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走进博物馆 感受重庆人文气质

2018-08-16 11:24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重庆大力推进文化惠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推进文化惠民增强群众获得感系列报道”,带你走进我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感受它们日新月异的魅力。

她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左手托腮,乌黑的齐耳短发衬托出红润的脸颊,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徐悲鸿于1943年创作的油画《廖静文》。8月12日,站在这幅作品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员高洁说:“徐悲鸿许多作品上都写有‘静文爱妻保存’的字样,这些都是画家最得意的作品。”20余名观众紧紧跟随高洁的脚步,一同感受“回望归鸿——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的艺术魅力。当天,三峡博物馆共接待观众9036人次。

走进博物馆,看展览、听讲解,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业余生活的选择。据统计,2017年,重庆各大博物馆共推出精品展览207个,接待观众3002万人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化惠民成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那么,我市各大博物馆在推进文化惠民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博物馆推出的各类活动对提升城市品质有何作用?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家门口的大展越来越多

“我们每年来三峡博物馆观展不下10次。”大渡口区市民严庆和妻子全程听完高洁的讲解后激动地说,“这几年三峡博物馆推出的展览越来越多了,去年的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让我大饱眼福,今年陆续推出的‘南张北溥’书画特展、‘千人千面’馆藏古代人物画展、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都堪称重磅,真的是好戏连连!”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三峡博物馆已推出“抗战时期绘画大师作品系列展”“长江文明系列展”“巴渝书画名家系列展”等多个系列展览。2017年,该馆共举办24个临时展览,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我的同学经常说,三峡博物馆的展览一个接一个,文博盛宴越来越丰盛,真是过瘾惨了!”该馆志愿者高筱琼说。该馆另一名志愿者孙琦琦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她已经连续两年参与了“世界文明与艺术系列展”的讲解,“现在正在举行的‘走进非洲——中非珍品雕像艺术展’,我每周都会前来讲解,这种机会很难得。”

精品展览在惠及市民的同时,还向世界展示重庆历史文化之美。5月26日,“回望百年——大足石刻历史影像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展,这是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即在全球举办大足石刻百场展览、百场讲座、百馆赠书和百集微视频展播活动)首站。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表示,“四百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让大足石刻活在当下。

多种方式满足观众需求

“你听她吹(重庆方言,意为你别相信她)!”高筱琼在三峡博物馆做志愿者已经11年,她回忆,几年前问一个来参观的学生是否需要免费讲解时,结果这名学生的妈妈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眼神里写满了质疑,说出了以上的话。“现在观众的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不仅经常有观众主动询问是否可以提供讲解,而且近40分钟的讲解中观众能认真听完,还不时问问题。”她说。

8月11日中午1时,孙琦琦来到一楼临时展厅,讲解“走进非洲——中非珍品雕像艺术展”。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近1个小时的讲解过程中,观众越聚越多。“5年前我刚做志愿者时,询问观众是否需要免费讲解,经常被当成骗子。”她说,可以感受到现在观众的观展热情逐渐提升。

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每年为观众人工讲解3万余场,年均服务30余万人次。博物馆官微免费语音导览和视听导览更是受到观众喜爱,年均收听人数近50万人次。

为了适应市民的观展需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忠州博物馆、万盛博物馆等也都于近期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发挥志愿者的桥梁作用,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开馆近两个月的重庆建川博物馆,已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日最高客流量超过5000人次。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该馆正在进行微信语音导览建设,并将启动志愿者招募。

在用新技术服务公众方面,我市多家博物馆也有积极探索。7月,三峡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通过了验收。据介绍,这个数字博物馆将结合三维扫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虚拟全景技术、互动魔墙展示等多种技术手段,提升展览展示效果,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8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三峡博物馆互动魔墙前看到,近10名观众正在触摸屏幕,体验魔墙的海量文物资源,还有不少人围观。据介绍,该馆已完成了300件珍贵馆藏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采集加工,为博物馆多方位展示文物和文物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接下来还将持续开展此项工作。

博物馆走进日常生活

走在三峡博物馆一楼文创产品销售区,印有徐悲鸿《奔马图》的手机壳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设计精美、价格实惠,成为抢手货。业内专家表示,博物馆除了展览、陈列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应积极拓展社会教育功能,重视文创产品的开发,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据了解,2017年,三峡博物馆共举办各类教育活动728场,研发生产文创产品134种、10万余件,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举办类型丰富的讲座也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重要方式。7月26日晚,三峡博物馆官方微信推送了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讲座报名的信息,让馆方意想不到的是,200张门票当晚便被一抢而空。

在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方面,我市一些区县博物馆也有妙招。巫山博物馆开设“巫峡讲坛”一年多来,举办了50多期讲座。“这些讲座都很接地气,比如巫山历史文化、摄影技巧、饮食文化等。”该馆馆长张潜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除了讲座外,该馆每周还会放映一场在巫山取景拍摄的电影,举办一场有地方特色的演出,免费对市民和游客开放,增加巫山旅游美誉度。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常云平表示,博物馆在提升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博物馆绝不仅仅是一个文物展览的场所,还承担着延续城市文化和社会教育的使命,是传递知识、交流思想的场所。当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时,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将大大提升,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将大大提升。”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