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姜坤、郑小娟:一对伉俪 两座高山

泥土芬芳——郑小娟艺术展

泥土芬芳——郑小娟艺术展

6

湖南美术馆

已结束 4.3万+

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姜坤艺术展

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姜坤艺术展

8

湖南美术馆

已结束 2.8万+

从2024年8月20日起,由湖南省文联指导,湖南美术馆主办的“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姜坤艺术展”“泥土芬芳——郑小娟艺术展”在湖南美术馆展出,向公众展示姜坤先生与郑小娟女士这对丹青伉俪漫长艺术生涯中的精品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79bf0c2111e8e97584326ecb91541f18.png

开幕式当天上午,“姜坤郑小娟艺术展研讨会”在湖南美术馆召开,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瑞林和湖南美术馆副馆长孙婵担任主持,来自全国的20多位批评家、艺术家就“姜坤、郑小娟与新中国湖南美术事业发展”“姜坤、郑小娟艺术成就的历史定位”为主题展开讨论。

嘉宾名单:

郑小娟: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陈瑞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孔   紫: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

伊红梅:中国艺术报社《文化时空》执行主编

钱海源: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第二、三屆委员

田绍登:湖南美术馆馆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周玲子:湖南美术馆副馆长、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孙   婵:湖南美术馆副馆长、湖南美协策展委员会主任

朱训德:湖南省文联名誉副主席、省美协名誉主席

莫高翔: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李蒲星: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邹建平: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云冈研究院艺术顾问

吴荣光:湖南省美协副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周功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省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姜松荣: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张楚务:湖南省九歌书画院副院长、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廖少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委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魏怀亮:中国美协第九届理事、湖南省美协名誉副主席,湖南美术馆首任馆长

李   兵:湖南卫视原主持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院长

左汉中: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曹隽平: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主编

刘   晨:逸点艺术机构创始人、湖南逸典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李辉武:湖南省画院创研部副部长、湖南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漆跃辉: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康移风: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双个展的由来

“姜坤艺术展”是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第二期的首展。展览根据作品类型分为“湘黔行旅”“涉江溯源”和“墨里乾坤”三个部分:前两个板块是艺术家自成体系的两个系列中遴选的代表作,第三板块展出了艺术家其他系列作品,尤其是展出了晚年的花鸟画创作;“郑小娟艺术展”是湖南美术馆老艺术家系列展览之一,作品被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艺海寻舟”“苗岭古歌”“岁月如斯”以及“生命绿洲”,既有艺术家郑小娟创作于1959年的第一张工笔画,也有极具湘西风情的“苗岭古歌”系列,也有其晚年的偏写意作品。此外,展览以双个展形式呈现,通过共用文献厅来展示他们的艺术生命之旅和在艺术上的互相成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c0995439c28ebfeb918f7fa8cd76778c.png

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介绍,展览的举办契机始于两年前。2022年6月17日,姜坤因病逝世,田绍登和周玲子代表湖南美术馆前去悼念并表达慰问。“当时我们就提出要为两位艺术家举办展览。郑老师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我的展览可以不做,把姜坤的展览做好就行。展览最终确定为分别为两人举办个展。郑老师对此次展览非常重视,甚至会坐着轮椅到美术馆当面交流,最后将作品捐献从38张提高到45张,不仅增加了她的两幅工笔画,还增加了姜坤老师的5张代表作。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两位老艺术家对后辈的感召力,我通过此次展览有了切身体会,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湖南美术馆陈礼是本次展览项目的策展人,他向在场的各位嘉宾介绍本次展览的策展思路,尤其是对于文献厅的处理方式:“在展陈设计上,我们多次跟郑老师沟通,遵照郑老师的意愿,尽量简洁朴素。在布置年表厅时,我们把两个艺术家进行上下双排形式,对两位先生在人生经历当中共同的一些创作、展览、重要艺术活动以浅色文字标注,让大家更加直观看到他们艺术旅程中共同的一些经历,以展示两位伉俪艺术家在生活上互相支持、在艺术上和而不同的特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159d7f2fcc90c6517a28c9e73618abef.png

