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文化母土的艺术演绎

  “应该透过平面,进入时间的隧道,到历史文化巨大无底的缄默中,寻找沉重的思想和文化的负重,使一个族类繁衍、生息、遨游、栖居形成同构关系……”(贾向国《艺术创作随感》)。

  画家的这一段话实质上是他油画艺术的精神底蕴,也是进入画家艺术内在意识层面的引路标识。

  贾向国是经历了生存困惑和痛苦体验的,与一般人所不同的是,这个经验没有作为一段故事而沉埋心里,而是升华成为他艺术构造中的精神和情感基本元素——它是画家的“原始母亲”和文化母土。在画家的艺术演绎中,文化母土一直是他执着不移的艺术母题和艺术想象力的源泉。虽然画家的早期作品和近期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质的差异,但这个“母题”却一直是存在于其艺术的灵魂之中,并且在画家的艺术演绎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些伸展的逻辑线路。

  贾向国早期代表作《搓麻绳》(入选全国六届美展评为优秀作品),具有明显的“叙事”风格,画家的“言语”执着于自己的生存感受,在这件作品中,画家的艺术母题还只能说是作为“题材内容”有意义而存在,换言之,生存的经验还没有内在于画家的艺术形式中。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画家对于“文化母土”的特殊感受——虽然还不够清晰,在意识上也不很自省,但作为一种感觉资质却是可辨地存在着的。

  叙事性是传统艺术表达方式的一个基本语言,它在本质上应该是根源于文学语言的,虽然从“诗性”的角度认识,叙事性似乎无法完全以造型艺术相排斥,但是叙事不应该是造型艺术的母语,则应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经典的叙事风格的作品仍然是具有独立形式表达价值的,不幸的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一度悖离这个正宗,而因意识形态的需要,一味仿效俄罗斯“巡回画派”到使叙事风格在艺术中得以滥解。

  西方艺术在古典主义(代表大师是安格尔)和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是库尔贝)之后,根据其艺术形式自律的逻辑走势,而自然地产生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其代表大师是凡·高与塞尚)。凡·高的诞生使油画艺术从古典进入了现代,而这个质的飞跃的决定因素,就是语言方式从叙事性到表现性的革命性演进。凡·高因些被誉为表现主义绘画的之父。在他之后表现主义绘画改变了传统艺术客观的叙事性的表达方式,而向人的心灵(主观)想象力(夏加尔)、梦幻(达利.马格里特)等,在多方呈现出了人的主观世界的无比丰富和复杂性。

  表现主义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艺术从外部的物质空间向人的主观精神空间拓进,它是以两条平行推进方式展开的,一条是深入发掘艺术语言的丰富性,通过符号和情感的联系达到抽象表现的纯粹境地;另一条则是反过来指向现实,从内心的体悟出发重新解释,组织并改变视觉中的世界。

  通过上述简略地分析,对于在艺术风格源流上归类和认识贾向国的油画艺术是十分必要的。贾向国的油画向表现主义风格的发展是受到上述大师影响的,而贾向国的艺术可贵之处在于,他是从艺术精神到艺术法则的同步推进,并且在 这两大,他都是在融汇了文化母土的血源后才得以完成的。

  上文谈到贾向国的艺术演进是他对文化母土的体认而融汇的。在当前,中国的油画界表现主义风格正在兴起,并有发展成一个主潮之势,其中色彩粉呈,形式各异,然而仔细地分析就可发现,相当多的画家不免要陷入“为赋新词,颤说愁”之机。一个画家对于一个艺术潮流,毫无精神准备和文化准备就盲目趋势,焉有不“颤”之理?

  贾向国的精神准备和文化准备来源于积淀在他精神意识中的文化母土背景和开放的文化态度,这是使得他的艺术探索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本条件。一般地说,文化母土和外来文化精神容易形成对立和矛盾关系,因此在艺术探索上顾此失彼,顾彼而失此的现象比较多见,某些画家在主观上试图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总是失之貌合而神离,使之生搬硬套,因此总是形成不了有机的整合油画系统。比较而言,贾向国在形成自己的表现主义油画风格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基本艺术课题,而其成功的秘密正是在于他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整合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文化母土只是艺术催生的养料和热能。于是在贾向国的艺术中,什么是主、何者为次,什么是本土,何者为洋风——都成了多余的话题。

  德国十九世纪音乐大师舒曼在书简中说:“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使我感动:例如,政治、文学、人民,我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这一切——然后,这些思考试图在音乐中寻找一种渲泄的途径。”

  贾向国是一个正在思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敏锐的人。他对外部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也不乏判断力。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丰富而复杂内心世界的人,而当他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以某种形式对应的时候,他就要产生激情,就要产生渲泄的欲望——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他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释放和迸发的时候。

  但是,贾向国总执着于母土,他的创造力总是从他的文化母土情结中生发。文化母土作为他艺术的形式母语衍生出画家对人生、生命存在、男女爱欲、历史事件……的隐寓和象征,甚至还包括某种批判意识等;在其中也蕴含着画家的戏谑、慧黠、倜侃甚至黑色式幽默。

