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很神奇,刚刚过去的元旦居然过出了新年的感觉。
民众大概是太想刷新2020年了吧。
这一年,新媒体艺术紧握时代红利,掀起了一场破圈豪旅,沉浸式互动投影、全息影像交互体验、多维感官联动现场等已成为全民领域的热词,尽管这一“盛世”伴随着的是核心不断内卷的颓然之趋。
孰是孰非,谁能预料?
但终究,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谜团,只有今天才是天赐的礼物。时代之沙已经落下,改变正悄然发生。
全民出圈
2020年,疫情倒逼云端产业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借力数据领域的病毒式发展,新媒体艺术在这一年快速跨越自有圈,在舞台、展陈、民生、文创、旅游、教育等各方面成功出圈。
疫情缓解后的下半年,新媒体艺术率先从圈内爆发。昊美术馆的“严肃游戏”群展与明当代美术馆《游戏的人》皆聚焦游戏,国际当代艺术的“头号玩家”及青年艺术家们一起以沉浸式体验探讨游戏、社会变迁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以“世界处理器”为主题的2020亚洲数字艺术展则在北京通过数字世界的再创梳理形成具有时代传承与创新的数字文明观,引领观众共同探索神秘而未知的数字世界。
2020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 图源央美官微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游戏的人”展览现场,2020
“严肃游戏”展览现场 摄影:林剑文,2019 图片©昊美术馆
“现在在中国,科技艺术浪潮的涌起已经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局面了。”当邱志杰在2020深圳湾科技艺术节现场说出这句话时,基本已给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出圈定了性。随后,当所有人都在感叹庞茂坤模仿卓别林惟妙惟肖,充满梦幻的极光柱从川美黄桷坪最具标识性的烟囱射向远方时,3项震撼绝美的光影秀美轮美奂以打破常规的活色生香为川美赢得极佳口碑,不仅在朋友圈刮起旋风,更占据各大流量平台热搜,某次央视新闻夜游现场直播在线观看量达500w人次,微博热搜阅读量达7236万,抖音热点热度达341.1万,80岁川美藉此重塑面貌全新起航。
四川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现场 图源成都Big榜官微
紧接着,宁波韩岭古镇的牌坊上,2020跨媒体艺术节通过一场集虚拟影音、动态激光与空间装置于一体的展演光影炫目于天地重启间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叠加。翌日,UFO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黑色外墙上,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开启虫洞,多重感官的链接将黑匣子内部的神秘信息通过超时空感知对外释放。
2020跨媒体艺术节开幕现场(10月31日晚) 图源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官微
2020跨媒体艺术节开幕现场(11月1日晚)黑匣子-UFO艺术项目 图源网络
几日后,天猫双11舞台炫酷炸登场。天马行空的创意、充满黑科技的神级舞美、前卫科技植入带来的沉浸式视觉体感打造了一场商业和艺术完美融合的顶级狂欢秀,在不断征服全网期待的同时呈现了超高能5D沉浸式观感体验,一个电子化、科技感、时尚潮流包裹的未来狂欢世界共同刷新了一段全新的国民记忆。
2020天猫双11舞台 图源新媒体艺术站官微
年底,B站用一场晚会再次提升了新媒体艺术Z世代的民众基础。官方数据显示,B站2020年跨年晚会当晚直播人气峰值突破2.5亿,相较去年当晚直播观看量过8000万的数据已提升了好几个量级。有关报道曾表示,因这场晚会,B站的市值在去年上涨了50亿元。且B站月均活跃用户已达1.97亿且大部分在25岁以下。
B站2020年跨年晚会舞台 图源网络
B站2020年跨年晚会上极受赞誉的《惊·鸿》 图源哔哩哔哩官微
这个“现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除沉甸甸令人艳羡的流量,它们的审美与创意可比很多所谓的艺术创作质优,再加上技术、执行、口碑、传播等,真心不知道破圈破到哪里。曾有人质疑:这些商业属性的展陈或舞美与新媒体艺术有什么关系?NO,醒醒吧,看看这些迷幻与现实无缝交互的场景,让多少新媒体艺术家们流下馋涎口水,他们比看客更懂得除创意外真金白银的砝码能量,而那些充满想象力又掷地有声的现场整体美学和内核意蕴可丝毫不逊某些自诩为艺术作品的能量场。
