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走独特的创新之路——读晁海的中国画

  在当今中国画坛,晁海是一位个性鲜明,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家。最近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作品受到美术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普遍认为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成果,对中国画的革新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晁海出生于陕西兴平。父亲曾从艺于西安的“三易社”,是秦腔表演艺术家。母亲是一位宽厚的、有仁爱精神的家庭妇女。从小,他受到家庭的熏陶,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少年时期,他自学绘画,也曾在乡村务农,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人物画。受教于著名画家陈忠志、陈光健、刘文西等人。他受过严格、系统的基础训练,有相当的写实能力,学生期间的作品《阳春三月》曾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三等奖。之后,他的作品多次参加陕西省和全国美展,并获得许多奖励。近几年来,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画界的关注,原因不是他对艺术事业有非同寻常的执着和真诚,更重要的是他在艺术领域里不循规蹈距和敢于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

  中国画有深厚的传统。这传统当然是财富,可对某些人也是包袱。运用得当,是宝贵的财富;运用不得当,是沉重的包袱。按照传统模式依样画葫芦者,就是背着包袱前进艰难的人。20世纪80年代步入画坛的晁海,受改革开放精神的鼓舞,决心在研究传统和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创新的路来。包括佛教洞窟壁画、汉唐墓室壁画在内的绘画遗产,给他的创造以许多有益的启示。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的革新精神,给他莫大的鼓舞。而陕北纯朴、憨厚的农民,他们的劳动和生活,他们的形象,则给他提供了创作的丰富源泉。晁海面临的新课题是如何创造出不同于前人但又有新意的艺术作品来。有别于不少“新潮画家”把目光专注于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在形式上作花样翻新,他反复体会和钻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适当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创造经验,决心在“体验”、“印象”、“感觉”和“表现”上做文章,把自己的艺术创造牢牢扎根于西北农村的土壤上。他体验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感情,写他耳闻目睹的印象和感觉。但采用的是不同于一般写实手法的表现性语言。他淡化和减弱线条的作用,主要运用团块造型,以强调大块体面的雕塑感。他在农民形象的塑造中突出整体的浑厚与单纯,相对地放弃细部的精确写实。读晁海的作品,犹如欣赏圆雕和浮雕,欣赏中国武术的表演,在整体和流动的印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他也是一位对武术有深厚兴趣和研究的人,并努力把对传统武术的体验融合在绘画创造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晁海的绘画创造给予观众更多的是一种力感,而这种力感包含在看似柔和的笔墨形式之中。

  晁海认为,绘画不宜过分激烈地宣泄感情,语言不宜太刚太直,他主张和推崇艺术语言的单纯、中正、平和、温润、松软、圆浑、含蓄、恍惚,主张话不要说尽,要含蓄和留有余地,他认为语言太刚是自残,冰中含火、绵里藏针才更有力量。经过多年的潜心实践与探索,晁海以柔克刚,以朦胧的整体印象为特征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并在画界产生相当的影响。

  人们从晁海的创造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画的革新之路是广阔的。走以笔墨为中心的文人画传统之路,有发展的前景;背离笔墨为中心,着眼于文人画之外的民族绘画大传统,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采用西方艺术经验,将之融入中国画创造,会给中国画增添新机。晁海走的是独立的路,他重视文人画笔墨的作用,更尊重笔墨当随时代、笔墨为新的创造服务的原则,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绘画之长,创造出有新意、有生气,又有传统美学意蕴的绘画风格,这是难能可贵的。

  晁海虚静、沉潜的创作心态也值得赞扬。面对商业大潮,面对各种流行的绘画思潮,他冷静、理性的对待,不浮躁,不盲从,不追求名利,默默无闻地献身于艺术。他像挖井似地不断向深入开掘,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如泉水般地涌出,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正值旺年的晁海,在未来的艺途上必有更大的发展。

1998年5月20日写于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邵大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