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绘画随感

  曾经有那么两年时间,我只是疯狂的喜欢去写生各种花卉植物,只要看见开着的花,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带上装备冲到花的旁边,不分昼夜的创造各种条件去画她们。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一切一切的困难,全身抹满防蚊水,忍受蚊子在耳边的疯狂、驱逐蚂蚁的叮咬,高兴的看着一张张完整的花卉写生稿在手中诞生,如同迅速的解出一道道数学题一样的兴奋。可怎么把这些自己感到还满意的写生变成真正意义的创作?则是在研究生的学习期间,在导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不断地在对花冥想、观摩前代大师的佳作、用废画三千执枯禅于一握中,眼前是花、纸上是花、梦里呀也还是花……

  我跟随导师李魁正先生学习中国画迄今已满八年,研究生这三年曾多次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采风,那是个花鸟、树木满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理想世界,更是一个画花鸟画的人应该长期去朝拜的圣土。在那些高大茂密、神秘幽深的热带雨林中,我们日日与植物学的研究者同行,知道了什么叫荫生植物,知道了热带雨林的生存哲学,更惊叹于那些生来弱小植物的生存智慧……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颜色和颜色的生命。如果说要让我用几种颜色来概括西双版纳的话,我将用“鲜红+鲜绿+鲜黄+黑色”。鲜红、鲜黄的傣裙与鲜花相掩映;热带雨林的绿色一直延续到了代代生长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村寨里去;阳光斑驳下的茂密植物神秘的黑色之美,那是勤劳人民的健康的肌肤,折射着太阳与光热。色彩用它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神奇。这是多么鲜活的色彩!我将怎样运用到创作中去呢?

  先生说,在这么繁杂的世界里,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那是什么?哦,就是生命的生长。那又是什么?哦,就是下笔的时候,一节一节随着你心律错动的线条……那是多么美的线!在如此茂盛的植物王国中,有借树生根、吸收其它树木养分成长的绞杀榕一类的植物;有巨大的望天树;有长着一平方米大的叶片的海芋……它们盘根错节,交织穿插,却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他们都是线!都变成我笔下流动着的线、霸道的线、小巧轻柔的线、笑容灿烂的线……面对如此鲜活、巨大的植物,作为资料的收集,我有些手足无措。如何观察?如何表达?从何下手成了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细节的描绘、真实的再现不再是问题;实物的原大处理也不是不可能,但这样做可能会“费力不讨好”,且我想这也不是此次考察的目的。我认为如何表达一种神秘的生命感,体现自然之美,抓住整体的精神才是我所需要的。经过多次反反复复的在植物园写生的这些日子,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光和影。光自身无法制造光,必须有黑暗的存在光才成其为光,并显示出高贵和力量。是黑暗点燃了光的闪亮,表现光的力量,黑暗天生是光的一部分。然而,黑暗的丰富和深度已在这个到处布满均质光线的今天正逐渐被人们遗忘。幸运的是,在热带雨林里我重新找到了光和影,找到了黑暗。阳光穿透浓密的枝叶,在幽暗的雨林里创造出神秘、高贵的气氛。光是万物之源。光照到物体表面,勾勒出它们的轮廓;在物体的背后聚集阴影,给予它们与深度。沿着光明与黑暗的界线,物体被清晰的表现出来,获得自身的形式,显现出互相之间的关系,处于无限的联系之中。就像创作雕塑,雨林空间被光束雕刻着,随着时间的变化,光线的运动在空间中、在物体表面上留下连续的痕迹。神奇的光影变幻让我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顿时,我明白了在导师的作品中光影的魅力和力量;明白了“光”不仅是立体造型的重要手段,更是营造气氛的强大工具;明白了我在今后的创作中应当更加重视和利用光影,更加重视和利用黑暗。

  色彩造型的理念。色彩与造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互相塑造,互相补充。在雨林里,每一朵鲜花,每一株植物都显得那样美丽,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形状、姿态、颜色很美,更重要的是在雨林这个大的背景下,它们自身的色彩与造型,它们与背景的色彩关系与造型关系都十分的和谐。这使我认识到在色彩稿的设计时,应以自己发现到、感受到的美感为参照去设计。从而上升到理性分析时也即是肯定了自己想要画什么。这时绘画语言则会围绕自己的理性去充满激情的组织,形成色彩造型的主、辅、破。而造型则不仅仅局限于物象的“象”,而是不同色块在画面中造成构成关系,色彩的形状则体现出形的秩序。最终的画面气氛也即色彩气氛是由色彩关系、色彩形象来共同营造的。色彩稿的设计更多是种联想,为了实现色彩形象的意境美,原自然物的造型就要随色彩块面的形有所变化,以达成和谐统一。色与形之间相互形成,通过色域、形状构成秩序,最终创造一种凝固的环境。

