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夏日清凉 看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2016-06-29 09:06

  转眼间夏至已过,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季节,在炎炎夏日,大家最希望的就是躲进空调房,至少也要开着冷风扇,吃个冰淇淋,好给这大热天的降降温。但在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避暑的呢?从这些古代艺术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避暑,或树下乘凉、或自制冷饮、或亭台摇扇……不仅清凉,还很风雅呢。

  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

  绢本,墨笔

  现藏于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

  《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无款识,画幅题签,“郭忠恕越王宫殿图,穰梨馆藏。”画中宫室建筑宏伟壮丽,结构复杂,细密精工,造型准确,避暑宫背山面水,景色宜人。图中山石呈卷云状,其宫殿楼阁描绘精密工致,法度严谨,已是北宋中期郭熙画派的风致。故此图绘制时间应晚于郭忠恕,当在宋元之际。在这么景色优美的地方避暑,该多么舒服!

  袁江《骊山避暑图》

  绢本,设色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袁江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地摹绘。其画传流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他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光从画来看就已经觉得很是凉爽,更何况住在里面。

  李家尧《骊山避暑行宫图》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现代画家李家尧的《骊山避暑行宫图》描绘的是华清宫的景象。背山面水、风景优美,实在是避暑的好去处。

  冷枚《避暑山庄图》

  绢本,设色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冷枚避暑山庄图》反映了康熙时期避暑山庄建筑的图样,对于了解避暑山庄的建筑沿革有着重要的图像价值。此图以全景式构图描绘了皇家园林的壮观气势。款署:“小臣冷枚恭画。”钤“臣冷枚”、“夙夜匪懈”二印。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宣统御览之宝”。避暑山庄,绝佳的地理位置,因山就水,不愧是帝王们每年最爱去的地方。

  《九成避暑图页》

  绢本,设色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无款识。对幅清代乾隆皇帝题诗。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石渠宝笈》著录。此幅为清宫旧藏,是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几幅时代较早、传为唐人的绘画作品之一。乾隆题诗中有“九成琼殿叠,百道玉泉翻”句,认为此图写九成宫。事实上,画面描绘的是贵族出行和游乐的场面,繁密富丽,充满亭台殿阁,其间人物、鞍马、舟车往来。画法虽具大小李将军“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实为南宋画家所作。虽然图上面描述贵族出行和游乐的场面,但身处山中,亭台楼阁,十分清凉。

  袁耀《骊山避暑图屏》

  绢本,设色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题“辛卯二月中浣邗上袁耀拟意”,钤“袁耀之印”、“昭道氏”二印。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唐代在此建行宫,山北有温泉,初名温泉宫,唐玄宗李隆基时更名为华清宫,玄宗和宠妃杨玉环常在此避暑游玩。袁耀根据这段史实发挥想像,绘成此幅巍峨壮观而又风光旖旎的画面。图中的楼阁建筑隐没于群山之间,相互辉映;山石的雄浑与建筑的精巧彼此衬托。骊山是唐代帝王的避暑山庄,建筑隐于山间,环境十分优美、凉爽。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版框19.6cm×13.4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又称《避暑山庄诗》,是描绘清代皇家园囿避暑山庄之建筑风貌和景致的诗文图画集。图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观皆为承德行宫仿江南名园胜迹所成,始于“烟波致爽”,终于“水流云在”。36幅图的诗题之下皆有小记,诗句有注释,注释之引文出处用朱线标出,并有朱色句读。是书所绘景物灿彰,界画严整,镌刻亦精致,但构图布景略嫌板滞,缺少灵动之气。

  沈周《江亭避暑图扇页》

  金笺,设色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扇页有自题:“池上一亭好,夕阳松影中。正无避暑地,认是水晶宫。沈周。”钤“启南”朱文印。图绘夕阳下,高士策杖至江亭避暑的小景。扇面构图为左右开合式,设色以绿色为主,其青翠明洁的色调与简约的景致相呼应。清爽、平淡的审美意趣与消除烦燥求得清凉的避暑主题相契合,烘托出远离市俗寻幽独行高士其清逸雅淡的心境。

  文徵明《东林避暑图卷》

  31.8厘米×107.3厘米

  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本幅行书自题七绝诗一首“短策轻衫烂漫游,暮春时节水西头。日长绿树青帏合,雨过遥山碧玉浮。”后钤“文徵明印”、“玉磬山房”印。右下角有“玉兰堂印”鉴藏印,画心有“世美堂印”、“马寒中印”等鉴藏印。裱边及外签有当代书画家狄葆贤(平子)题诗并记,钤藏印“平等阁主人”等。题记详述了此作原为其父于清同治末年购得、而他本人则在甲子年(1924年)夏六月重新装裱的递藏过程。

  画中描绘古木森郁,山谷幽静,溪上水波不兴,一人伫立桥头,策杖观流。作品明显地带有取法“元四大家”中倪瓒、吴镇的痕迹,作者很好地将倪瓒细笔疏皴的山石和吴镇粗笔浓墨的树木结合在一起,用笔沉稳雄健,韵致醇厚,加上近景的细致刻画和远景的虚化表现,突出了文人优游山林、怡然自得的精神状态。不论什么年代,山中果然还是避暑胜地。

来源:盛世收藏-资讯-古玩知识 作者:盛世收藏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