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若干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混沌的自觉》的文章谈黄国武的水墨画,总觉得黄国武是块大智若愚,与混沌中“求”混沌的大家之材。所谓的“自觉”,也就是已经自我意识到“混沌”的意义和“混沌”之所在,于是有所谓“求”的说法。但是,也是这种“求”、“自觉”与“混沌”之间的矛盾,使得黄国武给人左冲右突、焦头而不烂额的印象。黄国武的可爱可贵之处也正是在于他的的这种焦头而不烂额,漫漫求索“在路上”的精神和状态。
我一直留意着黄国武。这几年来,在现代实验水墨方面不断“在路上”求索推进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很多人“炒冷饭”的功夫更日渐高深,而有些人或转行、或回归以证明自己在传统与市场中玩转得很是自如。最近,多时不见的黄国武突然拿出一批名之为《焦点·混沌》的实验水墨新作,并振振有词地大谈起当代社会、文化、政治、人权、知情权等等的问题来,一下子他好像不“混沌“与“焦点”的论关系来。
黄国武一认真起来可真的不得了。富于水墨情结而有沉浸于都市现代生活和思考之中的艺术家,总试图在“水墨”与“都市”的结合上作些表达。现代社会,尤其是都市生活,总是以密集型的高速度的信息及容量侵占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时间,而种种指向性信息更强迫地左右着人们的眼球,把人们逼进一个充斥着“焦点”问题的拥挤的世界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世界里,人们目不暇接地接受着各种“焦点”信息的强暴,在焦点的不断更迭中,模糊乃至丧失了自己的认识力和判断力。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所谓的信息和“焦点”往往会出于某种考虑或目的,而被特殊处理——被遮蔽、被模糊化甚至被歪曲,它有时并不想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些什么。
而水墨的表现,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础和相应的内涵,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有效的语言表达系统,它有它的所指。这种语言指向心灵,指向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它追求精神的自足和意象的完满。它不善于也不旨在表达现实的焦虑。水墨的审美多数是建立在生命圆融满足的体验而不是焦虑的叩问上。因此,我们往往会将水墨表达放在传统和古典的意象及其认知范畴之中来进行,一旦它试图介入现代生活表达,我们就会感到力不从心,除非我们用完全不同的另一套规则来操作。我们不得不给它冠上一个“现代水墨”的说法。应该说,用水墨表达现代感受,我们会面对着两重“焦虑”:一是来自现实生存的焦虑,一是如何表达“焦虑”的焦虑。
黄国武再一次地在“现代水墨”之途上探索和表达着他的“焦虑”。这回他把问题放在影像媒体的“焦点”叙述上。他不仅注意到“焦点”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对人们的左右、制约;更注意到这些“焦点”的被遮蔽、被模糊掉、被歪曲如何给人留下空间、迷茫的感官感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信息接收的过程中,这种现象于我们已是熟视无睹。它构成一个巨大的关系,一方面,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更清晰的、更值得关注的信息,以便我们对现实和自身作出更具自主性的分析和判断。而“焦点”信息,作为信息核心,其信息含量和价值更高,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另一方面,我们被混杂的、真真假假的甚至是有意遮蔽着、模糊着的所谓信息所控制和填满,我们晕头转向,一头雾水,无法判断真假是非。我们似乎渐渐地习惯于这种现象,淡漠于这种现象背后所存在着的文化、权利、政治等等的问题。这确实是现代信息社会巨大的文化悖论,而这种悖论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自身的作茧自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的误区。
黄国武的《焦点·混沌》正是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的思考和追问,他用水墨演绎着现实生活中“焦点”与“混沌”的悖论关系。他不仅从内容上表现这种关系,更以水墨形式模拟这种瞬间体验——将因突然而来的影像画面的混沌化而带来的空茫感受凸现了出来,水墨实验与现代感受互相照应,画家的现代关怀意识也呈现了出来。这就是黄国武,一个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一个一直保持“在路上”的感觉的人。
2005年8月14日 于绿川书屋
作者:王璜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