  前文说过,表现主义艺术的二路走向,贾向国的艺术应当归于“反过来指向现实,从内心的体悟出发,重新解释、组织并改变视觉中的世界。”贾向国打乱和解构了“自然外形”的正常次序和结构,但画家并没有真正与外形决裂,而是在重构中试图赋与自然外形以新的视觉意义和精神内涵。在画家的作品中“自然外形”被变形为似乎是加了一个物质世界的形式——这是画家所创造的属于自己精神空间和心灵空间的外化形式。“他开始表达他所把握的东西,但不是通过所涉及对象的自然外形的简单变换,而是通过运用完全独立的领域中的其他对象的全然不同的外形……”(《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鸦克·马利坦)。哲学家的这一段对于现代绘画的学术阐示,对于认识贾向国的作品同样也是富于启示性的。

  行文至此,为了进一步展开分析,似乎需要涉及贾向国的作品了。

  《黄土构架中的生命》(1991年作)是贾向国的艺术具有标识性意义的作品,也是其母土文化精神集中的形式表达。在这幅构图宏阔的作品中,画家运用时空同构的手法,将一幅原为风俗画样式的作品发展成为一种超时空的构制,在作品中,母土的生活图景被画家凝化成一个颇似文化生命标本式的空间构造,可以说,画家的构思和主题演绎是成功的,这幅作品在基础上说,具有某种经典式的史诗意味。但遗憾的是,画家在表达上没有到位,这或者是画家的局限,或者是画家自觉意识不够强大。

  顺着这一思路,画家又创作了《惊蛰》(1992年)和《再度空间》(1993年)等二幅作品,两幅作品可以说都是《黄土构架中的生命》的变体,但是画家将画面的空间由地上发展到苍穹之中,造成了一种梦幻的图景——类似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画家是非常看重这个主题构想的,他之所以一再重复这个主题,显然是觉得有未尽之意。可以说,画家的每一次重复,对于主题是有发展的,但是画家还是没有尽意——显然画家的思路还没有超越自身汕画表达语言的范畴。

  看了上述三幅作品我自然地想到了画家的一段话:“站在一望无际,茫茫浩瀚的黄土一前,我带血的心与敏感的直觉以交合的行为显出特征,在它们之间产生一种内在的关系,色与色密谋单词的雏形,相互对立、相互抵消,从而筑起一条语言的符号。”

  的确,画家由此开始对语言的思考深入了一个层面,即开始思考组成语言的单元因素了。

  从一九九四年开始,画家对自己的艺术表达作了新的思考。这个思考导致了画家在表达方式上双重的变化:一是由重视主题内容到重视绘画内容(语言)的发展;二是将画面的外在大空间收缩为局部空间,使画面构成简洁集中而呈于单纯。这两大变化显示出画家对艺术的认识向更本质的方向拓展了。《筛太阳》、《大羊》二幅作品是反映画家新思考的代表作品。在上述作品中,画家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更为复杂的形式意味和审美内涵,画家在作品的视觉图示中蕴含了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的意义。这一点在《筛太阳》中表现得犹为明显,画家表现的所谓“筛太阳”并不是现实生活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它是画家心理空间和想象空间的符号,通过这一符号图示,画家似乎想解读和破译人的生命智慧和自然神秘伟力之间的密码。这是画家的慧黠和幽默,但它是心智层面上的,而不是行为层面上的,然而它并不是来自画室或者书斋的智慧,而是来自民间和母土的智慧。

  人的主体性和个人的经验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表现主义艺术中显示的最为充分。在《原创灵性的骚动》、《变奏的契机》、《伸缩》等作品中,贾向国即表现了自己的精神在特定情境中的骚动和亢奋,又反映了生存抗争的激情,在作品的表达中,画家的语言也显示出较之自身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自由性。

  个人经验式的原始生命激情是贾向国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忧郁的情欲》、《间距》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强烈而率直的表达,尤其是在《间距》中,笔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英国大文豪肖伯纳的一段说法:“……因为它具有惊人的力量,能在凡界的激情与狂喜中产生仙界的洪流,它无论多么短暂,都向我显示也许有一天这会成为人类在智力的狂喜中体会到的正常生存状态。”(肖伯纳致弗兰克·哈里斯信函)如果说肖翁的言说将人类所羞于启齿的事赋于诗性哲学的意义,那么贾向国的作品则是异曲同工的视觉审美阐示。

  贾向国进入表现性艺术的领域,是画家从精神到语言的一体化拓进,系列性的作品表现画家充满了表达的激情和欲望。从作品的整体性品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成了自主的结构,以其自身为目的。”——于是,我们可以认为贾向国已进入了现代艺术的殿堂。

  传统的“古典的”油画语言系统(造型方式、工具、材料)是古典主义油画的“写实”和“叙事”两大表达功能为前提的。这个语言是一个完善的,自足的系统。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个体要求有一套与之适应的心理定势,而表现主义是非叙事的,非写实的(非古典式写实),因此表现主义语言系统的建立,首先面临的是语言的转换和改造,然后则是画家个性化语言的建立。

  从某种意义上说表现主义艺术,是一个重过程的艺术形式,它的结果恰恰是在过程的积累之中。“油画艺术”并不一定永远是我们艺术的最高目的,那么人的艺术目的又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人的生命激情和想象力在艺术形式中的自我呈示。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北京六浦炕

作者:邓平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