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朱绍良:古书画的未解之局

  面对当前的古书画市场格局,如何才能做好收藏,记者就此与朱绍良先生进行了交流。

  记者:在当前的形势下,怎样才能成为好的收藏者?

  朱绍良: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对藏品有清晰的认识。只要收藏者肯下功夫,具备美术史知识、美术理论、鉴定这三方面的能力,让自己脱胎换骨,那么,不管是在财富方面,还是在知识文化积累方面,都会大有斩获。否则,只能充当一个保管者,永远摆脱不了土财主的标签。因为,就算你手里有好东西,几年后,当更有钱的人出现时,你就又缴枪了。当年傅抱石《丽人行》拍1000万元已经是天价了,今天再拿出来,拍5个亿完全可以做到。你总是重蹈覆辙,总是后悔,那这样的藏家怎么当?

  记者:可能藏家永远追不到最高价格?

  朱绍良:所以,这就要求藏家有另一个素质,那就是端正心态。藏家要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不要像二道贩子那样浮躁。买古书画的一大乐趣,是从收藏到释出藏品期间所获得的知识积累。那是通过对作品静心研究,去图书馆查阅,博物馆比对……就像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当突然找到答案时,那种豁然开朗,是最吸引人的。

  记者:古书画收藏的一大难题是鉴定?

  朱绍良:鉴定是古书画收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也是目前的难题,其中原因很多。

  比如说,现在很多画家并不懂鉴定,但他们中有人只懂笔墨就敢自命不凡。鉴定书画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不能片面看一个点,服饰、建筑、构图、时代特征等都是鉴定的要素。看任何一幅画,只有把所有点都破解了,才是科学。只说“这笔软点,那笔硬点”,往往得不出科学的结论。

南宋刘松年《秋窗读书图》局部

  再比如说,体制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会说“我看过那么多画,知识扎实”,但他们一到市场就翻船。因为体制内的专家学者身居庙堂之上,往往对市场上的东西并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单霁翔院长就曾说过,“我们的专家只对某个门类、某个时间段、甚至是对某个人的研究很清楚,而且是馆藏的东西,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很多东西,我们的专家是没有认识的,很容易犯错误。”

  还有,在市场中的一些从业人员和专家,在实践中磨练出了朴素的眼力。让他看一个东西的真伪绰绰有余,但由于缺乏美术史和美术理论支撑,往往又讲不出什么来。

  记者:缺少综合的能力?

  朱绍良:对,我们现在说的古书画收藏也好,鉴定也好,实际上是要求美术史、美术理论、书画鉴定,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在宋元书画研究领域,外国学者比中国学者多,尤其是美国学者,这一点,我在2016年浙江大学举办的宋元书画高峰论坛上就能明显察觉到。

  美国具备了前两者,但缺乏鉴定力量;台湾具备了鉴定和美术理论,但在美术史方面不如美国;中国大陆能够把这三者统一起来的,只有个别老先生了。

  记者:那未来古书画鉴定的状况会有改观吗?

  朱绍良:短期不乐观。

  虽然日益上扬的古书画市场迫切需要提升国内的研究力量,我们有些院校也开设了鉴定课,但授课老师多是在盲人摸象,自己也未必清楚。单单靠张葱玉的那本《怎样鉴定书画》就想成鉴定家也不可能。美术史教学同样存在问题,每位美术史老师只精通一个时间段,各个时间段缺乏衔接。

  想要把美术史、美术理论和鉴定有效结合起来就更难了。虽然老先生能贯通,但是年纪太大,不出来。现在年轻人也不爱学,社会学生又基础不牢。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鉴定需要看实物。在美国,大都会可以对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开放,但在中国,故宫等博物馆的书画太金贵,不对院校开放。带学生去拍卖的库房看实物,如果不买东西,拍卖行也不乐意。

  备注:节选自《朱绍良:古书画市场面临一场麓战》,原文载于记者杂志2017年第3期

作者:王金坪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