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画家彭常安出生在四川省金堂县,少小离家,奔波的脚步走过大江南北,而阔别已久的故乡始终是画家心里的惦念。故乡的山水不语,却在呼唤游子归乡;故乡的山水多情,总也抚慰离乡人的孤独。画家用画笔把心中的思念恣意挥洒在画布上,以笔触传情达意,以色彩述志抒怀。
对于许多画家来说,故乡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出于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数优秀的画作呈现到观众眼前。
当代色彩大师大卫·霍克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游历多年后决定回到英国,定居故乡约克郡。他说:“加州也有春天,但感觉是那么微弱;但一回家,春的感觉便强烈起来。”约克郡的乡村风光格外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霍克尼也无法抗拒这种灵感来源。
对于画家彭常安来说也如此,故乡才是其心安之所。“故乡的山水有它的情绪,故乡的四季就是它的情绪”,长夜灯火阑珊人难眠时,心就会“梦回家山”。
《梦回家山·2》 布面油画
故乡,在画家记忆中,是一方纯净的自然——天地造化孕育山光水色、万物生长遵循四时之序。待他归来时,故乡已悄然变了模样,但玉皇山还矗立着,家珍河还流淌着,云顶山依然桃花灼灼,锦城湖仍旧碧波荡漾。这一切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同时也是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于是,便有了《玉皇山边》《家珍河上泛小舟》《云顶桃花》《静静的锦城湖》等众多风景作品。
可画家对故乡风景的捕捉绝不止于此,彭常安的风景油画始终饱含乡土情怀,描绘着故乡的千里沃野,流露着浓浓的思乡情,诉说着传统文化的乡魂,寄托着殷切的乡兴愿。
《家珍河上泛小舟》 布面油画
《云顶桃花》 布面油画
彭常安的乡土情怀承袭自学院派绘画传统,同时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写照。20世纪80年代,在“伤痕” “寻根”等文化思潮中,四川美术学院在一批优秀开创者的带领下成为新时期中国乡土绘画的艺术重镇。罗中立的《父亲》《故乡组画》成为四川乡土绘画的开山之作,随后这一时期出现大量以农村生活为主题,充满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求学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彭常安,正是接受了学院绘画风格的熏陶和时代精神的洗礼,开启了其风景油画的创作。
从早期的写实手法到印象派光色描摹,从表现主义渲染再到抽象实践,画家不断探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故乡风光。但艺术形式的多变并未消解彭常安风景油画的精神内核,画家始终以纯真之眼观察自然,以纯然之心观照生命,以纯熟之手关切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在科技理性裹挟着城市文明如洪水猛兽般吞没土地、山林、田野与湖海前,我们还能抵达田园,诗意栖居。
《家山无双·5》 布面油画
画家借由艺术表达审视当下的生活,无论现实的,还是理想的。但并非一种破坏的、无序的、不安的方式,也非玩世的、荒诞的、媚俗的态度,而是以一种淳朴的艺术真诚,带着某种浪漫主义的艺术坚持重塑当代生活的秩序与美感。这其中也不乏画家的反思与追问。
《佳辛的鱼塘》中我们看到画家将科技文明成果与乡村自然风光并置,蓝天依旧、群山叠翠、池水微澜、芦苇摇曳,远方的高架铁路仿佛不会打破这般宁静。高铁显然代表了科技力量加持下现代文明前进的速度,鱼塘则是一片附着自然之光的水域,而列车前进的速度正是鱼塘消减的速度。画家窥探到了这种城镇化进程与传统农耕文化的矛盾,快速的列车驶向云端,可鱼塘还能否倒映出蓝天?
《佳辛的鱼塘·6》 布面油画
画家也时常感叹自然馈赠人类四季变化的美景,他要用变幻的色彩记录下记忆中的风景、理想中的风景,眼中的风景、心中的风景。在彭常安的风景油画里,我们看到的色彩是丰富却不张扬的。柔和与细腻中可见平静、舒缓的心情。这种内在的平和与沉静恰是画家内心的写照,一种“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物我两忘的心境,也是一种不落时代窠臼的自我坚持与警醒。画家坚信自己是在用西方绘画技法表现中国人的山水情绪和观照自然的生命意识。
《花动一山春》 布面油画
如果说今天的乡土风景、自然风光还值得我们赞颂,那么我们希望有人为后人留下它,如同康斯太勃尔为后人留下了十八世纪的英国乡村风光,如同柯罗为后人留下了枫丹白露的森林,又如同梵高为后人留下了罗纳河上的星夜。所幸,在彭常安的梦想色彩中,我们看到了。
- E N D -
作者|渔鱼
彭常安 (1965年-)
196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了解更多
彭常安的油画风格多变,从早期的写实手法到印象派光色描摹,从表现主义渲染再到抽象实践,我们得以从中领略柯罗、莫奈、梵高、马蒂斯、蒙德里安等大师笔下的景与色。
创作至今,画家始终以丰富的色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与环境相融共生的思考,乡土、乡情、乡魂、乡兴亦是其风景画的精神内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