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玉收藏 • 鉴赏 | 鉴识古玉“沁色”

玉之沁

神秘而真实

古今研究介绍的文字浩如烟海

若不掌握习学之门难不目眩头晕

兴致勃勃看过来

迷迷糊糊还离去

结果——我还是那个我

沁还是那个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7/64b9e55453737173282cd54975fa0bf5/64b9e55453737173282cd54975fa0bf5.png

古玉沁色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可估量。

先介绍一则传诵广泛的故事,轻松一刻:报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时怀中就揣着一块玉中之王---"脱胎",后来在路上送给追随皇室的军机大臣文韶"脱胎"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羊脂白玉经几百年埋于土中,饱经尸血、气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长达百余年,受活人气息渗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几次反复才形成,存世罕见。据史籍记载,一块小小的"脱胎"浸入水中,可让一大缸清水变为通红。

故事未知真假,权当一趣。不过,窃以为玩玉要选择有文化品位、有历史传承的品类才有赏玩的意义;否则,像西太后那样玩一个“饱经尸血、气浸入”的古玉,难怪不落得落荒而逃、破家败国的地步啦,简直玩反了!


(一)现象

沁:玉器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色变特征,出自《玉纪》。

一块古玉,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抚摸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的印记,从而为鉴别古玉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这里所谓的“色质”,色即沁色,质指玉质。

丰富多彩、绚丽斑斓——仅以玵青类的沁色为例,在《玉纪》和《玉纪补》中就有虾子青、鼻涕青、蟹壳青、竹叶青、澄潭水苍、雨过天青六种。这还不算,古玉上还有各种巧沁和多色沁,巧沁例如唐澜斑、黑蚓迹等,多色沁例如天地玄黄、群仙上寿、万福攸同者,可谓变化神奇......五光十色:玩家崇尚五色沁、行内又称十三彩、好沁者总结出34种古沁色大全、简直孙行者的72般变化。如此旖旎变幻,学人要掌握其中机要,必须要如“沁”之如何发生一样——掌握沁学之“门”。


(二)机理

矿物学的分析学问太深,矿物成份的构成实在记不住——其实是自己读不懂、学不会。下面就用生活常识能够理解的大白话说一段“原理”,权且假充一下也“有学问”:

玉是一种如同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吸收和排解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经历坑土环境的风化,其体内原有的物质会生起次生变化,同时也会将邻近矿的物质吸入玉体内,产生置换:析出者为灰皮白霜、浸入者为沁色。

由于土壤中各项酸、碱成份对玉发生作用,如地中水银、葬器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种有色物质等的不断浸淫,玉质发生变化,出土古玉大多会沾染上各种颜色,这就是玉之先天的"沁色"。古玉出土之之后,经过人体的摩挲、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由于受到人气的涵养,玉性又会慢慢复苏,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五光十色的丰富色彩,这就是玉之后天的盘变。


(三)辨证

第一部分:辨真

古玉沁变发生的关键是:沁“入”——沁的颜色都是天然从器件外部输入,沁入肌理,不可檫除;输送的方式为:浸淫;输送的过程:千百年的日积月累,无从替代。

古玉沁辨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只能在一个一个辨例中摸索和感知,积累久了,自会领悟日深。

观摩馆藏品,揣摩真沁色:牙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7/7a30155aded51b49875ea1b8a501928c/7a30155aded51b49875ea1b8a501928c.png


观摩:

1、沁色:熟栗黄,鲜活艳而不俗,浓淡过渡自然,无明显边际,沁与非沁结合部略影略显、似有似无。

2、沁门:裂纹,璧面沿多裂纹出重沁、开窗处玉质相对紧密而沁未入,沁重边缘处出现土蚀斑,沁入肌理。

3、坑口:显示北方坑口沁色特征。

4、沁源:坑土。

5、沁色伴生状态:侧视整器皮壳显蜡状光泽,熟、旧感强。


真品渊源:国家博物馆藏龙山文化牙璧


观摩馆藏品,揣摩真沁色:玉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7/88c72ff3fd6ac46f74e74968559926fb/88c72ff3fd6ac46f74e74968559926fb.png

观摩:

1、沁色:褐色沁斑无规则散布,或重或轻,点缀器物全身,随意而天然,无明显边际,沁色的生成与收起给人以捉摸不透的感觉,工痕与器面沁色浑然一体。

2、沁门:裂纹与边际,裂处(牙齿、尾巴)沁重,边际见蚀斑。

3、坑口:显示北方坑口沁色特征。

4、沁源:墓土与织物及其他。

5、沁色伴生状态:整器皮壳显蜡状光泽,熟、旧感强。


真品渊源:国家博物馆藏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玉龙


第二部分:识假

而仿古玉也属于“与时俱进”,其“沁”色的形成则比较复杂,根据历史的发展,大致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最初用皮渗、巧色仿(图5),时间最晚从明代始,就有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冒充玉沁而“每得高值”的记载,一直沿用至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7/31cc77a44c880734597093477182a5fd/31cc77a44c880734597093477182a5fd.png

现代皮渗仿沁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7/f7d3024f302e737f36e76b50433554d2/f7d3024f302e737f36e76b50433554d2.png

现代用皮渗仿古玉沁色


2、其后用“羊玉”、“狗玉”等类似仿,时间从清到民国乃至当代,为求仿得“真”,杀生害命缺德失仁。

3、再后用醋、碱、茶、酸、酱、梅水等等、等等仿,沿用至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7/7cb5aaf1ba52aa426404d4abcbdbff65/7cb5aaf1ba52aa426404d4abcbdbff65.png

现代人工上色仿古玉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7/b7d68bbfaf934c7729bc7d72b1586288.png

仿沁的漆状块状脱色剥落


4、当今科技发展,仿技也日新月异,用高玉注色......


简直仿技无所不用其极,防不胜防;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难成真。如何辨出仿,且待步步行......

"鉴定鉴赏 • 学习交流”

微信 : 92108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ef5b35e9ee4708e7d7ddbd99176b03cc/ef5b35e9ee4708e7d7ddbd99176b03cc.pn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