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冬白的“玩·物”玩出新花样:用金属材料展现山水意象

2018-08-21 10:10

展览现场

  “玩·物——杨冬白作品展” 8月17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杨冬白的雕塑作品60余件,其中新作《静目》、《天风吹拂》系列、《晨烟暮霭》系列首次与观众见面。除雕塑作品外,还有他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采风并创作摄影作品《转山》系列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实验性水墨画,共计30余件。这也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第四届雕塑学术系列展的首展。

  杨冬白的雕塑题材涉猎广泛、雕塑风格千变万化,从山水到人体,从琉璃到金属,从雕塑到摄影,从传统到当代,他不断挑战各种物质的物理属性,徘徊在雕塑的边缘地带,全身心地投入进行各种尝试与创新。展览名为“玩·物”,并不是说艺术是“玩”出来的,杨冬白解释,艺术做到一定年龄,要达到一种很轻松的状态,形态、思维方式老辣,不会纠结于很多小的细节,尽管说来轻松,但实际还是严谨的。

  谈到雕塑创作,他认为,雕塑更是一个动词,“这是雕塑家用双手与各种材质发生关系的过程,本质是手的劳作,途径是利用各种工具、介质使材料发生物理、化学改变,目的是实现一种心灵的期待。这个动态过程于雕塑家而言是一种愉悦劳动,他们通过控制整个进程来实现他们的理念自由。所以,即便科技给世界带来革新与推进,即便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人的劳动,但雕塑却因雕塑家不可或缺的参与,依然是灵魂与物质的碰撞过程。”

  杨冬白对于材料很敏感,他最新创作的《晨烟暮霭》系列是用漆画在铝板上,《天风吹拂》系列则是用不锈钢“吹”出来的,尽管所用材料极富现代工业化意味,作品形态却充满了传统文化气息。几十年来,杨冬白一直坚持做基础材料研究,过去较多研究材料如何构成空间作品,最近则在研究材料的文化寓意和精神状态。两年前,杨冬白曾经用琉璃表现山水,如今换成了铝板。“我在作品中思考山水精神是什么,我的好奇心很强,用某种材料表现很有趣,但很快又有另外一种有趣吸引着我。因为尝试得太多,早期也有过困惑,但到一定程度后,也觉得自己有能量可以把它们圆起来,把一种材料各种可能的表现都做足。”此次展览中就对铝材料有充分的探索,比如用丙烯涂抹的铝板山水,在不同光线下表现出冷暖相间的变化,充满灵动感、轻松感,这是铝材所特有的表现。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认为,杨冬白“玩·物”的能力,除了体现在他对非常具有阳刚气质金属材料的合理使用,也体现在他对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上。比如转印在铝板上、综合了绘画表现的红外线摄影作品《转山系列》涉及到三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媒材,被他巧妙地揉捏在一起,完成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再造。红外线摄影的特点是摒弃对色彩的追求,刻意制造观者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感,杨冬白在红外线摄影的基础上增加了绘画性的因素,让原本客观性的自然对象带有了鲜明的主观表现色彩,并与现实形成某种勾连,如同现代人用工业时代的媒材和手段对即将失落的古典文明的一种致敬和祭奠。这种对材料的学术探索,也对其他艺术同行具有启发意义。

  “当下雕塑缺乏的是独创性和唯一性”,杨冬白表示,雕塑最怕“像”别人,很多雕塑作品的图示往往都有前人和经典作品的影子,艺术尽管需要有传承,但构成的主要部分还是自己的面貌。“艺术要摒弃挪用和山寨,做的不好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自2014年底起,上海油画雕塑院建立了两年一度的油画学术系列展或雕塑学术系列展的学术发展格局。并已先后举办了3次雕塑学术系列展和2次油画学术系列展,使院创作人员有机会定期以个展或群展的形式展示其学术研究与最新创作。展览延续至9月6日结束。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钟菡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