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杨沛作品展现场 摄影:孟玉芳
艺术家杨沛(左一)为嘉宾介绍作品 摄影:孟玉芳
(雅昌艺术网讯 孟玉芳)2011年7月30日下午三点半,杨沛油画作品展“胡同胡同”在奥体玲珑塔的“塔奥艺术中心”开幕。艺术家杨沛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老北京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展出的作品正是艺术家在2001年-2011年之间对老北京各式各样胡同的见证和记录。这些珍贵的记忆已经随着城市的进程在慢慢消失中,杨沛的作品唤起了观众怀念少时故乡的共鸣和对城市快速发展频繁拆建的忧虑。
展览前言 摄影:孟玉芳
展览现场 摄影:孟玉芳
胡同是我永远的故乡
杨飞云在为杨沛《孤独的旅程》一书的序言中,说道:他生长在北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气息的城市,有幸结识近代的张伯驹和萧劳等文学大家,使他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加上自小学习的京剧与昆曲,这些经历,让他在各方面都不自觉地从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角度要求自己,而正是这种要求,渐渐转化成了后来杨沛对油画艺术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原动力。
外国观众在关注杨沛作品 摄影:孟玉芳
正是有了这样兼容并蓄的文化艺术基因,杨沛对生活的感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相当的深厚,他对老北京胡同的关注也非常迫切,他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儿很快就没有了!”在早年所创作的作品旁边,杨沛用后来此地变迁的照片做了对比和注脚。古朴的门墩、石等、房檐被高楼大厦代替,窄仄的羊肠小道成了宽阔的柏油大马路,而往日的熙熙攘攘、市井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消失了踪影。
杨沛作品 北锣鼓巷北下洼子 南向北 图片:艺术家提供
杨沛用十年甚至毕生的光阴记录着这一切,用赵友萍先生的话说,这是作者对故乡深深眷恋的诉说,作者以朴素无华的笔调和鲜明准确生动的色彩,向读者直陈自己内心的感情——一种对故乡不移的爱。而这份情感想必也是艺术家“孤独旅程”中的一份安慰罢。
杨沛 东旺胡同近西口 能见到北兵马司的古建筑 图片:艺术家提供
杨沛 国学胡同7号 图片:艺术家提供
城市快速发展中的文化忧患
城市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负面效应已经是一个白热化的问题,不加保留地拆迁,名人故居的冷遇,以前完全失去原有味道的翻修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我们文化根基的动摇和故土情感的丢失。而这个问题却似乎是一个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陈丹青先生曾说,这种“城不城,乡不乡”的状态是一种无奈的中国特有的“文化面貌”。我们留不住历史和过去,至少,我们能留住那些温情的画面,和快乐的记忆,就从杨沛的画展开始。
展览持续至8月9日。
艺术家杨沛(右三)与嘉宾 图片:艺术家提供
展览现场 摄影:孟玉芳
展览现场 图片:主办方提供
展览现场 摄影:孟玉芳
杨沛 国学胡同45号 图片:艺术家提供
杨沛 前鼓楼苑3号 图片: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杨沛
杨沛艺术简历
杨沛生于一九四九年,一九六零年考上北京市戏曲学校,学唱花脸,六二年转至北方昆曲剧院亦唱花脸,师从侯玉山先生。六五年被下放到工厂。七十年代初拜张伯驹先生学习诗词兼与萧劳先生,周汝昌先生学习,后与潘素师母(张先生夫人)学习国画山水,八十年代与诸先生以及王任先生学习书法,并在北昆恢复后回剧院书写字幕。
一九九三年九月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一年。一九九四年至九六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两年,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画室插班研修两年。一九九八年至二00二年在杨飞云工作室研修油画。作品曾在北京艺森画廊、中国美术馆展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
杨沛胡同简历
1949年生于北京遂安伯胡同
1960年居自新路北京戏曲学校
1962年居宣内手帕胡同北方昆曲剧院
1965年居遂安伯胡同
1982年居炮局胡同
1992年居遂安伯胡同
2001年居小羊宜宾胡同
作者:孟玉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