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你可以超越他,但绝对不可以绕过他。
——廖冰兄
【导语】2012年10月31日,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了二十世纪美术大家系列的最新一个回顾展“民间·情歌——回眸张光宇艺术”。2011年,首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博物馆举办,艺术家黄苗子先生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之一,他在颁奖仪式上说:“今获此大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此奖应属引我上路的张光宇兄,光宇兄吸纳古今中外多种艺术精华,于漫画、绘画、设计、电影美术、动画美术等诸多方面成就斐然,并穷其一生,不断探索,开创了被称之为装饰艺术其实是中国式现代艺术的画派,堪称中国风格现代艺术之标志,其艺术成就影响几代艺术家。然而,光宇兄正为今日艺术界所淡忘。”
提起张光宇这个名字,或许多数人会觉得陌生,但提起《西游漫记》、《大闹天宫》、《民间情歌》、《神笔马良》、《孔雀姑娘》、《刘三姐》等现代美术精品漫画却很亲切。这些留在童年记忆里的漫画都出自张光宇之手,同时张仃、丁聪、黄苗子等艺术创作风格里都受到张光宇的影响。张光宇生于1900年,1965年去世。他是中国现代漫画运动中的旗手和奠基人之一,开拓了中国装饰性绘画,他也成为中国动漫事业的鼻祖,聚集了大批艺术巨匠开创了中国水墨漫画的辉煌。
在整个2012年里,此次展览已经是张光宇的第三个个展,798百雅轩艺术中心在年初的第一次回顾展主要展出了张光宇的经典绘画作品,清华美院的国庆期间第二次回顾展主要从设计层面回顾了张光宇的设计作品,而此次展览从漫画、装饰艺术、文学插图、电影美术等多个门类及领域之骄人艺术成绩的基础上,全方位、隆重地推出他所创作的《民间情歌》,呈现出张光宇对于人性、爱情的真切赞美,以及对于民间文学的动情体悟与抒写。
当班导览人:吴洪亮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特别邀请到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齐白石纪念馆馆长吴洪亮,他是此次展览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的二十世纪美术大家系列,应该说有三十多位艺术家了,张光宇先生一直是我们这个系列在策划之初就关注的一个艺术家,正好唐薇教授花了很多年的心血对张光宇先生进行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性研究,当我们谈到如何在北京画院呈现的时候,希望做一些很深入的个案研究的展览,我们两个商量说其中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东西,他的作品大家可能知道的更少,大家更多的知道可能是《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但是对他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些创作就了解甚少了。
其中非常经典的作品就是他的那一套《民间情歌》,而且是逐渐被发现和发觉的。所以这套《民间情歌》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我专门为此去求教于阿诚先生,他也跟我谈到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他的一个学术背景,就是那个时候学科进入了这个国家,比如说人类学、民族学,其实对于他们,西方有西方的一种对于一个学科的方式,在中国大家也发现,我们国家也可以借用一种方式去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好好地整理和发掘,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刘半农、张光宇等,都是很自觉的在这期间对《民间情歌》进行了整理,而且编辑成册,这其中最经典的作品就是《民间情歌》。
《民间情歌》原稿32*43cm 1930年代 发表于《时代漫画》第16期,1935年4月20日
那些我觉得不仅是他收集来的这些语句感人至深,我觉得是用真情感,哪怕是男女之情我们也要亮亮堂堂的、干干净净的去看这份情感,这就是中国人,这是真的中国人,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些中国人。还有一点就是他绘制的这些插图和这些情歌相配,映衬的,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互相闪耀的这样一个创作使这套《民间情歌》在我们今天看来依然那么有光彩,那么感动人的东西。
《民间情歌》原稿
刊登稿
《民间情歌》原稿28*43cm 1930年代 发表于《独立漫画》第2期,1935年10月10日
在我们展览里头,我们这次分成了两大部分,一大部分就是对张光宇先生一个基本的艺术脉络和他的艺术成就做了一个介绍,因为在今天很多人对张光宇先生应该说是不甚了解了,我们还是对他的漫画,他的设计,包括《民间情歌》以及他做得很多创作,做了一个框架性的研究。
第二个部分我们就着重对他的《民间情歌》插图,以及甚至在49年以后他还创作了一些新民歌这样的作品在二层的展厅做了系统的介绍,尤其是在阿诚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做了一个工作,就是把他《民间情歌》的原稿的插图,原稿作品和他当时希望这样的一个尺度来印出他的作品,其实他完成的作品不是手绘的稿子,而是他印在书上插图的成稿,那个尺寸我们给它做出来把情歌配在它的旁边,这样的话其实在观众可以知道他到底要画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因为你光看原稿,你觉得画得好像好简单,其实是大的原稿缩小,变成小画,让大家在书中细细览过,所以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在展厅里重现,这也是这么一个展览中我们希望更准确的来传递张光宇艺术的一个想法。
《新诗库》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张光宇先生在上海的一批创作,为什么把它要单独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其实是我们想告诉大家,光宇先生的另一面,除了从民间中吸取营养以外,其实张光宇先生当年的创作和适合全球的或者是世界的美术发展好象有一些呼应,也有一些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在这组作品中呈现得非常清晰,也就是说他还有很洋的一面,比如他这个作品里边我们会明显地看到有构成的因素、表现的因素、甚至立体派这样一些艺术风格的影响。
而且上海大家应该知道,当年三十年代上海不得了,好莱坞的一部片子一周之内就在上海上映了,甚至有一些我听说有一些大片跟今天一样全球公映,他们会同步的,也就是说上海当年那个时候是和全世界是一个交流非常通畅的一个大都市,张光宇在其中应该说也受到了很多相关的影响,他还有自己的认识,所以这样一个《新诗库》的插图也好、封面也好的一个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他要把当年最新的用图像的方式把诗再一次地阐释出来,所以这是张光宇先生非常另类的一批作品。
五十年代以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应该叫做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家如何和新的世界发生关系,如何用自己的笔来呈现他对新世界的认识,所以这一批《新民歌》的作品,应该说是张光宇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他的一个新的感受,在这样的感受中我们既能看到在《民间情歌》那些简约的有乡土气息的线条,也有对于一个新社会一些自己的有点儿装饰味道的认识,这样的一批新作品也使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他们从心底里至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是很希望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一个新的变化,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多品种,我们看到了他那个时期的一些认识。
当然后来这些人逐渐因为各种政治运动未能和这样的一个新世纪同步,或者说他们的很多认识,比如说《民间情歌》,其实他已经认为我在为人民服务了,或者说我在和人民大众在一起了,但是可能和新的要求之间还是有距离的,他们可能还更多的是有一些发自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朴素的对于社会的认识,所以在后来他们虽然做出了努力,但是好像永远还是把自己,因为他们认为艺术和自己发生的关系恐怕会更多一些,所以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光宇先生用自己的心和眼睛对于新世界的一份感怀,所以他里头有一点点不同,但是更多的我们把他跟《民间情歌》放在一起,更多的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的状态。
作者:刘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