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师进滇个展“线象”亮相艺琅国际

2017-09-08 14:19

“线象”师进滇个展

“线象”师进滇个展

9.9

艺琅国际

已结束 3.0万+

艺琅国际一层大展厅展览现场

艺术家师进滇

  2017年9月7日下午,艺术家师进滇个展“线象”在艺琅国际画廊开幕,这也是艺术家在艺琅国际的第二次个展。

  雕塑的常态与其逻辑性,历来强调的是体量空间占位。自由材料的运用,有其时代的物质性也更具当代性。光由光线构成,光线促成光影浮动。如果说展览本身就是作品集成的一次投影,钢丝着色是构成师进滇作品的基本艺术手段。雕塑清透、空灵,材料运用简洁。轻薄、朴素的视觉幻象打破雕塑的固有形态,却如同千万道流经生命“线条”的多元视觉奇观。看似轻盈无重量的线条中蕴含无限叙事,承载万千记忆。回归万物最初的本源去追寻哲意,在空灵中编织钢的禅意。当交错重叠的线条畅游于多维的空间,人们理应自然而然地向光影靠拢,让软体和透明的流线来使环境和建筑的整体性保持和谐。

《像素模型》 不锈钢丝 270x120x85cm 2017

《碳化的线—7》 不锈钢丝、木炭 216x175x2cm 2017

《巴哈-无伴奏》 不锈钢丝、木炭、棉线 145x45x30cm--x2 2017

  除了空间感受以外,时间的参与是作品的抽象延伸部分。时间改变了叙事的线性结构,也消解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对于具有无限创造性的虚拟世界而言,这无疑弱化了创造性,从而凸现了主体的有限性。追随时间的痕迹,当吉他、大提琴、屏风等浴火重生,灰烬瓦解后的尘土回归令编织作品仍顽强得保留有以前的形状甚至形态。师进滇的作品通过燃烧,形成置换,从而彻底地改变原有材料的物质性,并最终令人得到全新启示。

  师进滇制作作品的特点是过程极其繁复和缓慢。比如展厅中的作品“哈雷”是艺术家根据实车哈雷为比照,拆下车的所有部件,用钢丝编织包裹,成形后取下零部件,再将其组装拼接而成。所以在作品中,具备了一辆哈雷所有部件的细节形状。再比如展厅中的“古琴”、“屏风”等作品,同样是取材于实物,用钢丝编织包裹所有的部位,不同的是,艺术家最终选择烧掉了包裹在里头的木头,只留下参与残余的木炭。

《碳化的线—1》 不锈钢丝、木炭 180x180x2cm 2017

《数字—哈雷》 270x58x110cm 不锈钢丝着色 2015

《碳化的线—8》 不锈钢丝、木炭 177x146x3cm 2017

  “对于现在的雕塑装置的创作,我想表达有雕塑的物质性制作成分又有装置的观念。同时,让软体和透明来使环境和建筑的整体性保持一致、和谐。作品的失重和心理放松是我做雕塑装置的出发点,这样处理能够得到一种并非刻意的效果,在建筑环境中产生共鸣。相对于建筑实体,我的雕塑装置大量使用线条,这种线条本身带有自然形态,在建筑环境里,视觉上也是一个对比和强调。在有些雕塑装置作品中,除了空间的感受外,我强调了某种时间的记录,如一些旧门窗作品中,留下以前的形态。如:保留火烧以后的木炭,从对一种已有形态的塑造,通过燃烧,形成一种置换,而彻底地改变原有的物质性,得到新的感受。好象是物质的消失,体会一种精神理解。”

  师进滇1953年出生于云南,1974年于四川美术学院学习,现在工作和生活在成都。师进滇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传统雕塑到现代艺术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持续创造力的艺术家的“有机知识分子”特质。也正是因为这种持续的创造成果,使师进滇成为今天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独具特色和价值的艺术家之一,备受业界重视。他的作品也被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韩国的一些美术馆、机构和个人所收藏。

《碳化的线—6》 不锈钢丝、木炭 260x175x2cm 2017

《碳化的线—3》 不锈钢丝、木炭 120x120x2cm 2017

《碳化的线—2》 不锈钢丝、木炭 120x120x2cm 2017

《变形的线—3》 不锈钢丝 157x120x4cm 2017

《变形的线—2》 不锈钢丝 157x120x4cm 20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桂森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