艺术家郑小娟(左)和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在捐赠仪式现场

艺术家郑小娟在发言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她和姜坤在创作主题和创作风格的变化轨迹:郑小娟在下放苗区时被苗人的热情、朴实所打动,被苗区的民间剪纸和刺绣所吸引,在持续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偏爱苗族题材;而姜坤一开始在湖南文联美术组工作,在画历史画时期锻炼了严格的造型基础和能力,改革开放后转变风格开始了水墨人物,因此找到了湘黔行旅和长江溯源两个课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66543e6506000020c74a2aa25cf80438.png

郑小娟作品 《山雀》(自藏第六稿)  103×97cm  2002年

郑小娟还详细介绍了《山雀》《杜鹃声声》等代表作的创作背景和过程。其中,《山雀》被发掘的过程与1981年与姜坤在北京合作创作《苗岭赶圩图》有关。郑小娟强调:“我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是利用业余时间来画画;而姜坤一直是位专业画家。”郑小娟对本次研讨会寄予厚望,希望“借着我们两个人的例子把湖南中国画优势和弊端都讨论一下,对大家都有好处。”

一对伉俪

参与研讨会的多位嘉宾均与姜坤、郑小娟交往甚密。大家普遍认为,郑小娟和姜坤这对伉俪为湖南的美术创作和湖南中国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数十年的岁月中,他们相互扶持且品德高尚,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和事业,是纯粹的人,也是纯粹的艺术家。

“他们把艺术当做生命。”朱训德回忆了他与两位艺术家的交往:姜坤清傲倔强,坦率,从不碍于尘世,郑小娟温厚淳朴,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朱训德认为,姜坤和郑小娟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湖南美术创作和湖南中国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前者在80岁的高龄跑到了青藏高原写生,并带回来一大批作品完成了新作个展,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仍在创作;后者在工笔画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把研究、出版和自己的创作紧密地融合到一起。出版的《中国美术教育》系统教材让很多美院学生获益良多。尤其是,姜坤先生去世后,郑小娟井井有条地安排着一切事宜,并最终完成了姜坤先生全集的编辑和出版。

钱海源和姜坤、郑小娟是同龄人。他回忆了自己与两位艺术家的交往过程:1962年因姜坤去广州美术学院进修版画相识,因姜坤在进修之前就有作品刊发于《中国青年》杂志封面,钱海源在初次见面时便心怀敬意;与郑小娟相识源于投稿,当时郑小娟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小蜜蜂》的美术编辑,后来钱海源受湖南美术出版社邀请编著《中外城市园林雕塑图选》。钱海源表示,姜坤和郑小娟都是灵魂干净的人。不管艺术界风向怎么变,风潮怎么转,他们都全心全意从事艺术活动,为时代树碑,为人民创作,特别是郑小娟从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和姜坤出版画册,这种品质非常可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734642b1f5a5734fd80445a65067201e.png

展览现场

左汉中与姜坤、郑小娟的渊源很深,可以追溯到40年前。“他们是中国具有文人风骨的知识分子代表之一,也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践行者。”左汉中表示,姜坤的离世给郑小娟带来了很深的伤痛,但是她都一直在为姜坤的艺术服务,就像杨绛先生为去世的钱钟书做遗书总结:“中国画领域有好几对伉俪画家,他们都很优秀。姜坤和郑小娟也是如此。他们是湖南美术界创作的楷模,也是勤奋的楷模,这两个人一辈子都献给了中国的美术创作。”

