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5月15日至5月25日,中国民协、浙江省文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浙江展览馆联合举办“厚积薄发·泥人张第四代张锠雕塑展” ,现场展出张锠创作的一百余件彩塑、陶瓷雕塑等作品,在装饰性风格、颜色的使用以及题材的拓展等方面,体现了当代“泥人张”别开生面的艺术追求。
张锠
在近代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泥人张”彩塑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铭记,所塑人物多取自民间生活、风俗、文学与戏曲,手法写形传神,生活气息浓烈,又富有书卷之气。张锠是“泥人张”第四代传人,毕业并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协顾问,可以说,张锠的艺术轨迹是将传统艺术、家传技艺和现代学院体系相互融合与探索的过程。
张锠自幼随父亲学习传统泥塑技艺,后来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了学院派的雕塑学习。在他的艺术实践当中,将“泥人张”的传统技艺,融入了现代装饰艺术的创作方法,从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生动鲜活的素材,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凝练出完满而富于变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大自然的形态之美、色彩之美、生命之美,更体现出艺术表达的简约之美、造物的智慧之美。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张锠逐步确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那就是结合现代设计艺术的当代“泥人张”风格。
泥人张第四代张錩的十二生肖羊图
张锠展览作品
张锠展览作品
当“泥人张”与现代设计结合,必然将提炼、夸张、组合、适形等手段糅入雕塑创作,以精巧与妙思形成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与内容化而为一,作品呈现出具有装饰艺术学派的面貌。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指出的,这也是“泥人张”近二百年历程中之所以显著地刻上张锠之名的重要因素。
张锠的艺术深深植根于民间,也源于对“泥人张”家学的深刻领悟与体会。但在“泥人张”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上,他并不因循守旧,他认为艺术的发展当随时代,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创新,从题材、材料、形式、空间、色彩上,他反复实践,大力拓展。张锠由早期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入手,继而糅入意象装饰情趣,尝试不同材质特性,风格为之一转。近年又侧重于以传统为本,执中鉴西,形式美感、设计巧思均蕴含内敛,作品风貌又为之一变。细细品味张锠的作品,传统为其源流,在传承转换中拓展家学体系,在创新交融中不断吐故纳新。
“泥人张”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迄今已传承至第六代。张锠认为,强调非遗的原生态保护是不可能的,艺术本身是人的表现,而人是社会的人,由于社会的各种影响和人的艺术追求,艺术家在创作中必然会流露其时代特质。“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看怎么变。 ”
张锠展览作品
在现场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当中,既有红楼、聊斋等古典文学题材,也有民族系列和生肖系列,还有反映“一带一路”等时代主题之作,观者获得的是民间艺术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全新视觉体验。在他的作品当中,既能够体会到传统“泥人张”技艺手法的神韵,又可以感受到色彩学、构成学、装饰艺术乃至许多国外视觉艺术的影响。他在“泥人张”传统的具象艺术和现代抽象艺术之间,在古老技艺和当代生活之间,寻找到一座贯通的桥梁,通过现代设计手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织。
来源:凤凰艺术-艺术家 作者:张志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