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6-29 09:32
2016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季之夜”现场
这两年国内的网络和艺术媒体突然关心各种以央美为代表的美院毕业展,似乎在当代艺术的成年艺术家萎靡不振时,毕业展能蹦出一二个陈丹青来。如今,美院毕业展包括央美,满眼一片小清新、工艺化、设计化的学生气的作品,跟在任何国家看到的毕业展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欧美毕业生做得松弛一些,韩国、日本毕业生做得紧绷一些。
美院代表一国的艺术前沿的水平,那是1980年代和90年代特殊的时期。那时所有的年轻艺术家都没有出过国,社会上也没有几本现代艺术出版物,只有美院比围墙外多了一些资讯,比如图书馆里的外国画册,来美院讲座的外籍学者、华裔艺术家或海外校友,因此,当时的美院代表艺术的领先视野。
但美院的知识先进性到九十年代中期就结束了,首先艺术知识的领先性转移到了江湖,大量的一流外国策展人和艺术人来中国,首先是跟地下前卫圈交流,体制外的前卫艺术家去国外参加重要的艺术展览的机会比美院多。2000年以后,随着出国的普及化,美院在对国外艺术资讯的把握上已经不占领先性和垄断性。甚至很多美院还在跟学生传递错误落后的信息,比如国内美院把列宾捧得很高即是一例,鼓励学生去那儿留学,但实际上列宾美院在今天俄罗斯艺术的格局中没有那么重要,绘画、雕塑技术也不能代表一流。
随着当代艺术的跨学科化以及多媒介化,像语言学、符号学、文化理论以及先锋电影、表演等,这些知识和课程训练,即使在西方都不是一所美院所能承担的。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今天艺术的突破门槛越来越高,一个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四年或七年的学习周期,时间上根本不够完成一个艺术突破所需的知识和学养积累的。
因此,今天的社会对美院的毕业展寄予厚望,主要是因为从民国的国立艺专到1980年代的封闭时代的美院神话,今天的美院因为出国的普及化、当代艺术的超出美院的知识结构,以及作为一个优秀艺术家训练周期的长期化,美术学院已经不再代表艺术视野的领先性。另外,今天国内各大美院的一片小清新,实际上是回到美院本来应该有的正常状态。不要期待美院再冒出什么前卫运动,以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的特征,一个优秀的当代艺术家,要经历毕业后的二次成长,即他还需要重新就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知识进行补课。
时下各大流行搞实验艺术专业,实际上只是多媒体专业,根本没有什么创新的实验性,大都是在模仿六七十年代激浪派的观念和形式。美术学院的首要功能应该是系统的基础训练,而不是所谓创新,绝大部分老师自己的创作都没有创新,如何指导学生去创新。所谓美术学院的基础训练是指艺术史论的知识谱系以及技艺的系统训练,坦率地说,国内的各大美院连起码的知识谱系的系统传授都没有做到。人类历史的两大图像史:圣像史和佛像史,中国的各大美院有几个老师系统地掌握了?国内美术学院的症结在于,很多老师对艺术史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知半解。实际上,不要说创新,国内的美院目前连提供系统的艺术史论知识训练都做不到。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朱其<b><a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