姜坤是湖南书画研究院(湖南省画院的前身)的首批画家,而魏怀亮曾在此任职十余年。魏怀亮回忆,姜坤当时经常指导画院的年轻画家,话不多,但是点评直接、到位,让大家获益良多。他们夫妇是真正生活和创作在自己艺术世界里的艺术求索者,静心投入到创作中。在魏怀亮看来,姜坤在人物画与山水画创作结合点上做了非常有个性的艺术探索,山水画大气磅礴,对传统山水画有很大突破,同时造型能力很强,对色墨没骨表达游刃有余;而郑小娟是一位在少数民族原生态土壤里面寻求诗境表达的歌者,通过她的作品能看到作为女性视角下内心的美好善良,以及对生活的赞美。

姜松荣表示,作为共同点,他们都是非常纯粹的艺术家。姜松荣回忆,他曾因工作关系多次拜访姜坤和郑小娟。每次登门,姜坤都在画画,而郑小娟也曾非常果断地回绝邀请和应酬。

在姜松荣看来,姜坤是一位广谱型的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鸟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题材丰富,绘画语言纯粹,基本上以水墨为主,“墨”是他的主要造型语言,也是他精神世界的表达;而郑小娟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其作品带有对湖湘大地的深深眷恋,弥散着南楚泥土的芬芳。

两座大山

作为在各自领域都颇有建树的艺术家,姜坤和郑小娟在长期生活、共同创作中又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拥有了特点鲜明的不同艺术面貌:姜坤以写意水墨为主,擅长运用“万墨众中一点彩”,气势博大;而郑小娟以工笔为主,更多是色彩表现,多是精致细腻的表达。

莫高翔对姜坤和郑小娟的艺术面貌进行了分别点评:姜坤的山水画技法精湛,面貌独特,最大的特点是将自己人物画优势和山水画结合起来了,改变了以前山水画严谨人物的画法模式,尤其是湘西木楼系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充满了诗意;郑小娟的工笔画是从早年传统技法向现代技法转型的代表,也从传统写实向现代具有形式美感的转型代表,还是从传统的叙事方式向现代抒情方式转型的代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36ef0c9eefc01636ff676cd1a5d377ca.png

展览现场

李蒲星为郑小娟个展撰写了前言,在发言中着重对姜坤的艺术作品和成就进行了点评:“每一位艺术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黄金时段,而姜坤的《湘黔行旅》系列就是他艺术黄金时段的代表作,放大的人物和去掉的背景山水构成了全新的图像,并延续到了《长江溯源》系列中。艺术理论有两个基本理论,一是形式主义理论,二是图像学理论,而姜老师《湘黔行旅》正好处在图像学和形式主义之间——跟古代楼阁画法不一样的吊脚楼属于形式主义,几百个不重复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就是图像。而姜坤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既有人物画的功底,也有山水画的专业画家。这二者缺一不可。”

邹建平认为,姜坤和郑小娟都是湖南地区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对后辈启发很大。尤其是姜坤在传统中国画的体系中拥有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在《长江溯源》系列开创了宣纸毛笔表现中国风景的另一种先河,他的画作承载了地缘政治与民族文化之间微妙的历史关系。“在中国画发展历史中,自隋唐五代记载至今,很少有人去溯源长江源头。姜坤先生溯源的地方超越了中国画覆盖的区域,让过往与中国画传统无形式内容关联的高原雪域、唐古拉、长江之源、格拉丹东、可可西里等出现在画面中。他对高原的这种情怀恰恰印证了对中国画改革的革命,打破了我们传统的认识范畴,为新中国画和中国画史平添了高远的新篇章,为中国画对地质地貌的高原景观描绘增添了新的元素和表现。”

