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游观 ——隋丞当代艺术展前言

  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隋丞却选择了一条僻静的道路。他的作品解除了绘画语言依其本性所造就的主体的深度阅读,而是运用类似剪纸的造型手段,使得审美没有距离。类似青花的树林造型,形成岛状,穿插其中的是高速公路与漂浮表面的城市映记,最引人注意的则是或隐或现的人形空白,形状诡异,又多少有点凄迷的状态,仿佛一个与世无争的来者,与人无涉,却融化在人世的风景中。隋丞的艺术明显地表现出对现实的距离——或者反过来说,其作品已然摆脱了现实所指,取得了一种“超现实”的意味,那些漂浮的人形空白极限地表达了艺术家的精神指向——意图将众多的个体与整体的景观拼凑为一个融合的景观。

  在生活中,隋丞喜欢隐逸与游走的生活方式,经常远离本土,足迹遍及各地,游观世界。但在“游”的过程中,隋丞充分认识到艺术对世俗世界的拯救功能,努力寻找人文关怀之精神的述说之途,在艺术中追求一种意象之外的状况,通过飞身世俗世界之外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固守。

  因而,“观”才是他的基点,遍历广观,饱游飫看。在此,“游”是身体的移动,“观”是直觉的感知与体悟。游中观,观中游,既是艺术的生活又是生活的艺术——于是,“游观”成了艺术家作为文人的一种文化自觉。“游观”强调的不是单一的视觉再现,而是连续的意象表达,强调的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游心于道。也就是说“游观”并不是一个人随便逛逛,而是出于一种个人欲求,呈现着对真实世界的内心诠释,是用心的超然或“以心观物”,是庄子的“逍遥游”观念。宋人程颢有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出自程颢《秋日偶成》一诗),可谓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深刻观照,是“身与物化”中的“逍遥”。在隋丞的作品中,不论是现实的、精神的抑或生存论意义上的游观,还是对物我两重世界的超越,以“观”为指归的不再是日常的“观”而是审美的“观”,文化的通达化融在其艺术中,显示出澄怀观道的气度。

  陈向兵

  2011年6月22日于深圳大学三号艺栈

作者:陈向兵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