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史金淞个展”打造文人精神场域 张诠“夜游东湖”

 2018年10月26日,“史金淞个展”和“东湖:张诠个展”同时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开幕。

HjHBhsuECOwoH1uoExlGylEPBjEdcXiiuN2i3hVW.jpg

展览现场

4H9xDCGHKaAHISnonCtnMOR4wVUQrtRes4ePbtpb.jpg

嘉宾合影

bk5HPptDqaFycxahxFVYsaVyUoXFzB9sfriwdCwv.jpg

艺术家张诠(左)与史金淞(右)在张诠作品前合影

晚上7时30分,率先开幕的是“东湖:张诠个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张诠继2009年“武汉”之后第二次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个展。展览以“东湖”为标题,借助“转换于水墨的媒介和观念的灰空间,糅合绘画语言和文字语言”,在历史和当下之间建构了一个悬置的景观,也是武汉标志性的景观“东湖”。


Y5hQzwpxwrpux8Tg9vigC0Za5diYSaphGcwtG8X7.jpg


张诠《世纪》 730cm×500cm 纸本水墨 2016年

0Y4RCtdN7sp9PXZjGhAb2hix6Z2G7qAkYRjYtCX0.jpg

张诠《东湖一号》 直径80cm 纸本水墨 2018年,图片来自©滕德庆

BBIEcZc4o7BGk9hnfEdbvd2OKhlhxCFS9rt5L4G9.jpg


展览主题“东湖”背后,不仅仅是因为东湖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而更多的是虚实之间的湖水映象也在某个层面影响其艺术气质。湖水的波影沉淀了记忆,又虚化了现实;而艺术家又通过其作品中反复叠加的水墨“一”关联了虚实。


djvS23xDhw3A1FgVcalQy2mbnrvvd652Gx2Eplmd.jpg

左:张诠《竹影-16》 71×143cm 纸本水墨 2017年;右:张诠《竹影-15》 71×143cm 纸本水墨 2017年,图片来自©滕德庆

50Dh7rKxvlJ8rWo0mz00NE6eqAty0QL4uddc0Vlh.jpg

张诠《东湖一号》 直径80cm 纸本水墨 2018年,图片来自©滕德庆

“水墨是一个很难从东方语境中分离出来的话题。而艺术家张诠从来没有刻意在当代艺术中去回避这一媒介,反而在这样的传统媒介中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将传统意义的‘留白’转换为当代观念的负空间”。艺术家以水墨特有的灰,运用绘画语言和文字语言,将现代性极少平面杂糅成一个介于虚实之间的非理性灰空间。而以“一”作画的方式,正好体现了中国哲学中普遍秉持的“关联性宇宙观”。

RaFbukS9qvFt2aYuFBK6rxdYfnFEb9XqHpyVtHoA.jpg

张诠《塔》 51×144cm 纸本水墨 2017年

iiEy8WJDXpV0iygP8VcZ0rya4o9CairvnVSRN4U0.jpg

 张诠《无名塔》125×50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随后在晚上8时开始的是“史金淞个展”。本次展览为史金淞在武汉的首次个展,展览不仅展出艺术家的多个系列作品,同时,其作品《10.26》亦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首次面向观众展出。展览开幕适逢家人生日,亦是在武汉这座曾生活多年的城市,史金淞将其称为一场“非常私人的展览”。

5zktU4bf1cgzAYlBFZgw1rc3JOcSrAOK7lVar979.jpg

嘉宾在史金淞作品《10.26》前合影,图片来自©滕德庆

进入展厅,观众看到的史金淞作品《10.26》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将艺术家在第二现场进行的创作投射在墙面,史金淞不断的用拳击打码放整齐的红色陶泥,直至最后精疲力竭。“身体本身就是生产与创造的本体,不是什么需要摆脱的束缚,也不是什么受压抑的外在,就是生产与创造本身”。

0u9NNtbqQtlFKaq4y83PHOUdhM6Jsq2lYbvcoPJQ.jpg

史金淞现场创作作品《10.26》,图片来自©滕德庆

谈到这件作品的创作时,史金淞表示:“在对身体的讨论中,通常都是摆脱身体的束缚、以身体作为自然的抵抗这样的方式,真正从身体作为生产力的角度、作为文化的基础来进行的探讨并不太多。这几年我慢慢回避用知识的方式去讨论现实,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知识,所以我就回到最基本的身体的角度。身体在面对物体的时候,会有它自己的反应,是什么反应我也不知道,所以这段时间我通过规训的方式将身体打开,通过被规训的泥和人之间,让很多潜藏在身体深处的一些东西自然流露,在现场表演的时候能够和泥巴发生一些什么,至于会发生什么,我也并不知道。”


nc3GYviF7e9RBxIfTkhErus0fJWhaisWmQQPsd12.jpg


PgutqAHecXvRsxnj0XWEiFE8b0VyJc70LCj3ZUld.jpg

“史金淞个展”现场,图片来自©滕德庆

而在展厅的整体结果上,则被布置成一个具有艺术家趣味性的精神场域。一进入展厅入口就可以看到的石头沙发,让这一部分形成了“客厅的园林”;而《金蝉脱壳》等系列作品被放在大展厅两侧的小展厅,并以常态化生活的厢房展示出来。

yadu0R0NwvEk4ku0wknQnUbsLQdVgq15lo7pU2Rn.jpg


JwvvCz9RluAisoFpJOhHAm4zEZUbMwQ45hntvPip.jpg

史金淞《卜算子 》122×38×29cm 树木、鹰爪 2008年,图片来自©滕德庆

eTQt5qrT78Auab2WF66xxaAuyiquiR7i814NYgJO.jpg

史金淞《1200度摆件4号》 22.3×27×33.5cm  经过1200度烧融熔的建筑残骸、日常杂件等  2013年,图片来自©滕德庆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独处的精神场域,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现代化时期,我们已经很难有一个露天的园子里了,所以我想在客厅里做一个客厅里的园林”。而两边的厢房式的展陈似乎成为史金淞更隐秘的精神场域。

对于这样的展陈构思,史金淞表示他更注重的是展览及作品的在地性:“无论是在武汉,还是在其他地方,我做作品都会比较强调在地性。不同的地方一定会有不同的文化场域和情境,当我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就会形成新的作品,即使是之前的同一件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HxaY1GtHubhppx8dw1R8iBLMLjlBMqlX8U1OngPB.jpg


K3tCRH7MjiQtJEy0rtLtF5P7ukFTn7ASEaL0CXlG.jpg

史金淞《金蝉脱壳》 尺寸不一 铜胎贴金箔(99.9%) 2014年,图片来自©滕德庆

UUlVjLki4HJLVPnmucbM08OgRznPQfC3zDAGrAsc.jpg

史金淞《金蝉脱壳》 NO.14 40×60×11cm(一版) 电镀铜贴箔、亚克力、鱼钩、漆包线 2015年,图片来自©滕德庆


作者:洪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