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古人到底长什么样?
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他们是如何记录相貌的呢?
近期有五十余件明清肖像画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让我们一睹古人容颜,听画作背后的故事。
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明清肖像画题材丰富,类型多元。本次“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是继“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之后,在国博馆藏精品中再次遴选明清肖像画佳作五十余件(套)而举办的,旨在持续展示明清时期中国肖像画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海报设计:刘晓雪
你是否曾惊叹过“妙合神形”展览中古人逼真的“证件照”;是否对《明太祖朱元璋异形像》中的麻子脸记忆犹新;是否想起了展览中那些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容貌。
关于古代肖像画,大家听到最多的应该毛延寿画王昭君的故事。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肖像画中人物相貌的描绘。到了明清时期,肖像画最为鼎盛,保存的作品也最多。
那此次“容曜丹青”,又会与哪几位古人见面呢?
让我们一同步入展厅,了解肖像画和它背后所承载的内涵,揭开明清人物肖像画背后的故事。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由三个单元构成,所选画作题材涵盖王室、名臣、名士、文会、闺阁、女容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反映出了明清肖像画的一个转变过程。明清肖像画,不仅仅只是肖像画,它体现了古人的生活状态、精神追求以及审美修养。透过这个展览,可一窥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势与文化脉络。
▍王室·名臣
王室·名臣单元,采用的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样式,以红色为主,整体比较庄严稳重。
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王室和名臣位高权重,肖像画多由职业画家所画,以写实为主,以形写神,注重刻画像主的面部特征,有着纪功、颂德、表行的作用。
都说“异人必有异相”。
我们总觉得,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他们的长相应该与常人有所不同。帝王的相貌虽然神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清代,皇帝们都有了自己精细的画像。
康熙是历史上最好学的皇帝之一,自言“朕在宫中,手不释卷”,无论政务有多忙,只要有空暇时间就会看书。他还特设了南书房,聘请名家鸿儒入值。读书成为他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他的画像中自然也离不开书。
《康熙书房坐像》
这幅作品应该是康熙在世时,职业画家对照着他来创作的,最接近康熙本尊。大家或许还见过康熙其他样子的画像,但这幅是他晚年的形象。画像中的康熙面容清癯,须眉花白,头带黑色貂皮珠冠,身穿黄色缎地吉服袍,盘膝坐于锦垫之上,双手轻按金漆琴式三足案,案上摊开一本书。
《唐高祖李渊像》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古代文献中却没有他长相的详细描述,只记载了他“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
这幅《唐高祖李渊像》虽是清代画家鲁振铎在前人基础上摹写的,也尽显帝王风范。
除此之外,便是名臣画像。
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功臣像的绘制,不仅钦定画师,还亲自题赞词。画像画好后便挂在中南海紫光阁,这是对当时功臣最高的待遇。
据资料统计,乾隆时期共为280名功臣绘制了画像。这些画像不但艺术水准高,还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后因皇宫遭到劫掠,这280幅功臣画像大部分已消失,目前存世的仅有20余幅。
2007年,紫光阁功臣画像《头等侍卫固勇巴图鲁伊萨穆像》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秋季圆明园拍卖专场,最终以1500万港币成交。
《明瑞像》
明瑞就是紫光阁280位功臣之一,他年纪轻轻便立下赫赫战功。画中他的动作姿态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其实是他带兵打仗,训练士兵时的经典的动作,加上他清俊的五官,有很多观众看后用“销魂”来形容明瑞。
展览现场
《岳飞画像》局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身上写满了战斗的传奇。在我们心目中,他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将形象,但此次展出的《岳飞画像》却更像个儒雅的白面书生,身体偏胖,手里拿着一本书,若有所思,既有习武之人的豪气,又有着文人的温和之气。
《摹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近期热播的古装剧《梦华录》中多次提到了《夜宴图》,但剧中提到的《夜宴图》应该与《韩熙载夜宴图》并不是同一件作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也是一幅具有情报的作品。
展览现场
《韩熙载夜宴图》是艺术水平高超的传世名画,后世有很多画家仿摹。中国国家博物馆共藏三件摹本,两件为清代,一件为明代,此次展出的便是明代摹本。
《单骑受降图》局部
《行军图》局部
此外,还有描绘古代君臣日常的纪实、记事肖像画,神情姿态较个人肖像画丰富,颇具生活气息。
展览现场
▍名士·文会
名士·文会单元,整体色调为绿色,主要体现的是文人的洒脱和随意,以及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天人合一向往。展览从画中提取出山石的造型,结合了古代园林造园的空间特点,层层叠叠,渐进式推进,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去领会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雅致情调和文人雅趣。
