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26 00:00
在今天进行的荣宝斋(上海)春拍上,我们再次见到了近一年在印石界引发不小震动的"老挝石",这个号称和某些寿山石种的材质完全可以媲美甚至更为华丽,而价格却是相应寿山石十分之一的"外来的和尚",他们"入侵"中国内地拍场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我们在今天的荣宝斋拍卖会上所见,所上拍老挝石的估价并非江湖传言的"寿山石的十分之一",起拍价区间基本在几千到几万之间,大象在预展现场上手,传说中的老挝石相比较同类寿山石的确显得十分"华丽",大象全程关注了今天的拍卖,本场拍卖上拍老挝石十几块,成交率大约是30%左右,以下则是今天的成交结果。
其中,一块4.5*4.5*16.5的红花冻章料在拍卖现场拍出13万元的落槌价,这样的价格事实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大象个人之前对于老挝石价格所谓"寿山石十分之一"的概念想象。
老挝石登陆内地拍卖场应该还是近大半年的事,在荣宝斋之前,朵云轩拍卖也曾经试探性的上拍过一些老挝石,基本上都是以无底价上拍。大象列举一些朵云轩春拍的成交价格如下:
老挝彩冻方章(5*5*7.5cm)
无底价
成交价5175元
巧色老挝善伯圆料章(3.6*1.5*12.5)
无底价
成交价2875元
老挝朱砂冻素方章(4.7*4.7*9.5cm)
无底价
成交价3450元
究竟什么是老挝石,大象为各位做几点简单的梳理。
1、老挝石和四大国石中的寿山石、巴林石和青田石一样,在矿物分类中都属于"叶腊石",化学结构式都是Al2[Si4O10](OH)2。
2、老挝石的很多石种和寿山石的某些品种十分接近,色彩鲜艳,胶纸感强。
3、老挝石被发现应该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普遍的说法是,最早是福建的红木商人所发现,早年曾经零星带到国内冒充寿山石或者巴林石高价出售,而到了去年,引发了一波开采老挝石的风潮。
4、老挝当地政府从未公布该石种的储量,但从已知的情况看,存量很大!如今,这种廉价的外来石头甚至已经占据了寿山石发源地福州的大部分市场!绝大部分的福州当地寿山石商都在兼做老挝石。
在大象看来,个人上手过的老挝石和寿山石相对应的知名品种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但是如今市场所见的很多老挝石,全部都用起了寿山石名品的名称,只是前面加上了"老挝"二字,诸如"老挝田黄","老挝善伯"等等,这样似乎一下子显得高大上了。
而老挝石和寿山石有着哪些微妙的差异呢?专门关注寿山石的微信订阅号【朴素抱朴】就寿山田黄和老挝田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一下的分析,大象在这里节选一些和朋友们分享。
“老挝田黄”
这种曾经一度被当地政府严格管制的石头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呢?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孙行之近期采访了两位曾经亲身去老挝淘金的石商,他们采石可谓历经千难万险了,大象在这里节选两段行之同学的报道如下。
由此可见,过去几年,老挝石进入内地市场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中,从在当地300元人民币一公斤的廉价石头,经过了层层通关和盘剥,加上每一道关口的风险溢价,最终出现在国内市场,其价格仍然足以对已经十分成熟稳定的寿山石价格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而有关老挝石未来的市场前景,孙行之在报道中也曾经提到,6月19日,中国保利集团与老挝政府签署了联合开发老挝石的协议。对于这种联合开发对于未来老挝石价格的影响,应该说还存在着诸多的未知数,不过大象大体的判断是,在诸多灰色地带的中间环节被省去后,取而代之的将是垄断溢价,这在未来将至少会限制老挝石的下行空间。而至今为止,同属保利大集团下属的保利拍卖还从未拍过老挝石。
而对于老挝石闯入内地拍场的市场前景,大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采访了几位石头界的业内人士,我们不妨来听一听他们的观点。
叶少波(福建东南拍卖):目前并不十分看好老挝石的上拍,因为老挝石的一级市场尚未稳定和成熟,立即启动二级市场应该是太急了一点。老挝石应该有其价值,而且目前整体价格偏低,有较大的走高空间,但不主张"老挝田黄"这样的命名,借名贵石种来自抬身价反而会引起市场的反感。
高远(香港印石收藏家):老挝石抢占内地印石的拍卖市场应该是大势所趋,因为同样是叶腊石,老挝石有着寿山石的八成品质,但其价格只是一成!即便是寿山石之王的田黄,老挝田黄也已经很相似了!
陈真云(石工坊掌门人):不看好老挝石,老挝石只是因为价格低廉,所以有一些篆刻者会用,但真正的收藏家不会去收藏这些东西。另外,相当一部分老挝石有褪色问题,值得市场人士留意!
袁慧敏(朵云轩印章专家):老挝石的精品尚可玩!
有关于老挝石的投资收藏和市场前景,大象最后自己想说几句:
1、即便是四大国石,大象个人都更喜欢老印材,而不太喜欢那种五颜六色又泛着烟火气的新石头,这种岁月的沉淀无疑是表面的流光溢彩所难以取代的。所以平心而论,大象不喜欢老挝石。
2、或许真的是大自然的任性,真正的石中之王田黄只产于福州寿山那一小片田坑之中,而正如地球都可以被发现1400光年外有另外一个,地球上和田黄极为接近的石头可能还会被发现,或许在老挝,或许在别的天涯海角。而大象想说的是,田黄之所以为田黄,不仅仅在于其质地上“温、润、细、结、凝、腻”的六德,而更在于其早已印刻在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不朽渊源,这才是田黄真正为今人所孜孜以求的魅力所在。从这点上讲,即便老挝发现的田黄有95%和福建田黄相像,那有怎样?
3、如今四大国石中,除了巴林石,寿山、青田和昌化的产量都日趋枯竭,老挝石的储量至今并没有公布,但诸多业内人士认为其潜在产量巨大。在收藏市场上,稀缺的未必高价,但不稀缺的价格一定不会太高。
4、从如今已知的种种信息看,老挝石的价格应该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否真正值得入手,大象个人认为,如果带着一种欣赏大自然天然之美的心情去把玩几颗个人喜欢的老挝石,经济能力允许加上价格合适,当然未尝不可了。
来源:大象视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