这年头,活得真实才靠谱,破圈亦是必然。毕竟多数时候,艺术圈内的自嗨连演员都缺乏。同时,因新媒体艺术天然具有交互与视觉方面的优势,其出圈相对传统和当代艺术而言更为容易。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曾提出一份“未来媒体艺术宣言”,其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通向民众和自我解放的核心现场。毕业于这所学院的刘志良创立“拼格”,并在成立两周年时在母校成立创意媒体奖学金,以创意媒体驱动在地文化的未来。之后,各重大国际论坛与活动上都有它的身影。2020年更将“数字驱动”与“沉浸式体验”进行结合,力图将生产最佳体验的能力进行到底。“未来的世界是在线的世界,我们应该在在线的世界里面去进行万物生长的演变,新媒体艺术的生存必然是‘赛博朋克'式的生存。”刘志良说:“将新媒体艺术整合进室内科技场景,对于任何想象力的释放都意味着潜能巨大。在4G时代我们在发明技术与科技,而在5G时代,我们应该将技术与科技搭建重构我们的日常场景,这是因为视觉之于人类,是有一种本性的感知,而对于潮的、酷炫的、可爱的视觉,年轻人更容易产生一种共情的心理。”
俗语有言,需求在哪生产就在哪。一旦这类拥有炫酷视听触感和高科技噱头又可直观互动充满民意的艺术门类产业化后,商业回报、口碑影响、流量加持、民众满意、现场效果等维度都易满足KPI,加上大量美院新媒体专业学生毕业的流入带来的人才红利,它在2020年的全面出圈可谓顺理成章。
内卷之寂
但热闹过后,需及时撇开泡沫看内核。
光速前行的新媒体艺术面临的实是一把双刃剑:顶级流量不是坏事,无人识的寂寞才最要命,但同步产生的还有虽复杂且精致但无突破性的创新。
如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无意义地精益求精。虽然这一年新媒体艺术如火如荼地遍地开花,但多数受制于创意能力的匮乏,看似热气腾腾的庞大繁忙工作实质费钱费时又费力。
而2020年的被动应付性创作更为明显。疫情将大部分项目都压缩在半年左右时间完成,导致很多展览或艺术项目都似拼命赶活般地推进,因时间节点的客观要求,只能求顺利完成而无暇深耕求精,效果便可想而知。仓促而为的另一影响即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这种刻意的微细化更耗意志。
此外,还有在同类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艺术家们前赴后继,针对同一题材重复炒作,如同论文抄来抄去,不断用曲解和牵强附会企图标新立异。他们虽自知遭遇瓶颈但又无法冲出,明明大家都很努力但往往就是互相抵消。“首先,这是一个极具变化的领域,即使是最时兴的研究,到它成熟时就已经过时了。其次,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已经树立起来的重要文本和经典还很少。第三,甚至是‘新媒体’的定义还待解决。”理查德·豪厄尔斯认为其因在此。
当某种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形式后,便会逐渐局限于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转变而无法向另一种高级模式转化,这就是内卷化的社会现实。2020年“内卷”一词的火爆出圈反映的便是人们在社会正常流通下降后找不到更合适发展、交往、融入的空间而陷入的困惑、苦恼、无助和边缘感。所以,内卷将是世界范围面临的一项长期问题。
那么,如何打破?
人类学家项飙曾把内卷形容为“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循环”,背后是缺乏退出机制的高度一体化竞争。而创造力,永远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稀缺,也就意味着价值。内卷决不是我们的宿命,超越内卷才是我们的使命。
故破局的首要便是秉持永远开放的态度,鼓励更多尝试、探索及容错,要和外部世界更多地建设性互动,拥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热忱。“一种文明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因为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已被完全试尽,而是因为人们根据其现有的知识成功地控制了其所有的行动及其当下的情势,以至于完全扼杀了促使新知识出现的机会。”(《自由秩序原理》)
停留在舒适区不破圈,内卷便是必然。单一维度的过度竞争和降维后玩命厮杀的直接后果便是白忙与瞎忙。不想内卷,就得有走出舒适区的勇气,果断跳出当前成熟的发展模式,拉出第二曲线。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一方面,“新”是相对“旧”而生的概念,“媒体”本身也类同媒介之意,与其他艺术品类相较,某种程度而言,“新媒体艺术”本体就是击破内卷的有效利器。
另一方面,内卷化一旦产生,也同步意味行业变革的即将来临。2021年已经开始,新媒体艺术将迎来关键蜕变期,在云计算、物联网、交互、新材料和人工智能飞升的背景下,站在具有无限生长力的科技与数据的跳板上,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快速且便捷地实现,日常也得以合适地融入艺术,边界正渐被打破,真正意义上的跨界与融合已经开始,超越时代步伐且与智能化联姻的全新艺术形态终将诞生。
作者:邹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