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雅集是明清时期文人肖像的重要表现形式。提及文人雅集,很多人会想到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名士聚于会稽山阴兰亭水边,流觞曲水,临水赋诗。
李宗谟《兰亭雅集图》局部 (请将手机横屏查看)
兰亭雅集也是历代画家喜爱的创作题材。此次展出的明代李宗谟《兰亭雅集图》,生动再现了兰亭雅集的盛况。在卷首李宗谟画了此次活动的主办方——王羲之,他正在亭中观赏水中白鹅。
李宗谟《兰亭雅集图》局部
王羲之的《兰亭序》后来被第七代孙智永继承。智永在去世前将《兰亭序》墨迹传给了弟子辩才。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推崇王羲之,诏令天下大量搜集王羲之的墨迹。他为了能得到辩才手中的《兰亭序》,特意派监察御史萧翼潜伏在辩才身边。萧翼在取得辩才信任后,伺机拿走了《兰亭序》。后来,当辩才得知《兰亭序》被偷,深感愧对先师,一年多后便去世了。
《萧翼赚兰亭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据此故事绘有《萧翼赚兰亭图》,后人也多绘有此题材。此次就展出了一件《萧翼赚兰亭图》,画中的一位小侍从还在给辩才做手势,让他当心被骗。
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历史上可以与兰亭雅集相媲美的,应数北宋皇室驸马王诜在他府邸举办的“西园雅集”。苏轼、黄庭坚、李公麟、米芾等当时的名流十六人都参加了此次雅集。后期李公麟为此作《西园雅集图》,画中尽显宾主风雅。
米芾在《西园雅集图记》中写道:“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后之览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早期,在人们所绘制的《西园雅集图》中,驸马王诜为主位。随着后人对苏东坡的崇拜,C位也有所改变。此次展出的清代孟之瑞绘《西园雅集图》中,被称为“千年男神”的苏东坡则位于画面的主要位置。“西园雅集”的题材常以手卷出现,孟之瑞这件作品则是十二条屏,尺幅相对较大。
《雅集图》局部
此次,还展出了明人所绘的《雅集图》,图中有牡丹、仙鹤、鹿、寿桃、佛手、石榴、葫芦等作衬景,有福、禄、寿等祥瑞之意。
展览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画中的文人名士,置身于轩阁或山林之中,以书斋、山水、树石为背景衬托人物个性,表达着个人的喜好和志向,蕴含丰富的文化气息。
展览现场
这一部分还展出了许多手卷,有描绘家庭成员相聚的家族群像图,有赞颂手足情深、诗书传家、孝悌之乐等传统伦理与美德的画作,故事性都很强。
展览现场
《郭汾阳满床笏》局部
“满床笏”是戏剧中的经典曲目,讲述的是唐朝名将郭汾阳在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前来祝寿的情景。因为他们都是朝廷的高官,所以前来拜寿时,将上朝所持的“笏”放了满满一床。“满床笏”因此借喻家中多子多孙、福禄昌盛、富贵长寿,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生活。
《追欢得禄图》
《四代欢喜图》
《追欢得禄图》和《四代欢喜图》也都是寓意非常好的传统题材。
《杜甫采药图》
文人名士中怎么能少的了诗圣杜甫。都说杜甫很忙,其实杜甫除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懂医药的人。杜甫因体弱,久病成医,积累了不少医药知识。因为生活拮据,他常采药补贴家用。此次他穿着官服,左手拈须,右手持采药镰刀和竹篓,非常潇洒,比我们书本中的那个杜甫胖了些。
展览现场
在《杜甫采药图》旁边的李白正在桃李园中与朋友们一同饮酒。
展览现场
此外,还有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和程颐、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南田、华亭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清代诗人爱新觉罗永忠等名人画像。
▍闺阁·女容
闺阁·女容单元在展陈设计上选用了一些花卉元素,比如玉兰花,体现女子的庄重典雅,注重女子的涵养与品质。这一单元既包括大量祭祀性肖像,也有观赏性的名淑才媛、闺阁女子形象。在风格上,明代艳丽娇弱,清代工丽细致。
展览现场图 摄影:余冠辰
我们在古装剧中常常会听到“诰命夫人”,这是自唐朝以后,皇帝对当朝高官母亲或妻子的赐封。她们也可以领取俸禄。而被封为诰命夫人,对于她们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诰命夫人”的等级和待遇,仍然是依附于丈夫或儿子。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为大家揭秘了“诰命夫人”们的真容。她们身披霞帔,腰缠玉带,集雍容华贵于一身。这类画作采用矿物颜料绘制,如今色彩依然艳丽。
明以后,女性肖像画逐渐从群像构图转变为对独立个像的描绘,从早期规箴教化的目的,转向对女子美感的呈现。
展览现场
清代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写道:“写美人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其眉目、鬓髻、佩环、衣带,必须笔笔有力,方可为传,非徒悦得时人眼便佳也。若一味细幼姱丽,以织锦装饰为工,亦不入赏。”
展览现场
《历代文苑像传》董小宛画像
《历代文苑像传》李香君画像
此次还展出了叶衍兰《历代文苑像传》中所绘的女性形象,除了有闺阁中比较婉约的女性形象之外,还有驰骋沙场的女性形象。《历代文苑像传》由文史学者和书画鉴藏家叶恭绰家族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极少露面,也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历代文苑像传》
▍结语
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展至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技法,于绘画技法、表现方式和风格特征等方面均有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完善体系。
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肖像画记录着一个人一生中的某个瞬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无论画中人是否做了美化,是否是当时的真实记录,都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让我们得以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一睹他们的容颜,聆听画作背后的故事。
作者:王丽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