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孟涛作品中的隐喻三层次

  孟涛新作品的创作起始时间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后,这也许是一种冥冥中的感应……
  在此之前,孟涛的创作是以油画风景为主,而他本人的教育背景又是国画,所以,在他的那些油画风景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所谓油画民族化的风格。老实说,这些作品虽然已经有了孟涛自己的语言特征,但是整体看来还是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似乎是一种世外桃源的情调,与当代社会之间间隔着那么一段距离。
  2008年之后的作品,对于孟涛而言,是一个创作上重大的突破。这种突破不仅仅是题材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对于社会文化的思考方式,以及介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上所言,孟涛的在大学期间的教育背景是国画专业,所以,在新作品中,孟涛进一步发挥如何通过油画材料和技法来体现国画文人画的意趣的探索。毋庸讳言,在这批新作品中,孟涛的这种尝试是非常成功的。这种尝试并没有像此前很多人曾经做过的那样,仅仅是在图示上去“模仿”国画的固有色和线条的特征,而是意趣上和人文指向上,贴近国画文人画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孟涛的作品中,对于物体的塑造依然是纯正的油画技法,但是,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气质和境界,则又是神游于人文精神之中。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而言,我们不妨将他此前的作品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上和思考方式上的准备期。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角度来切入孟涛的作品,便可以发现,中国画专业的教育背景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造型和表达技巧的融合状态体现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更是作为气质特征和精神境界体现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故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在孟涛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隐喻性。
  一、人道主义的精神层面
  人者,仁也。所谓人道主义便是一种普爱式的仁爱精神,它体现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自猿人开始,便走上了一条与其它生物不同的进化之路,由此,人类在智力发展和社会化演进等方便远远领先于其它生物种群。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意识也由早期的敬畏自然、适应自然逐步演变成征服自然、驾驭自然。在人的意志肆无忌惮的膨胀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变得紧张和对立起来。在孟涛的作品中,无论是在泥沼中挣扎的鱼群,还是中弹坠落的鸟禽,都寓示了人类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骄蛮和贪婪。
  孟涛是细节刻画的高手,在他的画面中,对于鸟类羽毛质感和色彩的描绘是率意和传神的。但是,在这些美丽的外衣下,是哀伤的眼神,流血的伤口、外露的脏器、挣扎的体态,这些“丑”的细节与美丽、绚烂的羽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愈加将画面中通过形象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强调出来。
  在作品中,画面的形象元素之间还形成了一种隐喻关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寓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刺目的伤口、飞溅的鲜血、外露的脏器、零落的羽毛,这些元素对应着人类的行为暴力和主观盲动;而无助的眼神、挣扎的体态、绚烂的羽毛,这些又对应着人类所身处的自然的境况。
  通过上述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推进关系,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价值判断也非常明确和鲜明。甚至,我们在孟涛的作品中,通过那些美丽外表隐藏下的暴力元素,还能隐约感觉到自然对于人类盲动和暴力的反弹,我们现今所面临着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实际上都是自然对于我们人类的反弹。
  二、人文主义的精神层面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从对神权和不可知的神秘力量中逐步解脱出来,但是,权力的获取也意味着相应的责任。“人之所以为人”,一方面意味着人不再是神的仆从;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的社会责任。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面临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孟涛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体验到画面形象所隐喻的人类社会的倚强凌弱、无尽的暴力和杀戮。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类的智性并没有随着智力和文化的发展而同步演进,相反的是,在旧有的经济利益争夺的基础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文化价值观问题,无一不可以成为当今世界武力冲突的背景和原因。这种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困顿,在孟涛的作品中就犹如那些在困境中盲目奔突的鱼群、心灰意冷的预言者青蛙,以及在美丽炫目的外表隐藏下的杀戮现场。人类在科技发展到可以随意上天入地、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可以尽精微致广大的同时,对于自身精神领域“密码”的破译能力还是相当有限。这样,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可能成为人类具备更大破坏力的动力。人类在无法解决自身狭隘、自私、贪婪等缺陷的前提下,是无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内部的和平、平等关系的。
  在这层意义上,孟涛的作品实际上是揭示了一个普遍的人类社会处境。
  三、人本主义的精神层面
  所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实际上都是源自于人类自身精神中的内在矛盾性。在他的作品《体内的一切,体外的一切》中,通过艺术形象所象征着的两面性和矛盾性,实际上可以对应着人类自身的精神困境。
  在现代文明中,随着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反而日益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问题。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过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一方面是以消耗资源和环境作为代价,另一方面也更加激起人类内心的欲望。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现代国际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议题,其内在原因也即是人的消费欲望的空前增强。
  “现代”的问题往往都可以回溯到一个古老的命题。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人将毁灭人自身”,似乎不再仅仅是一个预言。那么,在人本主义层面上的人性之中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也似乎成为了一个人类终极命运的箴言。
  综上所述,在孟涛的新作中,通过隐喻性的形象修辞手法,在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三个精神层面上,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内部之间关系的深刻矛盾性。
  最后,再回到本文开始时候的描述,汶川大地震对很多川籍艺术家内心的震动都是非常剧烈的,很多人也都想找到一种适当的艺术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超常规的感受。但是,与大多数人表面性地表现地震场景的作品不同,孟涛在内心受到震动的同时,却循着“震波”追寻到了更深层次的人性的根源,并进而人类的终极命运问题发出追问。因而,在孟涛的作品中,鸟与鱼的形象便超越了喻本,进而上升到了一种哲学层面的喻义范围。

2009年11月22日于北京通州

作者:吴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