周功华表示,要带着历史主义的观点,在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姜坤和郑小娟的艺术成就:“两位老师都是在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激发了自己的创作潜能。姜坤老师在素描和笔墨中展示出来的空间表现能力,墨彩融合能力,以及融合了西方焦点透视和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场景大开大合,笔墨筋道。既有皴擦,又有渲染,又有造情造境造势;郑小娟的创作关键是抓住了1980年湖南美术家协会画家进入敦煌学习的机会,她从中找到了工笔画转型的根本问题,即中国工笔画的色彩问题,创作出如《山雀》这般将形式语言和色彩提炼融为一体的作品。此外,我认为,他们始终作为一个人本主义者,贯穿在他们不同发展历史阶段当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44da9d36996d50656e6a780419f47877.jpg

艺术家姜坤,在写生现场

李辉武从美术史的角度从两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出发对其成就进行阐述:文士行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中国山水画诞生和传承的内在动力。而姜坤的“湘黔行旅”到“长江溯源”,不仅体现出对传统行旅文化的传承,还体现出他的个性和时代特点,中西结合的笔墨表达、以及湖湘文化的人文襟怀和天下观念尤为突出;以郑小娟的《山雀》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朝气和诗意,可以被归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机场壁画”诞生以来一派有据可寻的“生命礼赞画派”中的突出代表作品,这个“生命礼赞派”是以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和文化转型为大背景。李辉武认为,要研究郑小娟的创作,20世纪80年代的敦煌之旅非常重要。1981年2月,由湖南省美协主席陈白一带队,20多位湖南美术家到达敦煌临摹壁画,回湘后举办“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展”。姜坤、郑小娟都是其中成员。1982年是郑小娟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廖少华表示,通过本次展览对姜坤和郑小娟的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姜坤的泼墨大写意人物堪称一绝,其山水创作长于大幅,气势撼人,尤其是对西北高原山水的刻画,突破了古人的章法与笔墨,形成他独特的形式与意境;郑小娟以工笔人物创作著名,作品造型严谨,气韵生动,传统中透出现代的审美气息。尤其可贵的是不少作品揉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圆”的元素,也体现了她艺术研究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和合统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c9d978f746df2d2921efbb2b0404e1ac.jpg

姜坤《金秋时节山乡醉   165×580cm  2022年 

释文: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此画完成一半时,不小心跌倒至(致)股骨骨折,及时送南区(骨)伤科医院,手术成功。但因并发肺心病又转旺旺医院呼吸内科,治愈后出院回家休养。春节后开始画小品,感觉体力恢复正常,神清气爽。五月初将此画展开接着画,六月十三日完成,晚饭后邀请学友来家看画聊天,甚是高兴,直到晚上十点四十分,言犹未尽,深夜不意突发脑溢血。在邻居朋友的帮助下,立刻送医院,但已深度昏迷,抢救无策,六月十七日下午十二点四十四分,姜坤溘然辞世。姜坤用自己的生命让该画获得了新生。

二零二二年六月二十日郑小娟记冯亚君书

康移风回忆了陪姜坤去长江采风写生的场景。姜坤住在一个农户家里,半夜心脏病发作,被陪同人员联系村民用一个竹床抬到了镇上医院。因为竹床太窄,大家担心姜坤会在中途掉下,于是用绳子绑着一路送过来。度过了惊险的一晚,情况有所好转,姜坤在第二天早晨又回到了借住的农户家里。陪同人员劝其回家,姜坤拒绝了好意,一直将写生完成。

张楚务表示,姜坤和郑小娟这对伉俪在书画界有口皆碑,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的修养,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魅力。尤其是姜坤在表现湘西贵州一带的吊脚楼时,把复杂的吊脚楼的结构打散,按照作者心目中吊脚楼的神韵重新组合,既体现了古意又适合现代审美。吊脚楼由此成为姜坤的笔墨符号。

曹隽平曾在湖南文化馆为姜坤和郑小娟举办展览,也曾为姜坤策划过相关专题。他分享了观看姜坤创作于1979年的作品《祖国在召唤》的感受:这幅画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压抑多年的人民对生活的满心欢喜,对未来的满怀憧憬,各个脸上洋溢着干净纯真的笑容——既服膺于先生纯熟的笔墨技巧,又感佩于他的写实能力。

