与书法艺术所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千古以采具有无限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不少早期出国留学绘画的先辈,归国后都很重视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像最早出国留学绘画、对油画有很高造诣的广东画家李铁夫先生,晚年也认真研究书法,在水彩及水墨速写方面,都吸收了书法营养。我们常强调学习中国绘画必须认真研习书法的重要性,但在一些青年学生中,往往强调没有时间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研习书法是学习中国绘画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因而缺乏自觉和浓厚的兴趣,不愿在这方面花时间刻苦地磨练,可以肯定,缺乏中国书法的基本功,中国画的发展必然受到局限。

  掌握了书法的用笔规律,写起画来可以用笔变化多端,增强线条的美感和韵味。从绘画艺术的要求上,应该是篆、隶、行、草都要研究,当然不可能各体精通,但要研究他们的各自特点和行笔规律,这对于表现不同对象和丰富画面的变化大有帮助。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认为:“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康有为谈到:  “精于篆者能坚,精于隶者能画,精于行草者能点。”这些只是提出各种字体所侧重的某个方面,是相对而言。但作为中国绘画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各种字体的行笔和结构规律,作者根据不同的体会在表现不同对象过程中运用自如,对于表达作者的感情有密切关系。人们常提到以书法入画,主要是根据画家不同的素质、爱好重点研习某种字体而且直接运用到绘画中去。如郑板桥、赵之谦常以篆隶笔法入画,吴昌硕以篆书入画,徐青藤以狂草人画•等等,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行笔习惯,也是画家形成各自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岭南画派先辈在书法与绘画上,都有各自的风格。如高剑父先生晚年常以斜风骤雨的狂草笔法作画,高奇峰先生以行草入画以及陈树人先生清丽透逸的书法都与他的画面风格十分协调,当代岭南画派的几位大师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琛等都很重视书画的结合,都有各自明显的风格。

  有深厚的书法功夫,可以提高我们驾驭毛笔的能力,作画时落笔更加果断和肯定,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谈得上“骨法用笔”。“骨气源书法”是完全正确的。书法落笔要求十分肯定,不能有半点犹豫,一点败笔都会暴露无遗。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当然也很难涂改,只能加,不能减,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落笔才能肯定,才有力量。在这方面,书法比起绘画要求还要严格,写画有些地方还可以用点染来补救,写字却来不得半点含糊。所谓“失一点如美人眇一月,失一戈如壮士折一臂”。因此从某方面的意义来说,写字比写画难度还要大。当然,写画许多关键的地方也无法修改,如写人物的五官表情、画山水的远山烟云,一点败笔都会影响全局。有深厚的书法功夫、能增强用笔的胆识,随心所欲地运笔用墨,大幅创作也可放笔直下,以达到大气磅礴、气韵生动的效果。

  有了书法修养,字写得美,对于作画的章法变化和丰富画面内容大有帮助。中国绘画自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都很注意题款,书法已成为绘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题款已是作者表达感情、调节画面的重要手段之一,书法的水平和修养与画面的意境直接相关。一幅画会因好的题款而大为生辉,也会因不好的题款而黯然失色,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不少很有成就的画家,一幅画完成后,在题款前往往都要经过再三推敲才落笔。我们不少青年学生本来一幅画写得不错,一题上字整幅画都受到破坏,字与画很不相称,相差了十年八年功夫。事实上有的在艺术院校学了七八年画,都没有认真练过字,连把自己名字写上也会破坏画面,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所谓“书画同法”、“书画同源”不是说写好画就自然能写好字,书法本身有极高的成就。“字无百日功”,突击是没有办法的,非经过长期下苦功磨

  练不可。

  诗、书、画、印的结合,已成为独树一帜的综合性的东方绘画艺术。诗文与篆刻也是中国绘画不可缺少的修养。当然不可能每个中国画家都能做到四绝,但书与画的互相促进的基本功是毫无疑问的。作为学中国画的要求,不但要研究书家的书法,而且要研究画家的书法。要研究是画家又是书家的书法。有的书家字写得很好,但题上画不一定协调,画家书法题在画上,总是起到统一和谐的作用。相对来说,一般画家的字,比较注重整体变化和气韵。像米南宫、沈周、文徵明、徐青藤,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及岭南画派的先辈和当代的诸大家,他们不但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书法与画都非常协调。“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研究某家书法的时候,还要知道他是如何学习演变过来的,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这里主要是谈书与画的关系,强   调学习中国画研究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书法本身,历代和当代都有极丰富的理论,学习绘画和其他艺术,都应认真研究书法的理论,这对于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大有帮助。当前,中国画系开设书法、篆刻专业,同时还要招收这方面的研究生,一方面是要提高青年学生的全面修养,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中国画教学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作者:梁世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