  构成的灵活运用。构成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环境,其形式都是不同的,其平面语言所发出的形象感也不同。这不是平面原则所能规定清楚的,因此每种构成原理在画面中的活用,应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在雨林里观察的每株植物,它们有根、有茎、有叶、有须,然而如果我完全真实的将它们再现在画面上,就可能会丢失植物原本拥有的意境。因为我们既不想将植物所处的环境完全真实的再现,又无法将光影、气候、温度以及人的感情完全记录下来。这就要求我们抓住环境和植物的意境,运用构成的方法强化、浓缩这种意境。因此在画面的处理中我必须有所取舍,在构图中应有所变化和突破,从而达到合乎场景意境的画面效果。

  以上三点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是围绕同一个意境来展开的。光影、色彩造型和构成关系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意境的表达,都是为表达作者特定的意境来服务的。脱离或者超越了一种意境来对它们进行研究都是不完整的,这样的作品将是无法继续开辟新的艺术荆棘之路的。我们也可以将这三者分别独立出来进行探讨,但在创作时应该将它们综合考虑。不同的光线在物体表面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不同的造型将产生不同形状的阴影,而这些又将构成不同的意境,给予我们用不同的构成关系来加以表达的巨大空间。我们只有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在画面中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意境。

  我喜欢画云南的花卉、人物和雨林的目的不是要展示那里古朴的生活方式和景色,更不是为了猎奇。而是希望透过画面让人理解这种生活的意义,回想它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和幸福感。这是一种与后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城市生活所不同的人类最为宝贵的幸福,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我们感到生命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这真让人兴奋不已。正是在导师的带领下有了这段艺术之旅,有了这段心灵之旅,这对我今后的艺术之路、人生之路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当然,一切的思想和理论最终都得通过一些方式表达出来。感受其存在,还要学会表达,这也是我需要“上下而求索”的。喜欢欣赏一张张裱好的纸,每次绷纸在板上,由于用力点的不同,纸的张力以及松紧不匀,于是,这张纸在我的眼中便如同一块尚待雕琢的玉石,晶莹、美丽,她的每一个轻微的起伏都是那么的动人,想象画面中的主体和虚空间一点点延伸发展开去,想象力在这里充分的放飞……可是每一种纸的纸质在与我在不同地方所使用的水的化学反映又都有不同,如何在创作的画面中将这种偶然运用到接近完美,那纸上的一次次的水色的冲撞飞舞,在画面中留下时间的痕迹,自然、生动、而又富于艺术感染力。所以就需要因势利导的运用每一种不同的可遇不可求的肌理!画面中虚空间与实空间的互相转换相辅相承,色彩冷暖在画面中的对比支撑,点、线、面的画面分割,平面构成元素的加入等等,都为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光增彩。

  我这次展出的2004年5月创作的作品《乾旋坤转》已经被湖南湘潭齐白石纪念馆收藏,得到纪念馆的大力支持得以借出来展示。本想再画一张,可是那时的心境、情绪已经不可再现,画面中呈现的精神面貌和感受就不再一样。喜欢在歌声的陪伴下一个人绘画,于是整个人就随着音乐的旋律而左右,于是画面中不仅仅是自己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的思绪、潜意识的情绪和心绪……画面成为一种当时当境的一段时间内的感受,通过视觉的语言传达给观者。如此创造的画面,就算我想去重复,想去重制一张相同的画面也是很难的,找到同样的纸、墨,回忆当时的感受和创作时的忐忑心情,像演戏一样的再掩饰一遍,可以自欺欺人,而画面不会欺骗人。所以只要我还尚有一丝的创作激情我就要继续以新的情感创作下去,只有这样才是对观者的负责,是对自己的负责!如同我的一位朋友对我所说的“在旅行的路途上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的不如人意,可是只要你能顺应环境,因势利导,知道自己要去哪儿的大方向就够了,你可以尽情的享受你的意外收获,但不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否则就会失去继续行走的勇气”,所以要继续走下去,去感受更多更美的不同与快乐。

  我喜欢没骨画,喜欢它由于自己的手头的水分掌握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的肌理纹样的偶然性,喜欢它的不可再现的偶然特性,喜欢它像我小时候手中的万花筒变化无穷,喜欢它带来的幸福和自由的感觉。引用歌手许巍的一句歌词来描述现在的心情:我要追寻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作者:米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