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们关于色彩的经验,大多是习得的。不论是课堂的色彩练习还是户外的色彩写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的过程。学院的训练基本上是传统的和程式化的。因此,我们的写生大多是一个模式,从构图到造型,从色彩到情趣,很少有自己的个性。色彩的个性是什么?就是说他的色彩与众不同,别人画不出他那样的颜色。大多数人的色彩都是公式化的,虽然好看,但千篇一律。
当然,色彩不是孤立的存在。还必须有其他的审美条件,如构图、造型和笔触,尤其是抒情风景画,缺了这些要素,就成了儿童画,农民画。彭常安是学院出身,学院的规则还是烙印在他的画上,尤其是取景与构图,潜在的诗意总是体现在生命历程的记忆,使我们想起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的手法。但是,彭常安并不是巴比松或印象派,他的关键在于色彩,他的色彩比印象派走得更远,但又不像野兽派或表现主义,这正是因为有构图与造型的制约。他没有摆脱传统的造型,而是选择了色彩的突破。在这儿,选择与突破是关键词。
《花动一山春》 80×60cm布面油画2019
所谓选择就是寻找自我,彭常安不认为习得的模式能够实现自我的表现,但习得的东西却深刻影响着他,当我们成为一个画家之后,总是觉得支配画面的东西就是天经地义的,这些东西也是判断艺术水平的标准,但也正是这些标准,使艺术家失去了自我。要突破这些标准,就要选择一个突破口,对彭常安来说,他选择的突破口就是色彩。不过,他的这种选择是不自觉的,它是被其他的因素,特别是画外的因素,或人生的经验带动的。彭常安说他的画是永远的乡愁,他画出来的是一片乡土之情。彭常安在农村长大,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他走出乡村,到城市学习工作,远离了乡土。乡村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因为那也是生命的记忆。生命记忆的底层就是生命本身,人的本能、欲望、潜意识等等,都潜伏在记忆的深处,而最本能的就是颜色,显现为本能色彩。本能色彩是对色彩的直接感应,单纯、直接,相当于色环上的一次色和二次色,最典型地体现在儿童画或民间绘画。
《向家乡致敬》 60×80cm布面油画2021
乡土的怀念,记忆的深处,本能的生发,构成了彭常安的色彩基础。《父亲的果园》(2019)是一件近似抽象的作品,画面就像纯粹的色彩构成,大部分颜色都是直接地使用,果园是什么样子,尤其是父亲的果园在哪儿,画面上没有明确的表示,因为那只是记忆。在他的记忆中,果园就是绿色的枝叶,红色的果实,阳光照在果园里闪亮的光泽,地面绿荫重重。他没有如实地描述,而是让色彩尽情地涌现出来。仔细看来,表现果园的色彩也不是自然的色彩,没有哪一笔颜色是根据对象来的,尤其是紫色与黄色分外夺目,形成抽象的色彩构成,“果园”反倒成了色彩的象征。实际上,这是一种最原始的色彩搭配,一般只有在民间艺术和儿童画中才能看到。对于彭常安来说,这就是一种本能颜色,它的发生是和生命记忆交织在一起。我们从画中读不出“果园”的形象,但从色彩中感受到生命的渴望。
《父亲的果园》 50×60cm布面油画2019
如果用一个词来说明彭常安的画,那就是“色彩自动主义”。“自动主义”出自超现实主义艺术,意指在作画的时候,身体的运动不受理性的支配,完全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中,画笔似乎是自动地游走,抽象的图像从中产生出来。本能色彩的显现无疑是“自动主义”的一部分。但是,“自动”并不完全是本能与直觉,积淀在无意识中的还有经验与记忆,尤其是被遗忘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自动主义里面,也有后天的经验,对艺术家来说,也就是艺术的经验,尤其是早期艺术教育的经验。在彭常安的色彩表现中,潜藏着颜色的设计,不过这种设计是以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表面上看,他的色彩响亮而明丽,有强烈的冲击力。仔细分析,他的每一笔颜色都不是原色的直接使用,所有的颜色都有调和,有些颜色还有多次调和,显得十分深沉。以《家山无双·7》(2011—2019)为例,在这幅画中,没有一笔颜色是使用的纯色,所有的颜色都经过调和,呈现为稳定的中性色,但是整个画面仍然显得明亮和跳跃。这反映出两方面的特点,一个是对象的存在,这一片风景都是灰绿的基调,他在某种程度上在色彩上还原客观的真实。另一个是学院教育的色彩基础,也就是调色的能力,所有学院出身的画家都有这种能力。一般而言,这种能力体现为对画面的色调的处理。彭常安应该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不追求色调,而是努力打破色调的局限,表现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这儿,体现出彭常安的直觉与策略的结合,策略就是色彩的设计,要让灰色调亮起来,也要让不合调的颜色保留在合理的区间。其中的关键就是补色的运用。补色并不是自然中普遍的色彩关系,可能会有偶然的相遇,但主要是艺术创造的结果。在《家山无双》中,到处看到补色的关系,红色的泥土与暗绿的草丛,路面上浅黄与灰紫的并置,直到远处的天际,也是混浊暗淡的黄色与紫色的交织。笔触是模糊的,颜色是浅淡的,但在补色关系的作用下,画面仍显得清新而富有生气。
《家山无双·7》80×100cm布面油画2011—2019
《家山无双·8》80×100cm布面油画2020
补色是彭常安作品中最突出的特征,别人很难控制的这种关系,在他那儿游刃有余。在《家山无双·8》中,在一片重重叠叠的青葱翠绿中,土红色的小路猛地穿插过来,既遏制了绿色的喧哗,又表现了存在的处境。《高家院子》(2020)的远景是沉重的绿色与蓝色,而前景是轻快的浅黄与浅紫,它表现了田地与沟垅,沿着塞尚式的透视线向背景奔涌而去,似乎是这几块不谐调的颜色到深色的背景寻找统一,而实现野兽派式的高调的和谐。
《高家院子》60×80cm布面油画2020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史家、艺术批评家,《世界美术》主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
- END -
彭常安 (1965年-)
196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了解更多
彭常安的油画风格多变,从早期的写实手法到印象派光色描摹,从表现主义渲染再到抽象实践,我们得以从中领略柯罗、莫奈、梵高、马蒂斯、蒙德里安等大师笔下的景与色。
创作至今,画家始终以丰富的色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与环境相融共生的思考,乡土、乡情、乡魂、乡兴亦是其风景画的精神内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