伊红梅分享观展感受表示,通过展览仰望和观瞻到潇湘的两座美术高峰:一座是姜坤毕生的艺术创作呈现的太阳山,通过男性的视角形成的雄浑与大气的艺术风格;郑小娟则以地母情结女性特有的浪漫、柔美、善良与温暖呈现了月亮山,他们夫妻俩作品呈现出的阴阳相济,交辉成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瑰丽的亮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ebf5ae2d5f4a06bf705323a6a0d4b79b.png

一个时代

孔紫表示,郑小娟和姜坤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有激情,有热血,有理想,他们燃烧自己,对生命和艺术抱有深深的期盼。孔紫在发言中回溯了郑小娟为女性艺术家群体发展所做的贡献:“郑老师以一个领导的眼光和格局,为中国女性美术家的发展做了开拓性的工作。90年代初期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国当代女画家的作品集,收录了当时众多具有学术建树的女性画家,后来被中国外文出版社复制,对女性画家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后来在女画家协会成立时,郑小娟也做了很多工作,推荐了很多湖南女画家,为湖南女画家协会做了非常好的工作。她的诚实和奉献,值得我们年轻画家好好学习。”

吴荣光表示,郑小娟和姜坤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对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让他从艺术的角度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他们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所以他们的绘画里有一种信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理想世界,他们的绘画里也是展示了美好的一面,充满了和谐、浪漫、美好和诗意。同时,他们这一代艺术家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史工程,与民国时期的画风有着明显的界限,风格明确,不管是在艺术创作还是理论研讨都留下了探讨的空间。”

漆跃辉认为,《山雀》之所以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郑小娟将个人情感深深地根植于这个时代、这个民族、这片土地和人民之中。他表示,在观展时非常感动:“这种感动是可以划时代的。好的作品除了制作精良、形式丰富,更需要情感真挚动人。在创作多元且形式多样的当下,应当多一些这种表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

刘晨曾在2006年《艺术玩家》成立空间后将姜坤个展作为开馆展。在他看来,姜坤、郑小娟两位先生作为新中国共同成长的那一代老艺术家代表,他们身上都有种共性,那就是80年代以前靠“信仰的力量”完成了很多历史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其后通过“真情的表达”开始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这种可贵的信仰和真情应该被当代艺术家进行学习和传承。

李兵与姜坤、郑小娟在湖南卫视《世界看湖南》栏目中相识,在随艺术家去湘西采访时亲眼见证了当地老百姓对艺术家的真挚感情,难以忘怀。李兵表示,在接触中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从这方水土上生长出来的艺术家,他们身上兼备湖湘精神、湖湘风骨和湖湘情怀、湖湘情感,而且有家国情怀和民本情怀。两位先生用笔墨讴歌时代,讴歌人民,把所有情怀集中在人民这点上。同时,他们不断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传承和创新,他们的成就值得今天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深入探讨。

作为郑小娟、姜坤共同的师友,陈瑞林表示看过展览后非常感动。这两位先生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一心画画,特别是这几年郑老师以己之力,残病之躯,完成了姜坤全集,我对湖南人这种倔劲非常感佩。他在总结陈词中提出两点,一是乡土情怀要有超越性,要上升到自然和人性的美,要讴歌人性。齐白石开了好头,郑小娟和姜坤都做得很好;近期有些关于工笔画与大写意的讨论,但那只是形式,艺术创作的高层次是精神性表达。湖南是工笔画大省,希望能再接再厉有新的优秀作品产生。

本次展览展期为2024年8月20日至9月19日,“姜坤艺术展”在湖南美术馆5、特1展厅展出;“郑小娟艺术展”在湖南美术馆6、特1展厅展出。观众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湖南美术馆、湖南美术馆订阅号),湖南美术馆官网(www.hnmsg.net)预约参观。

作者:江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